文/王舒婧
摄影/徐永明[康乾盛世] 化妆/王靖[非’s造型 ]
服装支持/ Ermenegildo Zegna 场地支持/今日美术馆
见到佟大为的时候他还在进行上一个没有结束的采访,我跟他远远的四目相对,彼此无声地打了招呼,他便又一头沉浸在那些像要永远都回答不完的问题里。
此刻他就在眼前。或许是因为连日的采访轰炸,听到的问题又都避免不了有着极强的重复性(比如奋斗,奋斗),所以显出来那么点儿想漫不经心,但又必须振作精神而做出有滋味的样子。
我坐在离他不远的椅子上,边听他们聊天边想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之前看他上李静的《超级访问》,出场那一瞬间紧张的就像个刚转学到新班级的小孩子。“会害羞,潜意识里怕生,本能的内隐,不可名状的小感伤”是我没有见到佟大为之前潜在脑中的对他的印象。而生就这样的本性却选择了演员这般大鸣大放的路子,有点难以想象最初那些时光,他是怎样逼着自己走过来的。
好在这样的疑惑刚刚冒出了头,属于我和他的交谈便开始了。随着沟通的渐入佳境,就像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睛逐渐适应了黑暗那样,“佟大为”这个概念,由于其主人的“放松警惕”而开始慢慢现出依稀的轮廓。
他生动,鲜活。我并不觉得佟大为讲话如传言中一般“慢吞吞”,倒是透着些许轻快和幽默。我问他假设没有考上上戏他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肯定吃成死胖子!”他避重就轻故意逗我,嘴角上弯成一个好看的幅度。他为人实在,实在到会跟我说“要我当年成绩好我早考清华北大去了,谁还来当演员啊”;他偶尔还想装把酷,可惜再怎么“像”骨子里也只是个大孩子,最浅显的一个证据就是他车里居然还放着小熊饼干……
不过,为人处事到是有些超越年龄的成熟,他会下意识的为别人考虑——比如他会很自觉的把录音笔抓在手里尽量凑近自己以使声音清晰(以至于后来让我逮到机会,硬赖他误删了我的一段录音);再比如这次拍照借来的鞋子佟大为之所以坚持不穿,是因为在上脚前他细心的发现鞋底没有粘塑料薄膜,担心我因为外景拍摄弄脏后还不掉,而要因此付一大笔赔偿金。
很难描述,种种迹象让佟大为“严重的成为了他这个人”。一路走来,童真飞扬又深谙世事,经过诸多挫折却仍能坚强且惜福——本来想以他主演的《奋斗》做本文的开场,因为甚至连我们总编辑也因这部电视剧“心生感慨”而给我们全体人员写了一封信;也因就在此行去采访的路上还听着地铁里一对恋人聊了一路的《奋斗》。但是后来我发现,佟大为自己的经历就是一出最好的关于年轻人的奋斗大戏,而这些真实的人生经验,比我们去畅谈人物角色后面的借鉴要更有意义的多。
“对自己的饭碗不上心,迟早是要丢掉的”
佟大为对于拍《奋斗》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就是“背台词”,“《奋斗》的台词很经典,但特别的长,尤其是带‘京味儿’那种更难背,基本上我所有的拍戏空余时间除了背词就是背词。”他说,“背台词是一个功夫活儿,得耗时间。像8、9页纸的台词我一定要提前很多天背,在拍戏之前就把它顺下来说溜了。”
我的印象里,他一直跟“台词”在较劲儿,那时拍《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动辄近十页的台词要一个镜头拍下来,中间不能有任何差错,于是就看佟大为在自己博客里写,“在卫生间里都是在背台词,梦中也是不停地说来说去,自己把自己憋得像头困兽。”
他只要工作起来就很难抽离那种上了发条的状态,“人离开片场了脑子里想得也是演戏,反正是很不正常,比如第二天没我的戏份,可以跟朋友约着吃个饭聚个会,但心里还是想着拍戏的事儿,你会感觉总悬在那儿,因为它不是个完成片。忍不住就会想自己要把它演成一个什么样儿,尤其是现在情节就让观众喜欢的戏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需要演员去画出人物的张弛和起伏,每一出戏开始前都要想这场戏的前一场是怎么演的,这一幕处于整个剧中的什么阶段,必须要把这个分寸想得很仔细。”
如果是光琢磨也就罢了,但有的时候还必须身体力行,当时拍《苹果》有一场戏,佟大为需要从大厦的27楼外面往下移动。而且完全没办法用替身,因为镜头是从上往下俯拍,人要面朝镜头。“一开始给我设计的位置更可怕,在昆泰大厦的一个把角儿,如果我要是从那地儿摔下去那就……所以还不如像后来实拍时那样让我离那个把角远点儿。其实当时下去的时候不怕,就想反正技术上的要领都已经知道了。我不往下看,不能往下看!就看着对面的玻璃就对了,事实上我是上来以后后怕,觉得刚才自己在干什么呐——正常来说,按照他们那个操作规程来讲应该是没有大问题,但只要有问题就一定不会是小问题!当时带我练习的师父还给我讲起有一次他的同事身下的那个木板断了,幸亏护绳挂着,你想象一下,那个人一下子被悬挂在几十层高的地方,据说拉上去以后有半个小时都没缓过劲儿来。拍之前我就知道这个事儿,但我不能想,真是想的越少越好。”
为了这个镜头佟大为练了一个月,从二层、三层开始一点点儿往上升。他说中间最害怕的坎儿是11层,“有一天导演突然决定让我从11层下来,一开始说是20层,我说想都别想!然后才变成从11层,我就从中间的一户住家家里头爬出去,觉得还能勉强接受,之后导演就直接把我从11层升到了27层。”
类似这样拍戏的苦对他来说怕是家常便饭,别说诸如《苹果》那样本来就是描述艰苦的人生,就连《志愿者》的一个轻喜剧的镜头也需要背后的诸多付出。那个镜头大致是杨若兮施展拳脚要将佟大为“打翻在地,然后耀武扬威的踏在他背上”,因为重复拍了好几条才通过,所以佟大为就在只有几摄氏度的情况下在外景的砖地上趴了足足半小时,“拍过这条时,抖到几乎话都说不出,接过热水喝了一口就又接着往下拍。”
很难说这样的工作状态值得模仿,他的好友在面对媒体说出对佟大为的期望时,说的最多的是“多多休息”、“别太辛苦”。甚至就连佟大为本人也会在博客里写说,“想过放弃,想过逃跑,想过能侥幸碰到一帮劫匪在我肚子上捅一刀再把我拖走,甚至故意在片场走高低不平的路,希望能踩到一粒石子摔一跤,然后住在医院里,幸福地睡上三天三夜。”
但话说回来,这样的工作态度却值得正在为未来奋斗的每个年轻人学习,“我跟一些朋友也说过类似的话,就是因为我过早的知道了‘工作是你自己的工作’,那是你自己的饭碗,你不珍惜自己的饭碗,就一定会丢掉的!”千万不要以为他这些这话是在标榜什么,这可完全是出自佟大为本人“血的教训”。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