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一连首演了两部作品,一部是中国作曲家谭盾的《马可波罗的四条神秘之路——为管弦乐队和12把大提琴而作》,另一部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波兰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创作的《第八交响曲——无常之歌》,两部作品各占半场,结构同样宏大,而且都是作曲家亲自指挥,成了名副其实的东西方对话。
在演奏前,谭盾先用了十分钟时间为观众详细讲解了这部作品,这样的做法在音乐节的舞台上很少出现,表达了谭盾对作品的重视和对观众的尊重。
谭盾的音乐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用来看。12把大提琴像开会一样绕着指挥台围成一圈,其他声部都被安排在大提琴身后,打击乐的部分很庞大,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藏在这个区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来一阵奇妙的动静。中国爱乐乐团的打击乐声部长刘瑛告诉记者,在谭盾的作品中除了排鼓、小锣、大鼓这些常见的打击乐器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乐器”,比如四个大小不一的罐头桶,原本都是用来装奶粉、番茄酱的,把他们翻过来敲击就成了音乐中的一部分。还有寺庙中常见的法器“罄”也被拿到了乐队中,但不是用东西敲,而是用贝司的弓子拉,于是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
在谭盾的作品中,人声也是一种乐器,在乐曲进行中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的口中会发出湘西劳动号子“嘿左、嘿左”的声音,还要跺脚、叹气等,刘瑛表示这些特别的声响效果并不是刻意标新立异,而具有真正的用途,表现出了作品的意境,乐团的音乐家们在排练这部作品时都感觉非常有意思。
与谭盾实验性的音乐风格不同,潘德列茨基的《第八交响曲——无常之歌》表现出了一个老派作曲家稳健与深度,在大编制的乐团、近百人的欧罗巴合唱团和三位歌唱家的共同演绎下,“逝去”的主题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部作品笼罩着巨大而深沉的伤感。
昨晚的演出之前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年度艺术家的颁奖。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余隆获得了年度艺术家的称号,这是音乐节十年来所有观众和艺术家对他和音乐节团队的肯定。 本报记者罗颖WJ132
的谭盾与潘德列茨基,昨天下午在排练场就开始了一场幕后"对话".两位音乐大师对于交换指挥作品的建议最感兴趣. 潘大师灵感来自天坛古树...
07-10-22 0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