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学飞” 的“武术高手”
来自非洲加蓬的本扎不仅会讲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还练就了一身中国功夫。1984年,14岁的本扎怀着“学飞”的梦想来到中国,到现在,他已与武术结缘20多年了。
本扎出身于加蓬的名门,母亲是加蓬的财政部部长,父亲是搞国际关系矿究的学者。“我从9岁起就开始看李小龙演的功夫片,当时有部中国电影叫《大刀王五》,里面的人物个个飞檐走壁,看了之后我欣喜若狂,当时的我认为每个中国人跟他们一样都会飞。
11岁那年本扎遇到了一位中国朋友。“那位朋友是援非中国医疗队的翻译,当时他正在一招一式地练太极拳,我觉得很好奇,于是就在边上看着他练。从那以后,我连学校也不去了,天天看他打太极拳或跟他学一些简单的汉语。直到有一天,老师给家里打电话,把我逃学的事情告诉了父母。结果挨了父亲一顿打,父母还把我的中国朋友找来骂了一通。
14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该到中国去了,一刻也不能等了! ” 本扎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当14岁的本扎把自己要去中国学功夫的打算告诉父母时,立即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无奈打骂和劝阻都无济于事,父母最后不得以只好同意了儿子的要求,让当时任加蓬驻华大使的舅舅代为管教。
“等我到了中国才知道原来这里没有会飞的人,电影中的镜头都只是特技。当时真的是失望极了。”本扎说。不过,本扎并没有放弃梦想,他来到河南少林寺,跟一位师傅学罗汉拳。“那段时间很苦,早晨6点就得起床练功,马步一蹲就是半天,饭菜也是跟和尚们一样每天稀饭、蔬菜加馒头。”本扎笑着说,“不过,我很感激那段生活,让我在经历痛苦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潜力,也逐渐悟出中国武术的精华。”
现在的本扎已是圈内响当当的高手,朋友们都戏称他为“洋武林高手” 。谈起中国武术的传播与好处,本扎滔滔不绝,“中国武术的内涵很深,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启发人的心志,让人变得坚强豁达,武术还是促进国与国文化交流的好方式……” 他还学到了不少“绝活” ,连很多中国人都了解不多的苗刀、鞭杆,他都非常“精通”。
作为国际武联技术委员的本扎现在负贵欧洲、非洲、南美等一些国家的武术技木工作。许多电影公司也邀请他出演一些角色,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拍了十几部电影。
在本扎的积极努力下,1993年加蓬成立了武木协会。由于本扎在加蓬乃至整个非洲积极推广中国武术,再加上他又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加蓬的总统称他为“黑中国人”。
看秋麦的书法作品,很难相信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他的书法在北京的荣宝斋展览过,受到中国同行的一致好评。秋麦来自美国,10多年来,他一直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追逐着艺术梦想,而由于对书法的痴迷,他终于在北京定居。秋麦说,他一生注定与中国有缘,学说中国话,练写中国字,结识了自己的中国妻子,他说中国早已成了第二故乡。
秋麦的父亲是一个生意人,经常跟中国商人打交道,秋麦当初学习中文就是为了能够在生意上帮父亲。但是他很快发现,他的中文水平很快就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而中国书法却是一个绝妙的办法。秋麦认为,光会说中国话,还不能完全领略并表达中国文字的魅力。因此,他毅然决定拜师学艺,潜心学习中国书法。
几年前,秋麦曾经身患重病,他的中国岳父为他写了一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字,秋麦深受鼓励,并坚持练习书法激励自己走出逆境战胜病魔。秋麦被这门古老艺术所陶醉。他甚至自认为“也许上辈子是中国人” 。
秋麦对中国书法有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他说,书法艺术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语言最宝贵的东西都藏在字里面” ,因此,西方人学中国书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透过书法艺术,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秋麦能够同时把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融会贯通,这是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具有的优势。秋麦对记者说:“中国书法需要用一辈子来学习”。
日本姑娘为二胡落泪
日本留学生牧野美开拉二胡已经9年了。1997年,她随旅行团来中国旅游,第一次看到了波澜壮阔的长江。当她乘着游船顺江而下,倚着栏杆观赏两岸美丽的景色时,忽然听到船尾悠悠响起一段略带伤感的曲子。陡然间,她心头一颤,那旋律是她自幼熟悉的日本名曲《故乡》“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二胡的声音,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如此滦刻的触动令牧野久久难忘。回到日本后,她四处寻访会拉二胡的人,终于在名古屋找到了一位旅居日本的中国演奏家。跟着这位老师,她学习了两年。通过老师,牧野认识了一批爱好中国民族乐器的朋友。他们在学习工作之余,结伴去名古屋的学校、餐馆、咖啡厅和养老院演出。当地入很喜欢他们演奏的曲子,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日本观众,其中有人年轻时参加过侵华战争,对中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二胡凄婉的声音勾起了他们对过去无限的回忆。
就这样,牧野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和朋友们一起拉二胡,一拉就是7年。
由于二胡的乐谱都是用中文写的,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她也开始接触中文。从学发音、听磁带到说短句,她不知不觉地一步一步走了下去,越走越觉得汉语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语言,但在日本用到的机会太少,于是下决心来中国学习。
在日本时,她对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没有感觉,总是喜欢用二胡演奏日本曲子,来北京以后才逐渐体会到了中国民乐的魅力。“我慢慢发现,《二泉映月》才是真正的二胡曲。每当我拉起这首曲子,都会由衷地感到幸福。”现在她很想多学些中国曲子,但老师总说她的感情不够,需要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否则无法继续提高。对此,牧野并没有垂头丧气,她说:“感情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的,需要时间的积累,不能勉强。以前妈妈每天都听我拉二胡。不久前我回了趟日本,再拉二胡给妈妈听,她说你的音乐比过去厚实了,听起来更中国了。”
想比大山做得更好
初见谢尔盖, 很难把这个斯斯文文、一脸书卷气的小伙子和相声联系在一起。“我第一次听到汉语大约是10岁左右,当时只知道那是一种有4个音调的语言,感觉发音怪怪的。长大后,汉语在我眼中成了一种神秘的语言,我一心想破译这个秘密,就选择了学习中文。”
据谢尔盖介绍,俄罗斯有一种独特的相声形式,就是在电视上模仿著名政治人物的腔调、口吻和姿势给现场观众讲笑话。他在家乡从小就非常喜欢看这档节目,还常常表演给父母看,逗得父母开怀大笑。
在模仿和表演方面的天分,再加上中文说的流利,她在白俄罗斯的时候就被从中国来访的老师看中。老师把一段冯巩的相声改编后,一节一节地交给他。课余时间他就一边反复放录音听语言,一边留心观察和模仿冯巩的每一个表情。表演那天,他的相声被中国学生的笑声频频打断,掌声浸没大厅。
一炮打响后,他又学说了三段单口相声,来中国参加了“汉语桥”比赛,还在新年莲花晚会上表演给老师、同学和使馆的工作人员,看过他表演的领事称赞他有希望在中国发展。他非常喜欢冯巩、郭德纲等中国相声演员,认为他们幽默感十足、表现力一流。当记者和他聊起曾经拜姜昆为师学说相声的加拿大人大山时,他笑着说:“我想比他做得更好。”
讲东北话的“洋天王”
伟华是来自罗马尼亚的歌手,许多歌迷都尊称他为“洋天王”。伟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文教育,没有读过中文系,也没有专门的汉语老师。靠身边的中国朋友和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自学成才,成为“中国通” 。
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伟华流利的汉语当中透着明显的东北味儿。他说在罗马尼亚时就经常跟很多东北“哥们”打交道。正是同那些朋友的交往中,他对中国歌曲产生了兴趣。
谈到如何踏入中国的音乐圈,伟华说是机缘巧合。2000年的夏天他来到北京,一次他和朋友在歌厅唱歌时,遇见了电视合的一名导演,被这个中国“伯乐”相中了,他再三邀请. 伟华参加外国人唱中国歌比赛,伟华觉得好玩就答应了。没想到却在大赛中,一举夺得冠军。
伟华已经成为罗马尼亚人的骄傲。他虽然身在中国,却声名远播。罗马尼亚总理访华时,伟华受到接见,总理对他说:“没想到在中国我们有这么一个优秀的罗马尼亚人,好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