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变形金刚》:智商降到零 观感爽到爆
俺的第二次《变形金刚》观影历程,却应验了这样一种荒谬带来的惊喜:俺居然激动起来了,终于体会到传说中的“爆掉”的感觉!
首先,俺的预期更低了,基本上将情节啊线索啊都抛诸脑后了,自我催眠地说:老子今天就是白痴,看你能把俺怎么着?!没怎么着。
观感提升最大的,是Shia LaBeouf和女友及父母在一起的场景,俺终于能随波逐流地欣赏起男主角的表演来。在俺看来,这哥们有成为单口相声演员的潜力,他的“贫嘴”是女生眼中那种“笨死了”的贫嘴,一点也不高明;但也正因为这样,反倒让人觉得可爱,女生总是喜欢在自己面前有些傻傻的男生,一则比较可靠,二则可以玩弄,可谓其乐无穷。
带着轻松的心态来欣赏迈克尔的一些招牌镜头,以及一些配角们的程式化表演,也不失为一件乐事。所以当片中又出现一堆人从直升机上出来的慢镜头,当男女主角在夕阳中拥抱凝视,当镜头沿着场景或人物作无厘头的360度转动,俺的确是乐得像个七岁刚掉了牙齿的小屁孩。
这种心态转换所带来的乐趣,终于让我彻底认识到,在小贝面前就得装傻,一定要傻到没心没肺的程度,这样他些许抛出个什么桥段,俺们都会惊喜尖叫:欧耶,贝大人真帅啊,这个桥段好好玩哦!贝官人,我还要!!!
不要以为俺是在说反话,虽然俺隐约有那个意思,但主要用意还是说,看什么电影就得有什么心态,为看小贝的电影而把自己气死,犯不着。日常的工作学习泡妞已经足够让俺们劳心劳力了,彻底放松一次,享受一把低俗的乐趣,也不失为一大雅事嘛。
特效总结:那堆冰冷的机器居然让人感动了
| |
特效毫无瑕疵 |
一般而言,以视觉特效为主的电影是最怕锐利、精确、恶毒的群众眼光的,因为在这些眼光面前,一切花招都将变得赤裸裸,观众能一眼看出那些虚有其表的“小”来。可是如果特效的确无懈可击,那唯有完全的审视,才对得起特效人员的完美工作。
所以,第二次看《变形金刚》的整个过程,俺都瞪大眼珠,努力寻找可能的瑕疵:机器模型与背景画面不融合、动态物理失真、变形过程的偷工减料、光影反射缺乏变化、火焰烟雾及微粒效果缺乏质感等等,非常遗憾——不,应当说非常惊艳,至少在俺的这次尝试中,没有找到这些缺陷中的任何一个例子。哪怕是最细微的一个镜头,都经得起定格后放大一百倍的检验。
结尾的大混战,也由于有了第一次观看的基础而变得清晰起来,脑海里逐渐建立起了一副立体化的空间图:哪些变形金刚在哪些街道作战,都变得胸有成竹起来。小贝的快速剪切再也无法搅乱俺脑海中的自我成像,甚至连“爵士”使出“宙斯盾”的那一瞬间,都看得清清楚楚,更不用提柱子哥与威震天的“牛仔对枪决斗”了。
一切历历在目的后果是很“严重”的,那就是俺居然看着一堆铁家伙打架就很不争气地感动了。当柱子哥发令“汽车人,准备战斗!”时,俺的全身表皮似乎也有一刹那的变形过程,那种汗毛由脚至头层层竖立起来的感觉,实在是太激动人心了。红蜘蛛空中戏耍F-22的场景,也害得俺手舞足蹈,恨不得它多干掉几架;当然,整部电影中最酷的一个镜头,是“铁皮”(Ironhide)同志借助两杆大烟枪发出“轰地雷”的后座力连续两个后空翻越过一个人类女生……那一刻,有种初坠爱河、幸福得想哭的感觉……
这些精华部分信息量是如此之大,只要是人类,就不可能看一次就完全体会其中妙处。大伙得像俺一样,至少看两遍以上,才有信心判断这部电影是否令自己心动。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