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嘉译这个名字,没准儿你一头雾水,谁?但看见热播电视剧《半路夫妻》里跟孙红雷(孙红雷新闻,孙红雷说吧)飙戏的警察“江建平”,你可能就恍然 大悟了:“哦,原来是他呀!”日前回到北京休整的张嘉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好朋友孙红雷时说:媒体报道的“耍大牌”与现实生 活中的孙红雷有挺大差距,其实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
孙红雷私下吃饭聊天很随和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很多观众是从《半路夫妻》认识你的,现实生活中你也那样吗?他们把你评价为“中国传统好男 人”。
张嘉译(以下简称“张”):呵呵,现实生活中可能没那么窝囊吧,性格中比他强硬的东西多一些,比那个人物多点儿脾气吧。至于传统不传统,实际上是很矛盾的。可能家庭、受的教育比较传统,而从事艺术这个行业,又需要你有很多超前的东西,它本身会有一 些神经质的东西。
青周:《半路夫妻》至今还在各台重播,感觉你跟孙红雷性格反差特别大。
张:是啊,有时需要收一收。因为在拍的时候也在跟导演、红雷说这个角色该怎么去把握。因为红雷的气质比较张扬一些,索性我就把“江建平”的淡定、平和拉到极致。
青周:跟孙红雷的合作怎么样?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受气包啊?
张:哈哈,没有没有。其实他平时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个特随和的人,没有那么多事儿,聊天喝茶也好,吃饭也好,都是很随意的。就是有些人把演员老想得挺那什么的,说耍大牌。实际上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演员也是,观众有时候喜欢一个演 员也得有一定尺度,走街上冷不丁过来一个人照你后背就拍,说“嘿!那不是谁谁谁吗?”你有时候能克制住自己说“对对对”,然后 走了。但是如果每天都遇见这种事,你怎么办?呵呵,实际上真没有什么大牌,在底下拍戏都是很认真的,没有一个是摆谱的。凡是你觉得这戏拍得不错,说这是耍出来的?那绝不可能!
“寂寞”拍戏时,也愿意干一辈子
青周:你是1991年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的吧?还被评为“2006年最被忽略的男演员”,怎么看演员的红与不红呢?
张:这是很自然的一个现象,因为在这个行业里本来就机遇、偶然,有人觉得一下子红是红,那么很多老演员可能在很多年后才被观众认识,那你怎么去解释呢?如果立志做演员这一行,可能你就不会过多地去想这些东西,可能也是一个自信的问题吧。即便是头10 年、头很多年拍戏的时候我也觉得,只要我愿意,我就在这个行业干一辈子。只要我喜欢它的话,就值得干,只要还有活儿干,我就拍下去。我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算是怎么样,反正觉得还跟以前差不多,就是接戏拍戏,没什么太大差别。
科班出身的人,同班坚持拍戏的也就1/3
青周:我看你说过两段话挺有意思的,一是大学刚毕业那会,《老井》特火,剧组都找有沧桑感的演员,天天盼着30岁,等真到了 30岁,又开始流行偶像剧了,于是感慨,我搁哪都没赶上趟。
张:对,呵呵,那是跟他们开玩笑的。刚毕业正年轻呢,那会儿都要成熟的演员,男演员都要有沧桑感,那时候所有干这行的人都告诉我:你30岁以后就有戏拍了,男一号可能演不着了。等刚熬过30,那边儿又开始拍偶像剧了,说你有点老了,合着都给晃过去了。 实际上毕业后我一直没闲过,那时候一年拍那么两三部戏,就很知足了,觉得这些年没有荒废掉。科班出来的人,同班一直在拍戏的也就1/3左右,其他人也就都放弃了。
适当“炒作”自己是应该的
青周:还有一段话,你说在演艺圈过活大都是争着往上冲,要保持自己的热度,甚至适当地炒作也是应该的。
张:炒作这个概念……包括我跟公司也在这样说——你可以发消息,不需要恶炒。我觉得可能有一些人需要用这样一种方式进行炒作,但像我这样一直拍戏的人,也不习惯这样的炒作。所以就跟公司说,有戏的消息可以发一些,不去搞那些噱头,坚决不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