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 本届戛纳电影节,亚洲电影虽然很是风光,但华语电影除了电影人撑足场面,却在奖项之上无甚收获,中国电影在自己走向世界的“福地”遭遇滑铁卢,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国人用他们的认真与固执给了我们很好的反思,如果这是一个擅长“变通”的民族,这是一个可以“谈奖”的电影节,那么“一种关注”单元里,导演李杨和他备受媒体好评的《盲山》就不会一无所获,这也是开奖前不少人的猜测,认为无论从“历史交情”和“重视程度”来分析,戛纳一定会给中国电影一两个“安抚奖”。
李杨《盲山》虽获媒体好评但失意戛纳 |
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不少人感觉意外,用歌词来形容:“你怎么能做的如此绝情?而我又怎会败的如此狼狈?”因为戛纳,我们感受到华语电影的尊荣与骄傲,可在它六十岁的大典上,我们失意而回。此时需要反思的,不该是别人为何如此决绝,反倒应该想想我们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曾经,我们很多的演员和导演,自以为找到了一条可以迅速和世界电影接轨的捷径,这也是为何那么多导演将自己的前途和身家压在各种电影节上的原因,以为只要号准评审的脉,在国际上获奖,就能有好的收成。
且不说这些年中国电影人鼓捣出的那些大片,它们空洞的美丽中,除了对电影节奖项的窥伺,还有一些商业考量在其中。单说说那些小成本的电影,与每年寥寥无几的大制作影片和那几张熟脸导演相比,这些不为太多人所知的小成本电影和电影人,才是中国电影承上启下的关键。可这些导演,又有几个是用心来拍一个“只为自己真实感受而活”的电影?太多的功利色彩和企图心,让中国电影失却了某种纯净,给许多人心中增添了一种不安。
戛纳电影节虽然同是名利场,但在它光怪陆离的背后,也有它的某种真实与敏感存在,否则,仅维持一个表面繁荣是不足以让它确立自己江湖在戛纳,我们的“聪明”与“变通”遭遇对方抱守的“传统”和“固执”。
一方维持着自己恒久不变的标准,一方的“聪明”变成一种自我束缚。这就有点像《绝代双骄》里江小鱼那套经典理论:他不怕狡猾的坏蛋,就怕纯粹的好人。当我们开始不尊重电影本身,甚至背叛自己的内心,硬给它强加太多东西的时候,它们自然会让我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是谓:道。
搜狐娱乐独家稿件,版权作品,禁止转载!
戛纳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利场。从一开始,电影节的设计者也就在朝着这个方向去设计。不到戛纳去亲身体会,就根本不知道法国人在浪漫之余...
2007-05-28 1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