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 独家报道

独家:遭好莱坞蚕食 戛纳要大电影还是好电影?

第60届戛纳电影节获奖者上台合影
第60届戛纳电影节获奖者上台合影

   搜狐娱乐讯 我们喜欢电影,可我们尊重它吗?

  我们甘愿每年五月的世界电影,永远是法国人的天下,永远是戛纳城的荣光吗?

  电影节落幕时刻,已是入夜时分,小城里遍布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朝圣人群;看着红地毯内外以及电影宫内如蚁群涌动的各路媒体,我们不愿担当只纯粹为戛纳电影节服务的“奴仆”。搜狐娱乐此番远渡重洋,不单是给那些喜欢电影的人带来瞬间的快乐。还想如当年玄奘西天取经一般,将自己参与其中最真实的感受传递给更多的人,以期让我们中国的电影走得更远,让中国的电影节能够做到更强。

  这才是冲过电影节终点线之后,所应保持的最为恰当的姿势。

  一个办了六十届的电影节,一个早已被全世界认可的电影节,戛纳在电影世界里的至尊地位毋须多言。每届都能把众多全球知名电影公司、国际巨星以及大师级导演吸引在这座海滨小镇,法国人的成功已经显而易见。此时若只是一味的质疑它的龙头地位,横挑鼻子竖挑眼,未免有失客观与气量。你可以说它太过传统,甚至传统到有些固执;你也可以说它还不足以统领八方,与美国奥斯卡分庭抗礼,但在法国电影与好莱坞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今天,戛纳的成功,本来就有着斯巴达三百勇士般的悲壮气质!


  在戛纳迈入第六十个年头之际,作为一种纪念,电影节邀请了三十余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纪念短片。循着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这些“献礼”片应该多是溢美之辞,谁曾想,除了中国受邀导演在内的少部分人献上“体面贺礼”之外,其余的大多数人,影片内容依旧充斥着对电影乃至整个社会的抨击与反思,而且态度激烈。

  这才是艺术家的本分,这也是一种真正对电影尊重的态度。

  希望我们的综述,亦能如此。

  戛纳反思之一:“艺术”给“明星”让路,好莱坞巨星赢最大喝彩?

  和在国际大事上常与美国人唱反调一样,面对电影,法国人依旧表现出了自己骨子里骄傲与自由的天性。而戛纳的“风骨”也就在这种情绪中得以确立。任何一个熟悉戛纳口味的人都知道,越是反思与批判,越是跟美国主流文化唱反调,就越是容易在金棕榈上有好的表现,之前的《华氏911》是这种“戛纳风格”最为形象的体现。细瞧今年的颁奖名单,同样有这种浓重的“法国口味”在里面。

  但与奖项上的“风骨依旧”相比,今天的戛纳电影节,越来越表现出它在“艺术”与“明星”两个名词之间的矛盾和摇摆,甚至让人感觉有向好莱坞文化“谄媚”之嫌。可能这种“谄媚”非它本意,但它确实发生了,以“艺术鉴赏与现实批评”作为第一标杆的戛纳电影节,如今也打起了“商业和明星”牌。特别是来自好莱坞的明星和商业力作,在这里赢得了最具人气的喝彩,而更有趣的是,甚至电影节已经先知先觉的预见了这种喝彩的发生,并甘愿为它抛弃传统,大开绿灯——历届戛纳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入围竞赛单元的影片必须都是首次在这里作首映,这一规定也曾将众多电影拒之门外。但今年,两部美国电影——《十二宫杀手》和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却挑战了这种传统规则的权威,在戛纳亮相前它们都已经在美国放映过,而戛纳却为他们开了绿灯,而且一路呼声颇高,被誉为热门竞赛影片。

  不止如此,好莱坞的明星如今也在享受着法国人最为尊贵的礼遇。他们的到来,让电影节的红地毯不再寂寞,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追星族的热情让人们把一切统统抛在脑后,包括电影节主席在内的所有人,满怀欣喜看着戛纳的红地毯成为好莱坞电影和电影人绝佳的宣传舞台。

  现在的戛纳,对美国电影的“厚爱”已经显而易见。近10年来的金棕榈大奖,美国电影摘得3次,成为大奖最多的国家。而作为东道主的法国,十年间却从来没有问鼎过该奖项,纯粹的法国本土电影登基金棕榈已经要上溯至1987年的《在撒旦的阳光下》。一边是好莱坞的入侵与蚕食,一边是本土电影的艰守与萎缩,这不能算是法国人独有的遭遇,却是所有人心底深藏的一种无奈。 

  戛纳反思之二:“独秀”与“怒放”争宠,红地毯上就怕素不相识?

《十三罗汉》首映
《十三罗汉》首映

  如果在今年戛纳电影节所有的红地毯走秀场景里评选一个“人气之王”,那么非《十三罗汉》莫属。这部贴着鲜明好莱坞商标的大片因为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马特·戴蒙等人的集体亮相,掩盖了其他所有人的锋芒。其热烈场面甚至媲美首映礼与闭幕式。以百花齐放,群星云集著称的戛纳红地毯,正在遭遇好莱坞一枝独秀的尴尬。答案或许很简单:因为他们真的红,因为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夫妇那几张脸全天下没有几个影迷不认识。可余下的那些嘉宾呢?十五天时间,有多少在自己国内人皆可知的明星被保安误挡在安全线外?有多少来参加电影节的记者能够认全到场嘉宾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有多少次红地毯上快门的咔咔声,是自然而然的响起,而并非看别人狂拍自己才拍,边拍心里还在念叨:“这姐们是谁啊?哪国的明星?”这些需要我们所有到场记者扪心自问的问题,正在反映着一个严峻的事实:“除了好莱坞,还有谁,拥有跨越国界的影响力?”所幸,虽然华语电影此次在电影节上一无所获,但那些到场的华人明星,像巩俐,章子怡,杨紫琼,张曼玉,王家卫等人,却给我们增色不少。或许他们不会遭遇山呼海啸般的顶礼膜拜,但至少,赢得了足够多的关注,赢得了和他们的成绩同样多的喝彩。可是剩下的那些明星呢?他们同样盛装而来,但他们内心惟恐记者们不认识的忐忑与不安又有几人能够完全体会?

  戛纳反思之三:“做秀”与“投机”共舞,只有满目烟花没有沟通融合?

  除了以电影名义进行的万众狂欢,戛纳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利场。从一开始,电影节的设计者也就在朝着这个方向去设计。不到戛纳去亲身体会,就根本不知道法国人在浪漫之余,认真办一件事时有多细心甚至刻板,很多我们国人觉得可以变通的小事,在这里被严格禁止,即使工作人员明白这样做可能无伤大雅,也不会轻易破例。而这种刻板也给戛纳电影节的生存带来了最为实际的利益,六十年如一次的演练,甚至连嘉宾出场路线以及下榻酒店都多年保持不变,戛纳刻意打造着自己在电影世界里有些“矫情”的贵族身段,就像红地毯上被严格要求的黑色正装,它既是一种象征,其实也是对电影和自己的一份尊重。

  但戛纳越是在电影舞台上抢占至高位置,就越是让人无法仅带着和电影一起狂欢的纯净心态去赶赴这场盛会。在戛纳,除了有和阳光一样灿烂的星光,还有一堆一堆的“投机分子”在这里上蹿下跳,制造着一波又一波的汹涌的暗潮。他们或是寻求某种认可与关注,或是在交易额巨大的电影市场里明争暗斗,寻求利益最大化,看看那些横贯整个电影节的各种酒会吧,再看看酒会上那些形形色色,目的叵测的人,你就知道,什么是光怪陆离的名利场,什么是如电影一般的生活。

  但目前的戛纳,只有竞争,却缺少一种沟通和融合。明星们想着怎么在红毯上争奇斗艳,出尽风头,品牌赞助商寻思着如何把自己的产品更多的装进明星嘉宾们的礼品袋。可作为极需要和外部世界沟通,和异国同行融合的电影以及电影人,却缺少着这样的机会,虽然酒会的名目繁多,但真正能让电影人静下心来,坐在一起那怕只是聊聊的机会却太少。更多的,只是流于一种表面。对于越发全球一体化的电影世界来说,只有满目烟花,没有真正融合,并非什么好事。

  当然,作为至今依旧在坚守自己原则,同时寻求自我突破的电影节,并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就耸人听闻的高呼什么“戛纳沦陷”。其实对于一个办了六十届的国际电影节来说,目前遇到的问题,发生的变化都属情理之中。而如何既能维持“贵族血统”,又不会被批“陈旧保守”,对于戛纳来说,更是一个思考已久的命题。“六十届”是一个光荣的纪念,但“六十一届”同样是个艰难的开始,戛纳如何变?如何变的巧妙,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关注。要“艺术”?还是要“明星”?要“大电影”?还是“好电影”?这些矛盾取舍任谁都会头疼,擅长于中庸的,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可以兼容并蓄啊,比如让明星参与到艺术之中,为艺术去捧场。比如让大电影同时变成好电影……可这些建议,都能变为现实吗?如果能?又该如何变通?具体操做?

  这些都是六十届戛纳电影节风光落幕后,所面临的艰难命题。

  但愿他们有答案。

  搜狐娱乐独家稿件,版权作品,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Alina)

相关新闻

张曼玉担任戛纳评审忙看片 称心向中国电影(图)

巩俐杨紫琼张曼玉将出席(图) 来源:津报网-每日新报 作者:王轶斐 第60届戛纳电影节将于本月19日宣布竞赛单元的影片... 戛纳派对华人溢彩...

2007-05-25 09:16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皮特 | 矛盾 | 布拉德 | 乔治 | 克鲁尼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