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从一个颇陡的斜坡往上走,经过一连几个带露天位的西式小酒吧和餐厅,即可到陈可辛的办公室所在的大厦。办公室的玻璃茶几上摆放了一些细致的塑胶模型,我很怀疑那是不是他用来设计电影场景的小道具,但我没有时间再去追问这个细节,匆匆结束完40多分钟的采访,陈可辛要赶赴下一个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约会,在电梯里他也还在回答其他媒体记者提出的问题。这种忙碌的状态可能是一种常态,在筹划自己的电影事业上,陈可辛显然有自己的野心,他把自己分割成带有四重不同身份的人,在别人找5个老板来投资拍片的时候,他想的是能不能去找5个国家的人来想办法拍这部片。
搜狐专访黄秋生:拿金像影帝永远要“衰”三年
搜狐独家专访林嘉欣:金像奖两项提名不激动
金像奖:11个提名也弥补不了得知金城武未获提名的失望
搜狐:这次你的《如果·爱》一共获得了11个提名。
陈可辛: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获得11项提名了,如果是十几二十岁可能还会有些紧张,以我现在的状态已经没什么特别大的心情起伏。不是说这个奖项不重要,受到肯定当然是开心的,从拍摄到剪辑到宣传到给观众看,已经经历了很长的一个过程,到现在获得提名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但是也没有到欣喜若狂那种程度,到了我这个年龄如果还不懂得去平衡自己的心态,还把奖项看得太重,那做人就太辛苦了。
搜狐:这11项提名中,最希望能够获得哪个奖项?
陈可辛:最想拿的奖项是拿不到的那个,因为金城武这次并没有获得影帝的提名。当人家把整个提名名单念给我听的时候,我的心情一下子就掉到了谷底,不只有些失望,而是很不开心。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拍过差不多9部中文片,6次碰上金像奖,从第3部戏开始就拿11个提名。11个提名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我更关注的是究竟谁获得了提名,金城武没有获得提名对我来说是个很大很大的打击。因为我认为他演得很好,甚至我觉得他就是这部戏的中心人物,我有些不明白,他没有获得提名,其他那11个提名是怎么给的?我觉得如果你觉得金城武演得不好或是这个角色不够好,那你是不可能真正喜欢这部戏的。这部戏的中心人物根本就是金城武而不是周迅,现在他没有获得提名,对我来说,这只能意味着选片的那些人对这部戏的了解还不够深。事实上,真正喜欢这部戏的人都会来跟我说很喜欢金城武的表演,表面上是他“失意”金像奖,但实际上,我觉得这也可以说是我这部电影的失败,是我作为导演的失败。我不能说要拿11项提名换他一个提名这种大话,那也太虚伪了,但是事实上,11个提名也没法平衡我因为金城武没有获得提名而产生的失望。
搜狐:之前,曾有新闻报道称关锦鹏导演说周迅已经被内定为影后,对此你有何看法?
陈可辛:没有内定这回事,大家都知道评审的制度,直到今天此时此刻也没有人知道影后是谁。这跟奥斯卡一样,是700多人在选,700个人你想去收买选票都不太可能,哪里来的内定。当然这些话不代表我是在针对关锦鹏导演的言论做出回应,很有可能他当时也没那么说,而是记者自己写出来的。我现在已经不再通过报纸去回应这种东西,因为很多人会故意歪曲我的意思。
《如果·爱》:这是一个更加赤裸裸、血淋淋的《甜蜜蜜》
搜狐:拍摄《如果·爱》为你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可辛:这次可以说是劳师动众,让大家一起帮助我去做了一部最个人想法、最没有对观众的喜好进行太大考量的电影,很放肆地将自己的想法放在银幕上,这可能就是我拍这部片子最大的收获。我曾经说过,拍完这部电影我可能不一定再继续拍爱情片或者“这种”爱情片。这次是我对自己那一套爱情电影的故事结构以及价值观的一个最坦白的总结。
其实《如果·爱》的故事以及人物都很像《甜蜜蜜》,但《甜蜜蜜》是一个经过美化的故事,片中的那些人物更容易受到观众认同,因为我们给主人翁设置了很多借口去营造一个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实现的有关爱情的梦,而《如果爱》是一个更加真实、更加赤裸裸、更加血淋淋的爱情故事,我更加随心所欲地去讲一个爱情故事,对于周迅和金城武出演的角色没有做任何美化。这次能够辛苦很多人帮我实现了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想法,让我觉得很满足。
搜狐:说服大家接受自己这个很放肆的想法艰难吧。
陈可辛:其实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艰难。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我拍摄过那么多影片中商业包装最强大的一部,如果不是加入了歌舞等一些元素,把它弄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去讲一个那么个人化的故事。结果,很多人想来做这个事情,从工作人员、演员、制片包括投资方可能一开始就是冲着歌舞大片而来的,但是最后我们拍出来的却是这样一部非常实在的个人化电影。最后有人说,这部影片根本算不上是一部典型的歌舞片。的确,我们只是借用了歌舞片的概念来讲一个实的故事。
搜狐:对,当时曾有人评价,你是用大片的由头将观众吸引到戏院里,然后用文艺片的个人情怀来感动他们。那么在“大场面”和“小情怀”之间你是如何平衡的?
陈可辛:很难,这反而才是拍这部电影最艰难的地方。这两个东西其实是矛盾的,在歌舞片非常夸张的表达方式跟我的电影中通常非常写实的文戏之间,其实有很大的冲突。最后,我采用了戏中戏的手法,这个手法让我实现了一些普通电影做不到的东西,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过程。譬如片中的角色同时也是某个歌舞片的演员,穿梭在现实和演戏之间,通过他们在演戏状态下唱的歌词来体现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的心态,所有戏中戏的歌词都跟角色在现实状态下的对白有所牵连。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是很大的一个工程——不只一个编剧加上五六个填词人作曲人,要跟着你的剧本去把东西衔接得天衣无缝;再加上跳舞,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一跳舞就实在的剧情就停了,我很努力地去让剧情中间没有停滞……这都是困难的地方。剪接的时候尤其困难。当这部影片还是片断的时候,曾经有人看了之后抓抓头跟我说,怎么看起来好像是两部戏,怎么才能把它剪在一起啊?!我们剪了很久,去平衡这些东西,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是一路做一路学,自己去揣摩。
搜狐:你曾说过,《如果·爱》让你了解内地市场,现在你对内地市场以及观众的了解有多少?
陈可辛:很难具体去说,我也不大可能跟那么多观众直接沟通,倒是跟媒体做访问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因为媒体本身也是影片的观众。我感觉内地的媒体跟观众有一个断层,媒体喜欢文艺片,一些比较文的戏,但是观众就特别喜欢大片,已经到了有一点“不管是什么戏,只要是大戏就是好”的程度,大家好像已经习惯了去影院不是为了看好电影,而是为了看大片的效果,这也是内地市场开放之后的很大的一个危机。出现这个状况跟盗版有关系,在家看电影7块,去电影院70块,盗版不仅速度快,而且什么戏都能看,要看什么有什么,那我去戏院当然要看大片,不好也没关系,反正我那几十块就要花在很大的场面上。慢慢地就出现了一个混淆的状况,很多媒体在大骂这部戏,但是票房一样大卖。有些内地的发行方跟我说,在大陆做影片发行就是要有话题,越骂越有人看。但我真的不相信,我觉得可能不骂了票房还能更高,因为其实观众已经不太管媒体骂不骂,只要是大片他们就会看,已经形成一个习惯的心态。不过话说回来,我当然觉得盗版不对,但是可能没有盗版,今天你也不会来采访我,因为大家不都是通过看盗版的《甜蜜蜜》而认识我的吗?
搜狐:在这么一个个人化的影片里,关于你自己的投射一定很多。
陈可辛:张学友那个角色,作为导演他遭遇瓶颈的经历跟我本人是相关联的。张学友在片中曾经有一句对白可以说是代表了我的心声——故事一开篇,拍歌舞戏那段,一叫停,有人走上去问张学友,“导演,ok吗?”他回应说饭到了吗,然后走出去,看了一眼太阳,这时候他有一句对白:“歌舞片,拍什么歌舞片,我都不喜欢歌舞片!”但是我后来我觉得实在太个人化,就把这句话给剪掉了。但是这个角色在爱情方面的经历就不是我个人的投射了。我从来没有跟我的电影的女主角发生一段功利关系开始的恋情,反而金城武在片中年轻时被女孩甩的经历我有过,大家年轻的时候想必都经历过,如果说要感情投射,可能在金城武那段故事上投射得更多。
搜狐娱乐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