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伍洁敏 实习生林燕德)第56届柏林电影节颁奖礼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摘下一只“音乐银熊”的《伊莎贝拉》剧组就启程返回柏林。该片的配乐师金培达在上飞机之前,接受了本报的电话专访。金培达于2000年凭《紫雨风暴》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而《星愿》及《忘不了》让他两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这次柏林获奖,是他首次在国际电影节上得到的肯定。电话那头,金培达说起“华人第一次拿下柏林电影音乐奖”,言语中难掩兴奋与自豪。
记者昨日获悉,《伊莎贝拉》最为人所乐道的葡萄牙音乐与故事的巧妙结合,国内的观众将于四月底在大银幕上欣赏到,该片将成为五一黄金周的主打影片。发行方博纳公司介绍,《伊莎贝拉》没有像去年《孔雀》那样国内上映档期正好碰上柏林获奖,而是延后两个月才全亚洲同步上映,主要是迁就香港地区的排期。该片的配乐获得了肯定,制片方寰亚公司表示,将考虑推出原声大碟。
专访金培达
“希望音乐和剧情能够打动观众”
记者:听说在读音乐奖的获奖名单时,你们有些紧张?
金:因为获奖名单都是现场公布,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谁有可能获奖,所以有点紧张是难免的。虽然知道这部影片应该会得奖,但又没想到会拿音乐奖。因为以前香港的电影很少在国外拿电影音乐奖。所以心情就有点七上八下的了。在现场听到HongKong的时候,真的很开心。那种感觉很难形容,有种做梦的感觉。
记者:华语电影很少拿音乐奖,是不是因为华语电影不太重视音乐呢?
金:其实不是这样。我觉得我们也很重视音乐的制作。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像美国电影那么悠长的历史,没有他们在电影音乐方面那么健全的系统,少了他们那种文化和历史的积淀,所以无论是在策划方面,还是在资金方面,我们都没有他们完善。所以也就影响了电影音乐的效果。
记者:包括欧洲国家本来对电影自由的艺术氛围,本来有一个传统的艺术氛围在里面。
金:没错,因为他们有一个承继力在里面,香港没有。
记者:那这次是不是因为加了葡萄牙因素在音乐里面,所以让欧洲的评委有了亲切感呢?
金:我觉得应该不止这个原因。这次我们的音乐在制作时就想得很清楚了,要以电影为重。我们的音乐不会让人觉得它是在推着那部电影发展。让观众觉得电影很好看,使观众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不管你说多喜欢那种电影音乐风格,如果它分离了电影,也没什么效果。音乐最终还是要以电影为本。
记者:《如果·爱》也是由你当配乐师。现在大家还没看到《伊莎贝拉》,可不可以谈谈这两部电影的音乐。
金:《如果·爱》是歌舞剧,所以音乐比较明显,而且有歌词可以帮助观众了解电影的内容。《伊莎贝拉》则不同,因为它有很多人物内心的感情戏,因此比较含蓄,是一种感觉,没有歌词解释,观众必须结合电影画面,自己去感受电影剧情发展到了什么地方。
记者:影片的主题曲是一首葡萄牙歌,听说特别动人,是怎么找到的?
金:这首歌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寻找和筛选,最终才找到的。因为电影音乐本来也有一些葡萄牙风格,我们听了这首歌后觉得它很适合影片的风格,就拿过来用了。那种风格在葡萄牙里面叫做fado,一种曲风。唱歌的女歌手叫MARIEZA ,在香港和内地可能没谁知道,不过在葡萄牙那边挺有名的。
记者:有人提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情节:就是父女两人提着很多包袱,在小巷子里很有节奏地走。你怎么看?
金:这个场景本身很有趣:父女两个人拿着袋子,扔掉了又拿起来……一般人是不会这样走路的,所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趣味性的感觉。音乐在这时是比较幽怨的,但说起给人印象深刻,还是场景本身的作用明显一点。
记者:大家都知道彭浩翔导演有很多新鲜的点子。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和导演意见不一的情况呢?
金:有,但不是很多。导演在这方面是比较信任我的。开始合作的时候有些意见不一不奇怪。像刚才提到的这场戏,我本身是比较倾向于音乐要有父女感觉,但后来根据剧情,觉得不完全是一种父女感觉在里面,而是两个偶然相遇的人之间的感情。有时会有争议,但大家都会一起讨论解决。
记者:近年香港电影的环境在改变,对于电影音乐的创作,是否也有新的环境?
金:现在有些较大规模的制作,因为预算允许,我们可以多放些资金在上面,我们会尝试一些新乐器。在筹备的时候,我们也希望能够预先为音乐制作留出一部分创作空间。
记者:电影会在四月份在香港和内地上映,对此有什么期望呢?
金:我希望音乐和剧情能够打动观众。一部电影的反响是很难预计的,我和导演都希望大家看了电影后能够有感觉。
他配了《如果·爱》
金培达于美国修读音乐系。曾参与多部电影配乐工作。主要作品包括:《如果·爱》、《特务迷城》、《夏日么么茶》、《星愿》、《大丈夫》、《金鸡》、《金鸡2》、《三更之回家》和《三更2之回饺子》。金培达于2000年凭《紫雨风暴》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而《星愿》及《忘不了》让他两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金培达凭《如果·爱》提名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