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们做过则新闻,说《金刚》的票价是90元。我们是嫌票价高。 昨天中午,某电影院经理帮我分析了下具体形势,总体上是表“苦衷”,大意是即便涨了10元,对影院来说未必赚钱,相反还亏了那么点。 道理我懂。单从影片本身说,一部3个小时长度的影片明显会挤占掉不少场次,2小时长度的影片原本可以放3场,换成3小时长的影片说不定就只能放映2场,而加价的10元用来抵消缺损的场子估计还不够。 但我要说,虽然我非常理解电影院的难处,但是我更关心的还是观众的心情。《金刚》好看吗?当然好看,不看我都知道好看。各种报纸、杂志的宣传做得铺天盖地,影院门口都挂出了耀武扬威的海报。但是看票价,一个人是90元,夫妻俩出门就180元,带上个小孩是270元……或许,你会说,《无极》不是已经80元了吗?是的。这就好象一个很诡异的数字图表,我们眼睁睁看着一个数字在不断地往上爬:早前不过是偶然出现的数字:50、60、70、80……大家慢慢接受了,于是数字又悄悄攻城掠地。如果这次的“90元”票价我们不喊一声,说不定不知不觉,到今年年底,您去看电影的时候,会发现某场大片的票价已经冲破100元大关!可是,朋友,你的工资涨得有那么快吗? 当然有关方面不是不重视这件事情。前不久还刚刚出台了“电影亲民”的六大措施。其中白日场和午夜场的半价票和全国影院周二的半价票都很实惠。但个人觉得,这些措施的出台仍然不能阻止票价偏高的趋势。因为,如果不能在黄金时间段、“主流人群”这样的票价“主战场”上有所动作,任何局部的突破都未必能够扭转票价高这个严酷的事实。 2005年中国电影的形势看上去还不错,但以《无极》的票房,要超过《英雄》仍有距离。如果说这两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市场潜力的一个极限探测器,那么我大致猜测,去年实际进入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和往年比,并没有增加多少(毕竟《无极》的票价要比《英雄》高。) 换句话说,接下来,不管中国导演怎么折腾,《英雄》的票房都将是一个后来者无法企及的高度:除非明年中国发现几个比科威特还大的油田,人均GDP翻两番;或者,影院的经营者们能够在票价上有革命性的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