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闭幕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故事片奖的《可可西里》、获得导演处女作奖的《静静的嘛呢石》以及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提名的《花腰新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少数民族题材,为这届电影节平添了一缕民族风情。
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另一面,却是市场反映的冷淡———要么票房成绩平平,要么压根儿难以进入市场。获奖影片《可可西里》虽然此前在国际上已屡获大奖,但全国票房仅有500多万。《静静的嘛呢石》的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自己坦言,这部获奖电影进入院线的可能性不大。曾几何时,电影《阿诗玛》、《五朵金花》的轰动不逊于现在的“超女”,如今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却乏人喝彩。《可可西里》和《静静的嘛呢石》获奖的背后,却是大量少数民族题材面临“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尴尬。
要入围,更要突围
中国的少数民族电影经历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辉煌之后,至今没再出现能与之相媲美的精品力作。民族的数量和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少数民族生存境遇中值得关注的题材也仍然存在,究竟是什么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从当初的家喻户晓走到目前的无人问津呢?
专家指出,如今的电影“生态环境”与当年国产影片一枝独秀的情况已大为不同。在引进大片、商业大片的轮番轰炸下,2000年之后进入主流院线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少之又少,可以说已出现断档。不少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创作者,干脆把目光转向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但真正能够入围和获奖的电影毕竟是少数,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要摆脱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在大片“围剿”的电影市场中成功“突围”。
要数量,更要质量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表示,目前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优秀影片的确不多,题材不少但能拍出深度的太少。从整体上讲,由于在题材把握和挖掘上不够深入,不少少数民族影片题材雷同,常以民族服饰、风俗民情作为卖点,但情节却落入俗套、人物形象单薄,当然难以赢得市场。正如老导演翟俊杰所说,少数民族电影创作者不应停留在猎奇的层面,必须力戒浮躁,踏踏实实地创作出真正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
电影种类与题材的多元化,已影响到少数民族电影的吸引力;缺少市场的少数民族电影,反过来又削弱了创作者的积极性。导演郑洞天认为:少数民族电影目前更缺少的是少数民族的剧作家和导演。融合、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长廊,才是繁荣中国电影市场的有效路径。著名导演谢飞说得好:短期内要再现《五朵金花》、《阿诗玛》那样的轰动,对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是很难的。但只要电影人努力保持民族电影不断线,用当代目光去审视少数民族的多彩生活,真实反映他们的文化和精神,总有一天会重新找回观众。(韩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