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集电视剧《京华烟云》正在播出,同时观众的议论之声也不绝,除了赵薇的演技之外,遭受议论最多的就是剧情了。昨天记者采访了该剧的编剧张永琛先生,他也正是《像雾像雨又像风》、《末代皇妃》、《小姐你早》的编剧。据说池莉曾对他表示认可说:“我的小说是一头猪,假如编剧和导演是出色的厨师,他们把这头猪做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献给观众,张永琛就是我的好厨师。”对记者的质疑,张永琛表示有话要说,在回复记者的短信中写道:提的问题很尖刻,我很乐意回答。果然,他一吐为快。
释怀:都按旧版就没有必要重拍
记者(以下简称记):《京华烟云》十几年前就有收视率极高的台湾版,为什么“顶着压力”又要拍一部新版呢?是没有其他好题材还是什么原因?
张永琛(以下简称张):好题材自然有。重拍《京华烟云》不是因为找不到好题材,而是因为它值得重拍。凡文学名著,不管哪个国家,都是各自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艺术家去重新解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名著,已经被重拍了六七遍,以后还会有人去重拍,包括这部《京华烟云》。至于台湾电视剧版的《京华烟云》,坦率地说,我没有感受到她的任何压力,因此,谈不上“顶着压力”。我至今没有看过台湾版,也从没有将它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每个编剧都有自己的创作思考,也都有自己的创作路数。而且,就剧本改编而言,我自信可以超越旧版。问题是,有人非要把新版往旧版中套,还不太讲理,只要与旧版不一样了,不管改得好不好,都是新版的错。难道就不允许我去超越旧版吗?如果都按旧版的套路,就没有必要重拍了,重播就行了。
记:您是资深编剧了,为什么要接这么一个“烫手山芋”?
张:我没有把这当成个“烫手的山芋”。我曾说过,改编《京华烟云》,好比是在爬一座山,一路虽然艰难,但赏心悦目,而且是和我的老师杨晓雄一起登山,其乐无穷。等攀登到了山顶一看,果然是风景这边独好!这是我真切的感受。当然,改编这样一部文学名著,对编剧而言,是个挑战。改编的过程,也是与大师林语堂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大师写这部《京华烟云》的目的,是要“让现代男女学会如何生活”,真是一语中的。
记:据说《亮剑》收视率为8%,《京华烟云》为5%,是档期的原因?
张:档期安排不好是主要原因。5%这个数字,据说是19日到22日的。我记得播第一集是晚上9点多,前面还播了一集别的电视剧,还有两天根本就停播了。我不知道媒体的记者对“收视率”究竟有多少认识,5%的确不能算高。但是,被媒体几乎顶礼膜拜的《大长今》开始的收视率仅为2.13%,此后最高的收视率为4.9%,以上收视率数据调查同出索福瑞公司。
我对《京华烟云》有绝对信心超过8%。11月7日后,每天将要连播两集,到时候再看。
感慨:《京华烟云》到底得罪了谁
记:您觉得《京华烟云》演员表演如何?毕竟她们是本剧的关键人物,她们演的与您写的有很大出入吗?
张:总体来说,《京华烟云》的演员都非常棒。潘虹、寇振海、王刚、潘粤明、孙宁、胡可、黄维德、付淼都非常好。潘虹是个很投入的好演员,称得起表演艺术家。潘虹对人物投入了真的情感,这就使她的表演具有了深刻性,也具有了力量。在全剧的演员中,陈宝国和赵薇尤其出色。陈宝国的姚思安肯定会成为中国影视剧上的又一个经典人物形象,而赵薇,完成了自己从花旦到青衣的转型,演绎得很有深度。原来人们对赵薇还是有一丝担心的,姚木兰的隐忍、宽容拿捏不好就变成了懦弱、虚假,而赵薇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了。看演员演技的好坏不是看她最激烈的戏,而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只给她一个感受让她演,演出来就是最好的。赵薇对剧中姚木兰的把握不仅到位而且有突破,突破了自己,突破了剧本,比我想像的还要好。
其实更应该谈的是导演张子恩。我看完全片之后对导演张子恩充满了敬意,他升华了剧本。在我所有的剧本中,我觉得电视剧比剧本好的一个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另一个就是《京华烟云》。
记:有报道说您非常喜欢《京华烟云》小说,您怎样评价林语堂先生的原著?
张:我的确对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非常喜欢,将这部作品誉为文学史上的《清明上河图》并不为过,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品质的小说。作为小说作品,我给《京华烟云》打90分。我给改编后的剧本也打90分。时间可以证明这一点,这部电视剧,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别的不用多说了。
记:在网上,关于该剧改编太大的批评声也愈演愈烈。通过自己的改编,您想给观众的是什么?
张:电视剧《京华烟云》所确定的主题是:一部女人的成长史,一部生活的哲学书。我在写剧本时,不会特意强加给观众什么。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价值观不同,审美标准不同,看电视剧的感受自然也不会相同。
平常我很少去看网上的评论,但这次,却是常看新浪的帖子。争议确实存在,我本来想回复几篇,但平心而论,反方大都以谩骂为本事,而正方却有不少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说服力很强的评论文章,譬如有个网友发的:“对于有些网友对编剧的质疑,我持保留意见,因为对于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本来就有吃力不讨好的危险。但是这部《京华烟云》,我认为是这许多年来少有的经典之作。之所以经典,首先在于剧中之每个人物都有一段故事,在演员精彩的演绎下,都呈现出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前些日子,我写过《大长今》的‘友情篇’、‘恩施篇’……而这部《京华烟云》中,从中、青、老主角,甚至到丫环、大夫,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在言语之间抒发出一段段命运,丝毫不输《大长今》”。
我之所以要引用上述网友的帖子,是因为要借这个机会来传达一点正方的声音。网上还有一篇文章,题目就很有意思:《京华烟云》到底得罪了谁?我看了也感慨:是啊,《京华烟云》到底得罪了谁?!
观点:韩剧也没有吹捧的那么好
记:您认为《京华烟云》这部戏最抓人的应该是什么?
张:电视剧能够“抓人”的,肯定是人物塑造。《京华烟云》里的人物,作为艺术形象,可以说个个精彩。说这话我很自信,等看完了就会得到验证。
记:您怎样看待韩剧?怎样看待《大长今》在中国受宠?
张:韩剧看过几部,《看了又看》、《蓝色生死恋》等等,我觉的还好,但也没有像炒家吹捧得那么好,中上水准。几年前在创作《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时候,有记者问是不是想学日韩的青春偶像剧啊?我说当然不是,《像雾像雨又像风》是青春偶像剧不假,但要成为经典之作,给日剧韩剧竖个标杆,让他们学。我这么说不是想贪天功为己有,《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成功,是导演赵宝刚的成功,他超越了剧本。
举这个例子,是想提醒一下,国产的电视剧也不乏优秀之作,如历史剧《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等等,如现代剧《牵手》、《结婚十年》等等,哪一部比韩剧差?尽管我们的投资与他们无法相比,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却要超过他们许多。
《大长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媒体一片喝彩。说实话,我无法理解。我这么说肯定要招骂,但别急,咱用事实说话——譬如,《大长今》的收视率从2.16%升到最高4.9%,有的媒体就报道“收视完胜”等等,而《京华烟云》头几天的收视率就冲到了5.16%,有的媒体却用了“收视惨淡”、“赚钱但没赚观众眼球”等等——这是个连不用上学的孩子都能比较出来高低的数字啊!
我虽然觉得韩剧一般般,但对韩国人所张扬的民族精神却充满敬意。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期,为了重积外汇储备,韩国人自觉抵制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他们连好莱坞都不肯“媚一媚”,可敬!当然,媒体的导向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苦衷:大多数编剧权益得不到保证
记:据说,《大长今》编剧金英贤的稿酬超过了主演李英爱的片酬,作为著名的一线编剧,您是内地稿酬最高的编剧之一吧?
张:我是不是内地稿酬最高的编剧之一不太清楚,我并不知道别的编剧拿到多少稿酬。应该是最高的吧?我的剧本,都给投资方带来了良好的回报,少则赚上几百万,多则赚上几千万,不管是什么题材,就是主旋律的作品,我都没有让投资方赔过。在剧组里,与付出比我多也比我辛苦的导演相比,我的稿酬还可以,但与明星们就无法相比了。
我算是幸运的,因为连续几部戏都是与九洲文化传播中心、金泽太和公司合作,他们对我很尊重。国内幸运的编剧还有海岩、邹静之、杨晓雄、龚应恬等少数几个,大多数编剧的权益并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合同上签的稿酬,很难全额拿到。
但我要说,假如有一天取消编剧稿酬,我依然会写下去,依然会投入我的心血与激情。这跟高尚什么的无关。能把自己的想像,最终变成影视形象,栩栩如生地奉献给观众,这真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我相信大多数的编剧都是这样,是因为热爱创作而创作。我写故我在!
记:如何看目前国内电视剧创作?最关键的问题是缺好剧本吗?
张:平心而论,国内电视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是惊人的。事实上,在亚洲,目前制作能力最强、制作水平最高就是中国内地。可这个事实却常常被视而不见。夜郎自大自然不好,但妄自菲薄也会误了大事。
就影视创作而言,一剧之本的确是成败的关键,到什么时候都缺好剧本,或者缺更好的剧本。张艺谋用《英雄》和《十面埋伏》论证了这一点,导演手法再怎么娴熟,画面冲击力再强,也无法掩饰剧本的苍白。不过,曾经也是编剧的冯小刚导演也有名言在:中国的编剧,缺乏想像力!这真让编剧们感到委屈。以我为例,《末代皇妃》刚有了一点想像力,就被指责为“严重失实”,而这部《京华烟云》也刚有了一点想像力,就被指责为“胡编乱改”,还都只是想像了那么一点点。要出好剧本,又连个合理的想像空间都不给,让我等编剧咋办好呢?!我又看到了远在天边的窦娥大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