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们在台上PK,超迷在台下PK,媒体在纸上PK,黑幕在网络上PK,湖南少女曾依为备战超女减肥厌食,在不为人知的静寂中,倒在了成长的PK台上……
堪称今年头号文化热点的超级女声曲终人散,在这场终极PK后,超女将走向何方?超女会“速朽”吗?这档节目能走多远?节目所承载的除了大众娱乐,是否还应承载随之而来的社会责任?中国当代的娱乐产业从业者在不经意间给全社会出了超级难题。这个难题,让人深思。
A“超女”从哪里来?
“超女”克隆“超男”
对于“超级女声”大多数的节目策划者、主管者来说,解释清楚“超级女声”为什么火爆远比他们当初创办这个节目困难。只有生活在湖南的人,才能理解湖南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程度。
“超级女声”的前身“超级男声”,是湖南地方频道———娱乐频道为了对抗湖南经视的节目“绝对男人”在2003年创办的,而“绝对男人”正是经视为打败娱乐频道火了五六年的节目“星姐选举”而产生的。
“为什么选择‘唱歌’这一节目形态?”天娱公司董事、娱乐频道分管节目内容副总监张勇回忆说,“拿‘演唱’这一功能做节目,全世界都会火,唱歌是人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不管唱得好还是不好。”
选择具备大众基础的“唱歌”,为“海选”奠定了基础。“超级男声”之前,在长沙,电视台组织的活动,一般能有几百人参加已经非常可观,多数时候,还要电视台找人“作托”,才能凑足人数。“超级男声”第一次报名只有100多人,但节目开始播出后,每日以200人的速度递增,两周内就有3000多人报名。
海选“超级男声”发明
“海选”是当时的制片人廖柯发明的。当时节目采用的是“后晚间日播”加“周末海量播出”的形式,基本上保证每一个参赛者都能和观众见面。只是因为后来报名人数过多,“海选”的播出需要剪删了。
“海选”播出的第二天,就有观众给台里打电话,问“为什么不把跑调的、长得丑的剪掉?”当时节目组也有争议,廖柯觉得自己没有剥夺一个人上电视的权利。“因为他长得难看、五音不全就不让他上电视,我不同意。”节目最后较完整保留下了最多数人的“快乐”。
没有“海选”的电视节目呈现,就不可能有节目现在的红火。《今日美国》对“超级女声”的报道里,称这档娱乐节目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投票的热情。
借“美国偶像”产子
如果说“超级男声”是“超级女声”的爸爸,那“美国偶像”就是“超级女声”的妈妈。事实上,“美国偶像”是一个美国的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灵感正是源于这个节目。“超级女声”策划创办者之一夏青说,2002年她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一篇介绍“美国偶像”的文章,于是受到启发。她感慨,十年来的中国流行歌坛都是老面孔,没有新鲜血液进入歌坛,这对制作电视节目来讲是非常头疼的。
B“超女”要去哪里?
花季超女路在何方?
超女总决赛结束了,几万人里厮杀出来的各位“超女”几个月来出尽风头,但会不会在半年后,很多人就连她们的名字都记不得了呢?去年的超女除了安又琪和张含韵曝光率稍高外,还有哪些超女的名字还被记起?亚军王
媞好不容易出的专辑据说也销得不好。
类似于“超级女声”的节目,在英国、法国、美国都有,每个节目都拥有高密度的话题,关注度极高,但从成功者来看,包装出一线明星才是其生存的保证。虽然天娱老板王鹏透露,他们将从韩国、日本引进全套的明星培养和包装模式,包括聘请专门的人员来包装她们,但很多业内人士却表示出了担心。最早与崔健合作,被称为中国第一位音乐经纪人的王晓京说:“超女们就像一夜而红的暴发户,突然成名后心态极不容易把握住,而那些歌迷又疯狂追捧,很多人病得不轻。现在的超女们没有自己的作品,也许半年、一年后就被人忘掉。”
音乐人高晓松则建议天娱不要太过分榨取“超女”的利润,他说:“希望幕后运作的团队或公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巨大商业价值,让超女们真正唱起来,为了她们自己和追随她们的少年中国留下记录时代的声音。”
北京太合麦田唱片公司董事经理宋柯则举例说:“央视青年歌手大赛前几年很红,因为每年都有一、两个红歌手出来,这几年没有了,所以关注度下降了。希望超女推层出新,包装出一线歌手,歌手的生命力越强,节目的寿命就越长。”
超女节目能走多远?
有人说,“超女”以狂欢的形式之重,承载着精神之轻。那么“超女”节目能走多远,成为大众的牵挂。
“超级女声”模仿“美国偶像”起家,但是有专家认为,超女只学到了“美国偶像”的形,丢掉了精髓,使节目成为了一个大秀场,选手的努力、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成功的不易,在节目中与“美国偶像”相比,表现不足。这是超女最大的失败,也是它最大的危机。因为这些是“美国偶像”赖以成功的关键因素。“美国偶像”已运作四年,至今仍然如日中天,在这个节目播出期间,没有一个节目的收视率能超过它。
著名乐评人王晓峰将“超女”比作由媒体制造出来的泡沫效应。他担心泡沫这东西,威力在于来得快,声势浩大,劣势在于难以持久。这也算是为中国今夏最High的一场狂欢———超级女声鸣响了警钟。
是否承载社会责任?
一直以来,社会责任感就是超级女声遭到抨击的软肋。超女的主办方曾说一个电视节目只是节目,无法承载过多的社会责任。但从报名海选时的“逃课风潮”,到长沙几个狂热“玉米”神秘失踪,各派粉丝在网上的人身攻击,再到最近湖南花季少女为了参加比赛离家出走、节食致死的事件,许多学者对这些非理性的行为都持谨慎态度,“娱乐民主是好事,但是民主也需要引导,媒体不仅有娱乐的功能,还有引导的责任,所以湖南卫视应该重新反思自己的社会责任。”
昨日,中青报发表评论说,“如果2006、2207、2008年的超女,仍然带着这么多的不安甚至沉重的问号,这个长不大的‘娱乐少女’将无法获得社会发自内心的支持与认同。”
(傅小永 记者 杨帆 实习生 胡凌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