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投入,大制作,大量运用先进的数字动画技术创造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获得11项奥斯卡大奖的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拍摄的《魔戒》三部曲是登峰造极的典型代表,“《魔戒》是借由科技文明暴发的此岸世界向其灵魂深处的孪生兄弟——隐现在传说与梦幻当中的魔幻王国一次奢华而又恢宏的致礼:用我们这个时代最高超的‘工业光魔’——数字影像科技,为久已萦绕在精神世界的那份异端的乡愁,构建起一处‘不是天堂,胜似天堂’的光影彼岸。”
④正是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好莱坞才敢染指这部全球销 量高达5000万册充满魔幻色彩的神话小说,铸造了好莱坞高科技电影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放在半个世纪 前,拍摄这部魔幻多于现实的小说简直是匪夷所思。可贵的是,该片没有卖弄高科技滑入“科技娱乐化” 的泥潭,“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片,它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个细节丰富、但以宏大气魄震慑感官的氛围。”
⑤这部投入近3亿美金的史诗巨片已尽收10亿美元的票房。理所当然地,高回报多半成为这类影片的特点,《泰坦尼克号》投资2亿美金,迄今回笼18亿美金。大投入大制作还带来了强大的摄制阵容,从制片人到导演、演员启用大牌担纲以保证票房,多半不会选择半红不黑的人物。《角斗士》的主演尽管选择了当时尚未走红的拉塞尔·克罗,但他人气很旺,何况又是鼎鼎大名的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今年的《特洛伊》并不比2003年版的《新木马屠城》出色多少,但由于聚合了著名导演和布拉德·彼特、奥兰多·布鲁姆等好莱坞一线明星,境遇就大不相同了。一般讲,史诗片篇幅很长,多在3个小时左右。早期的《八十日环游世界》片长210分钟,《埃及艳后》有3-6个 小时的不同版本,最长的当然要数《魔戒》三部曲,总长9.5小时。
四.好莱坞作为全球最大的“造梦工厂”,“史诗” 到底有多少真实?美国史诗电影对于“史诗”和“英雄”怀有一种“预设”的想象,为拔高主题和角色,甚至不惜歪曲史实,主观的能指赋予所指的想象空间游离于真实。去年的《新木马屠城》和今年的《特洛伊》明显歪曲,甚至像《爱国者》、《勇敢的心》、《角斗士》这类优秀影片也有不同程度的对历史的阉割。《爱国者》中梅尔·吉布森扮演的仁爱勇敢的角色本杰明·马丁的原型——斯万伯·福克斯在历史上是个生性残暴时常殴打和强暴黑人奴隶的人。《勇敢的心》中,华莱士的父亲并非民族英雄,而是英国人的“汉奸”,为了表现英雄成长的不凡历程,影片做了最为歪曲的改动。《角斗士》中,奴隶身份的角斗士马科西姆同罗马皇帝康曼达决斗,按照历史记载奴隶只能使用木剑, 并且史实是,康曼达是被一个奴隶当场扼死的。这些“拔苗助长”的行为当然是好莱坞“造梦” 的绝佳配方。
五.隐匿于史诗华丽外衣下的帝国强权主义的初衷。在好莱坞,电影一向是政治的风向标,影片无论优劣多多少少带有不可磨灭的印记。有评论这样界定象征着东西方文明冲突的《特洛伊》的现实意义:“小布什曾用新十字军来形容美国所领导的反恐战争,他打败了塔利班,也活捉了萨达姆,在他看来,那里的伊斯兰世界是西方主要面对的敌人。小布什的行径完全可以由伊斯兰人解释为一种复仇,甚至可以说成是基督教对伊斯兰教进行复仇,而《特洛伊》无疑是这种复仇成分的体现。”其实,《特洛伊》不考虑用棕黑色头发褐色眼睛的这一典型的希腊人体貌特征的演员饰演阿基里斯,而是选用黄头发蓝眼睛的美国盎格鲁白人布拉德·彼特当主角,用意也似乎暗示:作为美国人标准的盎格鲁白人才是当年拯救世界的英雄。影片中丝毫没有出现有希腊人特点的角色,是不是导致了希腊人对该片冷漠的态度和对好莱坞貌合神离的篡改的不屑呢?彼得·杰克逊的《魔戒》也不得不稍稍掺有美国梦的色彩和价值观,当弗罗多等人离开小精灵女王加拉德丽尔魔法掌控的洛林森林时,女王给了他一盏照亮黑暗驱魔避邪的神灯,然后就出现了那个酷似美国自由女神像的告别姿势。其实,彼得·杰克逊延续好莱坞风格的同时,也重新修正了既定史诗片的模式,它不仅把神奇的电脑特技和新西兰广袤原始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还摒弃了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三部《魔戒》严格讲没有主角,表现的是群像,影片强调正义和英雄气概时,还特别推崇团结合作与友谊无价的精神层面,这在好莱坞史诗片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位新西兰导演的贡献在于出人意料地变化和提升了好莱坞这一类型片模式。
好莱坞热衷拍史诗片或具有史诗规模的影片,据统计,迄今76部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有22部属于此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仰赖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使得电影技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技效果的大量使用保证了影片强烈的观赏效果。由于史诗片要求从时空、场景、服装到人物都进行真实地再现,因而必须具备大投入、大制作、高技术、明星、票房等商业元素。再有,好莱坞不同时期对文化的诠释有不同的角度,跨入新世纪后,美国在经济不景气、战争争端频发、恐怖袭击的阴影、深陷伊拉克泥潭等的笼罩下,亟需振奋国民精神以配合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需求,而史诗片恰恰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和政治需要。
好莱坞的“史诗片热”当然是延续了好莱坞传统的怀旧行为。在缺乏创意的情势下,要么改编小说或戏剧,要么从远古神话、传说取材,要么翻拍别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学经典,近几年好莱坞大量续集片、重拍片、翻拍片的现状说明了:“旧瓶装新酒”永远比创新来得实惠。而出于营销策略的考虑,好莱坞也会不时变换类型达到商业目的,类型片是好莱坞最为保险的适应大众欣赏口味的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即所谓的“智力一致性”,史诗片早已深入人心,“根据心理学认同理论,当观众从银幕上见到似曾相识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规定情景时,下意识会产生一种审美接受的安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不难揣测自己即将经受哪种类型的视听刺激与情感付出。”
⑥基于此,今年史诗片扎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2004年是好莱坞的“史诗年”,除了《特洛伊》, 《耶稣受难记》已红遍美国,下半年行将上映两部史诗片《亚瑟王》和《亚历山大大帝》,传奇历史、铁腕 制片人、金牌导演、明星的一招一式仍将接受观众和媒体的“法眼”检验,但并不妨碍它挣钱,关于英雄 的梦在继续做,这就是好莱坞……
①、参见〈苏联〉奥夫相尼柯夫和拉祖姆内依主编的《简明 美学辞典》,1982年,知识出版社。
② 参见〈美〉托马斯·沙兹著《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1992年,中 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③ 参见〈苏联〉奥夫相尼柯夫和拉祖姆内依主编的《简明美学辞典》,1982年,知识出 版社。
④ 参见朱靖江《<魔戒>:海市蜃楼般的乡愁》,2004/9,《新闻周刊》。
⑤ 旅美影评家周黎明语。
⑥ 参见李亦中《欲望与满足——试论好莱坞如何征服观众》,2003/4,《电影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