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
对我来说,成功是拍自己的电影还有好票房
王小帅如我所想的一样“帅”,逗起来玩笑不停,闷起来话都不说,凶起来能把人吓坏。他不承认自己是第六代导演,觉得这样简单划分犹如把人只分成好人、坏人般幼稚;他不承认自己是位有自我风格的导演,觉得与其说风格,不如说品格;他不承认《青红》是他力量的一次集中爆发,他觉得自己的爆发还在后头;他不承认……
艺术:别说我很地下
东方今报(以下简称今报):拍了12年电影都没得到承认,您的心里却总有希望。并且还说过这希望在不断积累,有朝一日会爆发出来,且会力量惊人。那么《青红》的这次戛纳得奖以及现在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就是您力量的爆发吗?
王小帅(以下简称王):其实我没怎么爆发。之所以让你觉得我一下子就起来了,那是因为之前总是我一个人在忙活,现在,有媒体、院线公司一起在忙活,动静就大了。这是一个集体的爆发,你们记者之前报道我的东西还要顾及很多,现在不用了,跟我一样,甩开膀子干活儿了,你说能不有劲儿吗?而且,我以后还会爆发,更大的爆发,我相信。
今报:可您这爆发毕竟有点突然,难免会有人质疑,王小帅转性了,从地下转为地上,以后拍电影会不会也向市场看齐,偏重商业性呢?
王:我以前是地下,但那是被迫的。我相信没有哪个导演真的就愿意拍所谓的地下电影。王小帅没变,变的是中国电影的大环境。是别人把我的电影拿到了电影院内,让更多的观众来看,所以,我才从所谓的地下转为了地上。但这和我的电影的品质没有任何关系。至于商业宣传,电影本身是艺术也是商品,我这么不怕累不怕死地吆喝叫卖,无非是想让更多的人看我的电影,为中国艺术电影多培养一些成熟观众。
票房:别说我不在乎
今报:我发现您越来越爱谈票房了,《青红》的票房真的对您如此重要吗?
王:如果《青红》能够票房成功,那么就确定了我的想法,就坚定了我要这样走下去的信心。如果不成功,那我就更要努力了,加油宣传啊。反正,我就是铆上了,他们说我“缺”(缺根筋儿),我就“缺”。其实,咱们中国人是读《红楼梦》长大的,水平高着呢,凭什么就一棒子把老百姓都打到只懂商业片的怪圈儿里。艺术片的观众需要培养,而我觉得中国有这个土壤,我王小帅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报:《青红》票房目前来看很是喜人,可这让我很担忧。我担忧王导会过分倚重票房而迷失自己以后的方向。
王:《青红》刚一出来,就有些所谓的专家说,看吧,王小帅傻了,用艺术片来挣钱,找不自在嘛。我就是不服气,我用我的行动来证明我的不服气。我想,如果《青红》票房能做到不“惨淡”,那我还有什么可怕的,我以后还有什么路走不通呢?现在,我告诉你,我做到了,我很欣慰。《青红》是我的心血之作,这样一部被一些人认为绝对没有市场的片子都能给我如此大的慰藉,那我以后怎么会为了讨好观众、迎合市场而拍些所谓的大众电影呢?我拍我王小帅自己的电影照样能有好票房,这就是我想要的。
感情:别说我太执著
今报:2001年时,你还说自己最喜欢的个人作品是《冬春的日子》,那现在呢?
王:前面加个定语,是感情上最喜欢的。就像初恋、初吻一样,那种混沌中的纯洁,迷茫中的干净,是让人刻骨铭心的。我忘不了《冬春的日子》,就像忘不了初恋情人那样。现在嘛,《青红》又让我找回了那种感觉,丢失很久的感觉,很纯净但又很迷茫的感觉。
今报:感觉您是个很怀旧的人,有时候挺一根筋儿的,老拍反映青春期的电影。
王:青春是最让人怀念的,太美好也太糊涂,人在那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忽然间从孩子变成大人,这个太奇妙了。关于青春,我有好多话想讲给大家听,但是,总也讲不清楚、讲不完,就只好一部接一部地拍下去。
今报:那能说说您的家庭对您拍电影的看法、影响吗?
王:我的父母是那种过自己的日子、没有太高要求的人。我拍了12年的电影都没见起色,在外人眼里一直都是特没本事的那种人,可我爸妈从来没有给我提过什么要求和高的期望。他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这太不容易了。而且他们的淡泊,也影响了我,没有他们,我也撑不了12年,我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高圆圆
对我来说,幸福是—用胶片留存美丽的青春
高圆圆很清爽,唇红齿白的她绝对堪称美女。可是她偏偏就不那么在乎,举着冰淇淋边吃边接受记者采访,一点也不顾及自己的美女形象。她的自然,让记者觉得跟高圆圆聊天绝对是一种享受,因为眼能观花容,耳可听玉音,心,亦能体会到她言语间的淡定与智慧。
《青红》:被它的魅力征服
东方今报(以下简称今报):你本人喜欢青红这个角色吗?
高圆圆(以下简称高):喜欢,我特别喜欢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人。70年代相比60年代来讲,是骤然炽热、疯狂的一个年代,而80年代相对70年代来讲,其实是对之前疯狂的一种反思。我特别喜欢这样浪漫而又沉静的年代,那个时候会写诗的男孩子都能赢得很多女孩子的青睐,这是件很美妙的事情。青红生活在这样的年代,身上有许多上世纪80年代的烙印、痕迹,这个人物看起来很闷,其实她很有力量,我很喜欢。
今报:那这个角色让你最有感觉的地方在哪里?
高:原来导演安排了一场疯了的青红和她最好的朋友小珍在一起的大段对话。拍摄时,因为大部分话都是小珍在说,镜头很多时候对着小珍的扮演者王雪洋,我就在她对面看着,那一瞬间,我似乎是个观众,在冷冷观察青红和小珍,这个从演员到看客的角色转换让我对青红这一角色有了更深的感觉。那种面对命运折磨而精神崩溃的感觉一下子把我抓住了,很难受,非常难受。
今报:在拍摄时,据说也有非常多的困难。
高:剧组一度只剩下2000元钱。每个人都是自己心里明白,以为别人不知道,拼命地捂着不说。这在别的剧组肯定早闹开了,先把自己的钱结了走人再说。可在《青红》剧组,我们大家就这么沉默着,这是小帅导演的魅力,也是《青红》的魅力,这魅力征服了每一位参与者。
幸福:用胶片留存青春
今报:你之前跟张杨合作过《爱情麻辣烫》,跟张一白合作过《开往春天的地铁》,跟王小帅合作过《十七岁的单车》,所演角色都是青春学生,那么对这三位导演你有何评价呢?
高:张杨是我的长辈,因为拍《爱情麻辣烫》时我还在上中学,当时他就问我以后想不想当演员,我说不想。张杨就对我说如果不想的话,那就把电影这档子事儿全给忘了吧,以后就踏踏实实地生活,继续好好学习。当时我不理解,后来明白了,其实张导特别害怕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在拍了电影,踏进这个圈子后会变得浮躁起来。所以,我特别感谢张杨,一个17岁的女孩子能听到这样的话是幸福的。张一白导演也是通过张杨认识的,对张一白我接触不多,不好评价,不过觉得他也是年轻一代导演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至于王小帅导演,他给我的感觉就俩字:震撼。我觉得作为一个导演,他让我感动,真的,他热爱电影胜过自己的生命。张杨让我认识了电影,而王小帅让我爱上了电影。《十七岁的单车》让我第一次对电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今报:能说说你最初拍电影的目的吗?
高:我啊,其实最开始就是觉得,作为一个女孩子,在自己尚有姣好面容的时候,以胶片这种方式留存自己的青春,这是件特别幸福的事儿。我真正决定把演员作为自己的职业是在拍《倚天屠龙记》的时候,周芷若对我来说是个很新鲜的角色。终于可以不用再扮乖乖女,太好玩儿了。我没什么特别复杂的想法,属于干一行爱一行那种人。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王小帅高圆圆”,共找到
3,248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