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大赛真精彩,七天陪我乐开怀。人间冷暖动思量,苦辣酸甜演百态”。一位广东观众的这番话,可以看作是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五一”期间举办的全国电视小品大赛的褒奖,它表明了大赛的某种成功,同时也能让人从中感受到近些年小品创作中的一些变化。 CCTV小品大赛创办于1987年。前四届大赛推出了《芙蓉树下》、《山妹子》等优秀作品,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小品创作和表演人才。相隔七年之后,第五届小品大赛吸纳以往成功的经验,改革赛制、完善规则、规范程序,严格评比标准,使大赛在公平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于5月1日至5月6日在央视综艺频道进行决赛的这次小品大赛,经过6场比赛,在5月7日晚落下帷幕。职业组和非职业组各自产生出一、二、三等作品奖6名,并产生了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奖项。 本届大赛可以说是对新世纪全国小品艺术创作面貌的一次检阅和小品艺术成果的一次全民性分享。据组织者介绍,大赛筹备工作从去年11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和部队官兵积极响应,踊跃参与,选送的参赛作品829个,作者单位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是历届大赛参与面最广、作品数量最多的一届。参赛者有专业演员,也有在校学生、水果商贩、酒吧老板、房地产商等,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2岁,显示出广泛的群众基础。决赛中,不少参赛选手在表演上能够简练、准确而传神地塑造人物,根据小品的不同风格和题材,选择合理的演绎方式。这生动地表明基层小品创作的繁荣和编导、表演人才队伍的壮大。同时,小品创作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参赛作品中有喜剧小品、戏曲小品、音乐小品、舞蹈小品、寓言小品、曲艺小品等,还第一次出现了展现残疾人精神面貌的“聋哑小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刻而蕴含诗情地表现了严肃的戏剧冲突,使观众在多种情感效果中品味、思索。本次大赛打破了“喜剧小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一批优秀的正剧作品如《洗澡》、《买荫凉》、《悲情网络游戏》、《不能没有你》纷纷涌现,它们充实了小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审美格调,在艺术品格上表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但综观大赛,还是可以看到一些不足。有的小品闭门造车,缺乏生活,违背了常识;有的小品忽视人物性格逻辑,表演过分注重形式;有的小品推敲不足,时有粗糙的破绽。它们提醒小品的创作者应该不断开掘生活深度,拓宽创作视野,充实文化意蕴。 据组织者介绍,大赛决赛中全国共有70余万人发来短信和打来电话参与评选或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出广大观众对小品的关心和喜爱。小品反映人间冷暖,折射世情百态,有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既可以对社会心态进行娱乐性表达,也可以对民众情绪进行艺术性化解,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短、平、快”的文艺样式。如何充分利用小品的娱乐、教化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功效,推动群众文化建设,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电视从业者和广大文化工作者,也许能从本次小品大赛中得到某些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