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导演谢添辞世。又一个跟中国电影有过关系的老人走进了历史。
一个属于“过去”的人物,即使时间倒退十年,他的风口浪尖时代也已经远去。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众电影》独领风骚的时代,他还是一个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名字,而那时的谢添已经是中国电影的老人了。
眼下是当红明星、新鲜偶像“霸占”娱乐版面的时代,这些老去的名字总让人有些尴尬,他们不再放射夺目的光芒,但却沉甸甸的,让你不能轻意地绕过去。
《一一》里的那个孩子在他奶奶去世后说:“我觉得,我已经老了!”
面对一些老去的背影时,仿佛面对一根根时间的坐标,我们会突然变成那个孩子。
对离去的人怀有尊敬是一种美德,何况,面对一位不缺少尊敬的老人。我总算是曾经看过他的电影,记得《林家铺子》、《洪湖赤卫队》,记得《甜蜜的事业》、《茶馆》、《七品芝麻官》。我甚至还看过《六号门》,虽然关于这部电影的印象只剩下片名。这些足以让我对这位老人心怀敬意。
拍电影跟拍电影真的不一样。有人活不到半生,电影就已经过百部,可是,他在人们的眼里仍然只是一个“明星”,就像刘德华,当他又一次跟“影帝”失之交臂的时候,失落的不仅仅是一个桂冠,而是对自己几十年演员生涯的肯定。有的人,哪怕留下来的作品只剩了一部两部,但在“艺术家”的称号前却依然可以毫无愧色,而这样的人当然是走一个少一个了。本报“大手笔”专栏作家、香港演艺圈“大佬”级人物黄沾回忆当年,曾为了去电影院看《林家铺子》而“逃教”(学生逃课叫逃课,老师逃课算逃教吧),谢老倘听说这段轶事,大约会报以会心一笑吧。
谢添在电影表演上的成就无须我来评论,但我却看到有媒体把“银幕上的千面人”和“中国的卓别林”这样的头衔戴在了谢老的头上,虽然是褒奖,在我这不相干的人看来却有些别扭,特别是后者,公论也罢,私论也罢,这顶帽子总让人觉得不甚妥当。
对于许多应该得到尊敬的人,我们做的还是太少,但是,一个夸张过誉的称谓,也许算不得真正的尊敬。谢添还需要这样一顶大而无当的帽子吗?
■ 张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