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正日子了,在对安徒生说一句“生日快乐”的同时,我们的系列评论也将就此告一段落。半个月前我们开始这次系列评论的初衷是希望借助对安徒生的纪念对主流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进行反思,而从这次活动的反响来看,我们的儿童文学事业毕竟还是有很多热心的人在关心、在努力。 安徒生的生日每年都有,对安徒生的阅读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不过上一次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已经是50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参加了安徒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的林桦先生还很年轻,但丹麦人对安徒生的热情却深深感染了他,最后造就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安徒生的译介和研究。在中国人今年对安徒生的纪念活动中,林桦先生主持的《安徒生文集》和《安徒生剪影》无疑是最厚重的两份礼物,从这两本书,人们得以发现安徒生多种多样的才华。用“发现安徒生”来形容人们对安徒生小说、诗歌、艺术作品的推介,大概并不为过。 对读者来说,全面介绍安徒生无疑是一件好事,不过安徒生最重要的成就毕竟还是他的童话。现在的纪念活动已经足够热闹,但有多少内容真正符合安徒生童话的精神,其实还很不好说。在全球性的纪念活动中,大人物们纷纷捧场,但真正值得注意的或许只是那个“给安徒生童话角色写一封信”的活动,只有这样的活动才真正能够触及孩子———安徒生最关心的那个人群。 在中国,安徒生童话已经有了四个全译本,总销量超过百万,但是对安徒生的理解却从来不在人们的讨论范围之内。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安徒生童话已经构成了对孩子的霸权。对孩子来说,安徒生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而对安徒生的理解,同样也只有一种标准———难怪会有孩子会说不喜欢他了。然而只要细细品读安徒生童话中最著名的那些篇章,从《坚定的锡兵》到《光荣的荆棘路》,从《世界上最美的玫瑰》到《没有画的画册》,我们可以发现安徒生一辈子其实都在坚持———坚持为孩子写作,坚持爱的精神,坚持对世界的怀疑和思考。 把安徒生这样一位伟大的作者标准化是不合适的,这也是孩子们要长大了才喜欢安徒生的原因———原来那些小时候被告知的东西并不一定真的属于安徒生。现在人们热衷发现安徒生的剪纸、安徒生的小说和戏剧,其实说到底,这些东西都只是噱头,我们最应该去发现的,是安徒生的童话,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精神。 安徒生是第一个在现代意义上为孩子写作的作家,在他之后才有了真正的儿童文学。现在,当年安徒生只是模糊感觉到的东西已经变成了现实,孩子们越来越成为被尊重和被承认的独立群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很多人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还远远比不上安徒生(被强行灌输给孩子的安徒生形象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证据),在如何对待孩子,如何说真话方面,我们真的需要好好读一下安徒生那篇《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作家,他活着的时候就酷爱刚刚发明的摄影术,而即使是现在,他的思想也足够现代,我们需要在后面追赶。 50年前的大庆成就了林桦先生,他为我们带来了安徒生的完整形象,希望在50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开始真正进入安徒生的精神世界。在安徒生的生日,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安徒生,发现安徒生。 本报文娱评论员 涂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