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章子怡 【首度上榜】 到外国去 有一种说法是,《十面埋伏》成全了章子怡,却浪费了电影。但实际上,每一部有她参与的电影,所有的大导演和大制作,对章子怡而言,没有最成全,只有更成全。从《卧虎藏龙》一直到本年度的《十面埋伏》和《2046》,章子怡一直在星光灿烂中跳跃,好风凭借力,送她上青云。但比起国外媒体和导演对她的关注来讲,章子怡在国内频频受到的非议似乎看上去都成了无关痛痒的八卦,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艺伎回忆录》,以章子怡为代言人的化妆品广告在日本频繁播出,奥斯卡和金球奖邀请她去做嘉宾,《纽约邮报》认为她将成中国首席女星,英国权威电影杂志《Empire》将其列入“史上百大性感影星榜”。2004年,章子怡在与她同代的女星中,抢先国际化。 权力收入:在年度大片《2046》、《十面埋伏》和《茉莉花开》中担任主角,并凭《茉莉花开》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接拍好莱坞电影《艺伎回忆录》,日渐受到全球媒体的关注。 权力支出:继与香港媒体交恶之后,一直未能改善与华语媒体的关系。 5 刀郎 【首度上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70多万张的销量,1500多万张的盗版,这是刀郎在2004年的业绩。自从中国有了按市场规划的唱片业以来,唱片就没有市场了,在没有市场的时代,刀郎创造了市场。与刀郎创造的大市场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媒体对这个不按规则走红的歌手一直怀有敌意,音乐圈的同行也常常发出嫉妒的声音,但是没有人能阻止刀郎走红。 刀郎现象打破了原有的商业规则,开拓的是真正的市场,一个在媒体上几乎丧失了话语权的人,注定要把市场对准那些没有话语权的人,在一个商业时代,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悖论。所以,真正该思考的是那些希望在商业上成功但又无法成功的人,任何对刀郎的口诛笔伐都无济于事,用事实说话才是最有话语权的。 权力收入: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疯狂畅销。据业内人士分析,刀郎的唱片流通量应该在1000万张左右,明星从模仿开始“借鉴”刀郎,其中包括谭咏麟。 权力支出:各种“刀郎”喷涌而出,“刀郎”骂战喋喋不休。刀郎对媒体的冷淡和“暴发户”性质遭来媒体口诛笔伐。 6 冯小刚 【去年排名第7,上升1位】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长江和香江 如果说冯小刚权力在扩大,最大的表现就在于他的影片终于跨过了长江,甚至走到了香港。香港剧作家林奕华看了《天下无贼》之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给相熟的朋友发去短信让他们去看这部电影。香港影评人也齐声称赞这是冯小刚最好的一部电影,“成熟、完整的商业片”,甚至不乏上升到“岭南文化”和“京派文化”结合的地步。无论理论家如何评价,《天下无贼》在香港的400多万港元票房才是最实在的。 权力收入:《天下无贼》内地总票房接近9000万元,超过《手机》收入;也是冯小刚第一部在香港上映票房超过400万的作品。 权力支出:《天下无贼》在北京宣传受阻,对北京地区影片票房有所影响。
[26版][27版][28版][29版][30版][31版][32版][34版][35版][36版][37版][38版][3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