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又拿奖了!它已横扫美国两大影评人协会奖,剑指金球、奥斯卡。如果把2004年换成1994年,把《十面埋伏》换成《霸王别姬》或《大红灯笼高高挂》,广大中国影迷肯定激动得热泪盈眶,如今却是一片哑然。恕我以小人心理揣测,恐怕还有人在心里祈祷:这回千万不要让咱们拿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现实生活往往比小说更戏剧化,曾几何时,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庄严神圣的,是需要几代人不懈努力,像争取奥运金牌一样流着血淌着汗去拼搏的。如果当年有人预言,国产影片登上奥斯卡奖领奖台之日,便是中国人奥斯卡情结幻灭之时,一定会被人斥为荒诞黑色喜剧看得太多了。 在那段时期,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每部影片,对众多中国艺术青年来说,都是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当《卧虎藏龙》得奥斯卡奖后,不少人如获至宝地找碟观看却变得无比失落,这不是我们玩惯了的把戏吗,美国人怎么就当宝了呢?可是,他国人玩惯的把戏,何尝不曾被我们奉为至宝。 当章子怡的水红长袖在彩绘的大鼓上一一击过,美国观众的眼球上也蒙上了一层玫瑰色,哪里还记得这头牌歌伎出场时腰身僵硬的不自然,更看不出竹林打斗变成体操大回环动作的古怪。至于章子怡在雪地里一再死而复活的情节,美国人也许以为,这是中国武侠片中的惯用手法,就像能够抵抗地心引力的轻功一样不足为奇。自己人眼中的种种漏洞,在来自另一个文化的人看来,可能都成为另类和酷。就像美国《滚石》杂志对《十面埋伏》的影评:“你会看得眼珠子都掉出来”(Prepare your eyes for popping)。 与其嘲笑老美的无知,不如反省一下自己:当初对历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惊艳不已时,倾慕中究竟有多少成分是源于它们自身的美,有多少是距离产生的美,还有多少是奥斯卡光环带来的美。 假使《十面埋伏》拿了奥斯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设想一下开会帮助张艺谋的热心学者们会有什么反应吧。他们可能会哑口无言,可能会反过来论述这部影片种种不为人知的好处,也可能把一顶“文化恋尸癖”的帽子转送给奥斯卡。一次出人意料的游戏结果,便令人看尽人生百态,多么有趣。 再设想一下中国影迷的反应吧。鲜花铺路万众沸腾的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淡冷静。假使一部《十面埋伏》获奖,便能令中国人从此不再为别人的游戏激动,好好过自己的日子,真是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