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电视 TV >> 《艺术评论》_搜狐娱乐 >> 艺术评论第九期

被遣散的红小兵 六十年代生人调查

YULE.SOHU.COM 2004-12-03 15:42  作者: 于长江  来源: 《艺术评论》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张靓颖沈阳拍写真
图:关咏荷产后家庭照首曝光
章子怡愿为"他"息影结婚生子
小S婆婆4千万豪宅慰劳媳妇
大牌明星们的卖身契曝光(图) 徐静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历程
蒋雯丽曾落榜张国立曾当工人
林青霞首度回应婚变传闻

  莫非这就是这一代人无法真正摆脱的宿命?在个体消费主义的时代,60年代出生的人,被遣散成了散兵游勇,不得不变成真正潇洒流浪一族?物理地理的流浪,心灵的流浪,精神的流浪……但这是一个伴着激情成长的群体,他们因为固执,不会被同化在芸芸众生之中,不会泥牛入海销声匿迹的,反而出现了不少游侠式的人生,倒不一定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地理意义上的杖剑千里,而是在社会结构、行业、阶层、话语、信念、群体、角色等等非物理范畴和场域中,上下求索,纵横驰骋,不断发动着一个人的“革命”,一个人的“战争”——当然不是现实的暴力行动,而是思维、生活方式、观念、创造性等等,这仿佛是一个未完待续的无止境的心灵之旅,正像德国诗人赫尔德林在不断的精神超越和升华中,独自一人一次又一次跨越欧陆的徒步旅行。

  生活在别处

  记得曾经和一位朋友谈到这一代人,我问,“您觉得这一代人有什么特点?”这位身在其中的友人思考良久,无奈地说,“我觉得这一代人什么都没有,就没什么可说的,嗯,这一代人不行,你看,现在真正成功的,要么是知青那一批,要么是70年代出生的,各行各业的骨干都是那些人,60年代出生这些人,好像不行……”

  这也算是一种常人的知觉感受吧。这一代人究竟是行不行呢?历史也是见仁见智的。

  当80年代的大学生们终于走向社会,他们是怀着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价值、梦想和激情,这些东西,和社会现实有很大的落差,所以这一代青年,在现有的、常规的行业或职业,都可能出现一种“心不在焉综合症”,如果套用一本曾经很热门的书的名字,叫《生活在别处》,就是人们在现实的日常的生活工作之外,总有一个想象中的另一个世界,它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尽管缥缈,但魅力四射,时时吸引着人们真正的兴趣,诱使人们忽视世俗现实,这也是人们常说很多80年代这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在现实工作中不专心、不投入、成就不彰的原因。

  心不在焉的心态,也常常造成“一走了之”的冲动,典型的表现,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汹涌的出国潮和下海潮。

  这一代人的“出国”,不是一个一般的到某某国家去的求学或旅行,而是中国人一个多世纪以来积淀塑成的一种特有的关于“中国-世界”关系图景的诠释。“出国”这个概念,汇总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界世界的多种心态和情怀,也是一种规模庞大的文明衰落后不时迸发出来的种种非系统的、非理性的、游走型的社会病理反应之一,我曾经戏称之为“心灵的偷渡”。当时的“出国”,其着眼点不在于去哪里,而在于“离开这里”,只要离开,就是“成就”,不管是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还是什么什么地方……在国人眼中,“国外”似乎就是乐土,“出国”就是最终解决方案,“外国”仅指那些“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极少数的那几个富国俱乐部,而占世界上人口大多数的那些非西方、非发达国家的“外国”,似乎不存在一样。

  “下海”当时特指投身于市场经济的打拼,实际上它具有一种更为广义的所指,那就是怀有某种“彼岸”式的“召唤”,离开现有体制内的既定的工作、职务或机会,自己去闯天下。国家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的人们辞职或停薪留职去干公司;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放弃国家的分配和安排,自己去找工作;文化艺术领域的人们离开美院、群艺馆、宣传科、歌舞团等等,自己去作自由艺术家……这种“离开”,潜在的含义,和“出国”是有某种暗合的成分的,就是离开那种既成的、稳定的、常规的、有时常常是过时的机构和状态,走上一条自己闯荡、探索的不归路。前方是未知的,但这种未知,具有一种巨大的魅力和魔力,人们在实际上茫然的情景下,就可以为此而放弃一切,破釜沉舟地一往无前,这体现了“革命”的基因,一种深层的自信、乐观和未来取向的热情,相信人性基本上是可以向善的——至少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此——未来会好的,“面包会有的”。

  这一代人永远摆脱不掉“一走了之”的冲动和独自一人背上行囊、到遥远的地方去追梦的挥之不去的意象,而艺术家又是这种冲动的一个浓缩极端的代表。最早的圆明园艺术家群体,实际上是一些在主流社会中总是感到心不在焉的艺术人,试图把“彼岸”变成现实生活的乌托邦式的社会实验。差不多与下海热潮同时,如此之多的艺术人毅然辞掉原来的工作,放弃主流途径,只身来到北京加盟圆明园画家村,为的是创建一个“地上的天国”。

  但圆明园没有成为、也不可能成为“人间天国”,也就不会成为人们的归宿和终点。身在画家村,还是摆脱不了这种“心在别处”的魔影,因为那个抽象的、纯粹的、自由的“画画”的概念,还是一种没能实现的彼岸世界,仿佛乡间“鬼打墙”的传说的夜行者,眼看着前面的灯光,却又永远可望不可及。从圆明园画家群体溢出的一批人的人生道路,凸显了这种永远的彼岸意识。某画家D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反其道而行之,迁出圆明园,屡经颠沛,后来纯粹为了饭碗,从事过动画、电影美术、建筑设计、美术编辑等多种工作,最后有报社朋友求他帮忙画新闻插图的契机,落草于漫画行业,一干十年,小有名气,但对这个工作从来没有热情和感情投入,一直想随时改行“干点别的”,也无法割舍纯粹的美术创作,现在收入足以频频周游世界,但始终想什么时候可以安下心来,还是要“画画”。对他来说,纯粹的“画画”,成了一种永远的“别处”。

  至于那些从圆明园出来后改行的人,也逃不出这种永远心不在焉的魔咒。圆明园画家村的故事结束之后,某些人转入了当时还刚刚兴起的电脑设计和三维动画制作方面,实现了美术和高科技的结合,这些人中某些顺利者后来完全步入白领阶层的行列,尽管在某些美术原教旨主义者看来,这些人似乎有“变节”之嫌,但是他们对于画画的永远的情结,又促使他们不时遥望一下心中的彼岸,情不自禁地抽空举办一点个人画展之类的动作,来舒缓自己复杂的心境。

  独自孤独

  志愿的流浪者大多是独自一人的,“独自徘徊,独自孤独”(某校园诗人诗句),也难免孤芳自赏。6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骨子里常常有一种时代铸就的不可救药的“高傲”——或者用一个中性的词“自豪”——在看似集体话语的伪装下,常常掩盖着孤僻和自闭,行为上我行我素,心理上旁若无人,偏执固守自己某些莫名其妙的完全形而上的感受和原则,非要“把自己进行到底”,面对现实与理念的冲突,充其量也就是暂时的妥协,但很难彻底放弃。可是,这种倾向也造成这个群体自身的分裂,由于每个人个性、背景、嗜好、关注的不同,每个个体的这种任性的执着,使得大家彼此之间渐行渐远,四散而去。

  一位朋友概括说,6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是“被时代拆散了的一代”,这个说法,意味深长。

  1980年强烈的单线进化思想和“崇西”风尚,在90年代被逐步解构,特别是关于“后现代”的讨论,即使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也已经足以把水彻底搅混。随着这一代人越来越多地深入本土和走出国门,亲身体会了现实的中国和现实的“西方”,他们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各自的反省之中,其结果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这一代同龄人之间在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认知和态度上如此相差悬殊和隔膜,在近现代中国并不多见。比如,红卫兵的恶斗固然惨烈,但毕竟基于同样的“造反有理”思维方式,新新人类的个性固然张扬,但毕竟认同市场竞争干活吃饭之类的基本原则,可是60年代一族,在最基本的认知假设上无法达成共识,彼此之间不是“我不懂你说什么”,而是“我不知你是什么”,冥冥中好像暗合了80年代这代人的一首打油歌:再过二十年,我们四十多岁,走在大路上,谁也不认识谁……

  但是这种离散的思维,对于很多个体来说,反而造成一种局部的宁静和逍遥,就像太多不同的音乐同时演奏就变成没有意义的噪音一样,太多不同的感受和思考,反而无需认真对待了,它把人逼出一种“管他呢”、“爱谁谁”的态度,还不如一条道跑到黑,就一门心思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某画家W在“后圆明园时代”,迁居他处,但每天骑自行车长途跋涉,回到圆明园内给游人画像,维持生计,但其作画中的专注和执着,仿佛世界上别的事情都不存在了。每每看到他,我就感觉,他似乎一直如此,永远如此,仿佛自从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就已经在这里了。

  画家,L先生,没有上过美院,完全自学成才,画画就是因为喜欢画画,多年来一直专心画画不已。他先在画家村,后来到了通州,但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尽管过去十年,中国和北京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事全非,恍如隔世,可是他仿佛与此无关,不计褒贬,不随潮流,终日埋头于他人不屑一顾的、“过时”的具象写实风格中,尤其是倾全力描绘砖头这种“死硬”但又人气十足的东西,以及大葱大蒜等等平凡但刺激的东西。他的砖头如此动人,一位清华同方搞工程的科技人员看了之后,指着一幅画感慨说:“这些砖头,都是70年代以后生产的,那以后才有自动造砖机,切割泥坯会留下这种划痕;还有这里碎掉了一块,说明质量已经在下降了,70年代之前的,不会这样。”他又指着另一幅画说:“这才是60年代的砖头,一看就是,你看这质地!”

  象L君这种纯粹为了自己兴趣活着的人,在1990年以后,已经日渐稀缺了;但这对于60年代这一批人来说,似乎又不是那么不可思议;因为在这代人的生长期中,这种为兴趣而活的状态,并不像今天看起来这么古怪。在彻底的计划经济的时代,人们固然没有很多“选择”,但也没有那么多“事业”和“事务”;对于一个不想当官的人来说,在必须参加的种种政治活动之外,就只剩下没人管的“活着”了,所以实际上是很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的。那时候,命运是被确定的,一个出身于农村的人,除了当兵之外,也就没有其他离开土地的可能了;对于一个城市孩子来说,反正长大了都要上山下乡,反而没有那么多压力了,也就没有今天应试教育下那种穷挨苦熬的“学习”了。既然未来已经如此明确,那就在现有条件下尽量随心所欲地活吧!反正也没有上大学之类的可能,那还不如学学美术什么的,将来不管是下乡还是当工人,经常画画板报,搞点宣传,也可以少吃一点苦……

  当然,还有极端一些的,比如某圆明园画家W,在“后圆明园时代”,没有加入那些新的画家群落,而是置身于都市社会的日常生态中,坚持“活”了几年之后,淡然自杀,为的是“和世界和解”。

  ……

  关于6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万语千言,堪述此情”(荷尔德林《帕特默斯》)。还是引用80年代的口头文学,来见证这些被解散了的红小兵们的品格吧:

  馒头诚可贵,

  花卷价更高,

  若有大肉包,

  二者皆可抛!

上一页 [1] [2] [3]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娱乐天天精选
明星的化妆间中的走光
明星的化妆间中的走光
靠胸吃饭的众女星全解
关之琳成长私密照曝光
·明星新闻-笔笔暗指春春壮阳|梁咏琪自剖分手真相
·章子怡中田英寿亲密看秀|张靓颖提起黄健翔就变脸
·娱乐社区- 看明星牙齿揭露明星另一面 夫妻吵架
·八位保养得面目全非的女明星 张靓颖走秀输给周迅
·我音我秀- 锵锵揭露假币骗局 CrazySoccer 卢正雨
·网友原创视频四部曲 过年了您该休息了 九曲黄河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