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松: 籍贯山东,生于沈阳。
1982年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开始执导话剧、音乐剧,从事戏剧导演工作。
1991年 评为国家一级导演。
1992年 辞去公职,移居北京,专心于戏剧事业至今。
导演作品:
音乐剧:
《搭错车》 (兼编剧) 沈阳话剧团演出(1985年)
《山野的游戏》(兼编剧) 哈尔滨歌剧院演出(1989年)
《鹰》 (兼编剧) 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演出(1995年)
《红海滩》 辽宁歌剧院演出(2004年)
话 剧:
《物理学家》 沈阳话剧团演出(1982年)
《高山下的花环》 沈阳话剧团演出(1982年)
《断线风筝》 沈阳话剧团演出(1983年)
《男人的风格》 沈阳话剧团演出(1983年)
《少帅蒙难记》 沈阳话剧团演出(1984年)
《走出死谷》 沈阳话剧团演出(1987年)
《爱的季节》 沈阳话剧团演出(1990年)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中国煤矿话剧团演出(1997年)
《北方的湖》 沈阳话剧团演出(1999年)
《押 解》 广州话剧团演出(2000年)
《无常·女吊》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2001年)
《白门柳》 广州话剧团演出(2004年)
获 奖:
一、音乐剧《搭错车》荣获超千场纪念演出奖
时 间:1988年2月
主办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
说 明:音乐剧《搭错车》在戏剧不景气的1984年首演于辽宁体育馆,一万二千人的大型空间,连演11场爆满,从此《搭错车》走向全国。截止1988年中旬共演出1460余场,创中国戏剧连续演出的记录,被称之为《搭错车》现象。1988年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搭错车》超千场纪念演出,同时在中南海为中央全会举行专场汇报演出。
二、荣获首届“振兴话剧奖”、“金狮奖-优秀导演奖”
时 间:1989年1月
主办单位: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
中国文化报
三、音乐剧《鹰》荣获文化部第五届“文华大奖”
是目前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音乐剧。
王延松荣获《鹰》剧“文华奖剧作奖”
时 间:1995年3月
主办单位:文化部文华奖评奖委员会
四、 第六届中国戏剧节,王延松执导的六场话剧《北方的湖》荣获曹禺戏剧奖-- 优秀剧目奖,并获多项单项奖。
王延松荣获该剧优秀导演奖。
时 间:1999年8月
主办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
五、第七届中国戏剧节,王延松执导的小剧场话剧《无常·女吊》以及小剧场话剧《押解》双双荣获曹禺戏剧奖-- 优秀剧目奖,并获多项单项奖。
王延松双双荣获优秀导演奖。
时 间:2001年11月
主办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
六、小剧场话剧《无常·女吊》参加第十四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荣获唯一最佳男演员奖、唯一最佳女演员奖、最佳导演提名奖、最佳剧目提名奖,中国戏剧首次在国际戏剧节上获得全面大奖。
时 间:2002年9月
主办单位: 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组委会
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创造与困扰》——由《搭错车》现象所引起的
自我反思
发表刊物:《文艺研究》1988年第4期,全文万余字。
主要论点:
1、 关于形式与功用的体认;
2、 关关于继承与探新的界定;
3、 于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唤起;
论文题目:《面对当代观众的导演艺术》
发表刊物:《戏剧艺术》1987年第4期,全文万余字。
主要论点:
1、戏剧是一种为观众制约的运动形式;
2、导演艺术直面当代观众存在于特定演出空间;
3、寻找观众的心理轨迹是导演的基本功所在;
论文题目:《搭错车之后——我的一点畅想》
发表刊物: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走出低谷》。
主要论点:“以歌舞演故事”的现代戏剧品格,关键在“提升角色的意义”
论文题目:《走出死谷,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出死谷〉导演阐述
发表刊物:《剧本》月刊1988年第3期,全文8000余字。
论文题目:《着眼于空间的企盼》
发表刊物:《剧本》月刊1989年第5期,全文4000余字。
主要论点:剧本的文学形式与演出的空间形式并行不悖,
导演的全部创造在于戏剧空间形式的把握,
戏剧的文学特征由空间构造体现。
论文题目:《再谈建立新型的戏剧与观众的关系》
发表刊物:北京《戏剧评论》1988年第3期,全文
5000余字。
主要论点:
1、克服戏剧危机,繁荣戏剧艺术,戏剧家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戏剧与观众的关系;
2、确立一种新的视角,“以观众的名义”来审视自身的创造,是处理好戏剧与观众的重要关节;
3、排除艺术作品中“独立和玄妙的色彩”,排除艺术与审美的分离;
论文题目:《手拉手,连座城 —音乐剧《山野的游戏》导演阐述》
发表刊物:上海《歌剧艺术》1990年第1期,全文8000余字。
论文题目:《百老汇的音乐剧》
发表刊物:《中国戏剧》1994年第9期,全文9000余字。
论文题目:《诚恳地面对人类自身》
——六场话剧〈北方的湖〉导演阐述
发表刊物:《中国戏剧》1999年第12期,全文6000余字。
主要论点:
1、《北方的湖》是一出非常话剧的话剧;
2、透视日常生活,站在现实主义者的基点上;
3、在生活与艺术的交替真实中,诚恳面对“人”本身;
4、全面引入创新思维,走向游刃有余的创造境界;
论文题目:《空悲的现实》 —小剧场话剧〈押解〉导演实验报告
发表刊物:《中国戏剧》,2001年第5期,全文6000余字。
主要论点:我看中的是,戏剧作为一种有魅力的现象,而观众则透过现象去发现本质。戏剧作为一种现象,如何引导观众去发现问题,有效地搭建审美工程,这已经具备了戏剧实验的诸多可能性。小剧场戏剧《押解》作为一部“车” ,一经驶出常规戏剧的镜框,便载着我的艺术想象一同驶入了新的疆域。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了创新的乐趣,因为,这部“车”亦然是一个十分明确的舞台了——这就是我们的实验。
论文题目:《人,因荒诞而渴望美好 》——〈无常·女吊〉导演手记
发表刊物:《中国戏剧》,2001年第12期,全文6000余字。
主要论点:《无常·女吊》由于规定情景荒诞离奇、艺术格局随机应变,常常不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涓生、子君及无常、女吊,以其奇异又客观的真实感出现在“亦真亦幻”的空间,荒诞情景使人物形象不断放射出奇异的色彩,给观众留下强烈印象。我们所要确立的演出思想,将透过这种种奇异的色彩渐渐的释放出来:生存的一次次被毁灭,而生命却在毁灭中再生;生存与生命的失衡即是荒诞,生存与生命的和谐即是美好;人,因为荒诞而渴望美好,因为,人的本性是入世的。
论文题目:《四季剧团的经营之道》
发表刊物:《中国戏剧》,2003年第4期,全文4000余字。
主要论点: 1、 剧目,四季剧团的核心竞争力
2、 演员,四季剧团的一种投入
3、 剧场,四季剧团的经营规模
出 访:
1986年随珠江电影制片厂《孙中山》剧组赴日本完成该片合拍部分工作。
1988年11月应美国政府邀请,作为“国际访问学者交流计划”成员,一行一人赴美国华盛顿、纽约等十几个城市做文化考察,并接受美国之音电台“艺术天地”栏目的专访。
1991年,应俄罗斯政府邀请,随哈尔滨歌剧院《山野里的游戏》剧组,赴俄罗斯演出。
1996年,应拉斯维加斯凯瑟皇宫集团邀请,赴美考察音乐剧的商业操作事宜。
1998年,赴美考察,并再次接受美国之音电台关于中国戏剧、音乐剧发展现状的专线访谈。
2002年6月,应2002日中韩艺术节的邀请,赴日讲学:《戏剧与当代》。
2002年9月,应第十四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的邀请,赴埃及演出:《无常·女吊》。
2002年11月,应第一届越南国际戏剧节的邀请,赴河内演出:《押解》。
2003年3月,应日本四季剧团浅利庆太先生的邀请,赴日考察日本音乐剧及其演出经营现状。
(鼎成文化 / 王延松戏剧工作室供稿)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王延松”,共找到
880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