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粉红女郎》的续集《摇摆女郎》的拍摄已接近尾声。在《粉红女郎》中,刘若英扮演的“结婚狂”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次在《摇摆女郎》中,“结婚狂”改由叶童来演。她演绎的“结婚狂”是会延续刘若英的表演风格,还是另辟蹊径,演出自己的特色?许多观众都充满着期待。
在兴国路一幢僻静的别墅里,我们见到了叶童。在柔和的灯光下,一袭绿色长裙的叶童优雅端庄。随着访谈的展开,叶童从《摇摆女郎》的拍摄体会到聚光灯下的酸甜苦辣,一路娓娓道来,向我们展示了这位香港影坛常青树的心路历程。
刘若英的成功没有给我压力
问:无论是《粉红女郎》还是《摇摆女郎》,都是根据朱德庸的漫画改编的。在接拍这部《摇摆女郎》之前,你有没有看过朱德庸的漫画?
答:我是因为要拍这个戏,才开始看漫画的。朱德庸真的是个很“讨厌”的男人,他竟然能够这样直接地写出女人性格中的各种弱点和毛病——狭隘、自私、做作等等。不过,他真的写得很到位。
问:漫画中的“结婚狂”这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她和剧本中描写的“结婚狂”差别大吗?
答:在漫画里,我觉得“结婚狂”太可怜,可以说是一无所得,也不怎么受欢迎,甚至有点古怪。她惟一追求的人生目标就是“结婚”。而剧本中的“结婚狂”就不太一样了。在漫画的基础上,我可以挖掘“结婚狂”这个角色所蕴涵的更丰富的东西。我曾经提出是否需要用丑化外形的方式来表演,但剧组认为剧本中的“结婚狂”是个公关经理,所以不需要丑化外形。
问:那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人物的?
答:其实,每个女性从小到大都会有婚姻的幻想。现代女性对婚姻看法比较简单,而“结婚狂”可以说是传统思维的代表。她做什么事都是计划好的,循规蹈矩,几岁要读书,几岁要交男朋友,几岁要结婚。她很容易会为一些生存的压力而表现得过分紧张,心理失去平衡。她对于婚姻和生活的想法与现代人不一样,因而看上去她有点“古怪”,但古怪得很可爱。
问:这种漫画式的喜剧表演,如何把握好表演尺度很关键。
答:根据漫画,有时表演可以比较夸张一点,但要能表现出人性、情感。我们大部分戏还是以平常的表演方法去演的,在某些细节上,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处理得比较夸张。漫画式的表演比一般的表演空间大,但漫画式的表演中一定要有丰富的内容。
问:在《粉红女郎》中,刘若英扮演的“结婚狂”获得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可,这是否会让你感到有压力?
答:很多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想刘若英的表演肯定非常成功。我没有看过《粉红女郎》,不是我不想看,而是在香港不容易看到这部片子。她的成功不会给我带来压力,对于“结婚狂”这个角色,我完全是按自己对剧本的理解来演的。我会尽自己的努力,把我扮演的“结婚狂”和“刘若英版的结婚狂”完全区分开来,让观众看到一个新的“叶童版的结婚狂”。
内地演员比较“开放”
问:这次你和这么多内地演员合作,感觉怎样?内地演员和香港演员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
答:与内地演员合作表演,在沟通上不成问题。我觉得内地演员和香港演员最大的不同在于:内地演员比较“开放”。就是说他们会对角色有自己的想法,看得很透。而且他们有了想法,就会跟导演交流。比如胡兵,这次他在剧中扮演两个角色,他经常会去和导演谈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应该怎样演。当然,导演不一定听从他的意见,但他还是会积极地表达。而香港演员,就拿我自己来说,可能就不会想那么多,那么深入。香港演员一般就是导演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以导演为准绳,不会去和导演交流。有的时候,我也会站在导演旁边,听胡兵和他谈。听过之后,我觉得他们说的很多东西都很有道理,也给我很多启发。我很喜欢内地演员的这种表演态度。
问:内地演员大多是表演系的科班出身。
答:这可能有点关系。我很羡慕念过专业的人,他们上过专门的表演课,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没有经过专门的表演训练,完全是在剧组里学会表演的,经过了不少挫折。不过,我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我学到的应该不会比科班出身的人少。但他们的表演基础真的很好。
如果有最满意的作品,说明我已经不进步了
问:你在《新白娘子传奇》中成功演绎的“书生许仙”这一角色,至今仍令很多内地观众津津乐道,有些电视台现在还在重播这部电视剧。
答:在演《新白娘子传奇》之前,我从未反串过男角,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问:这是不是你有意识的自我突破?
答:我从未计划过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预先想过要拍什么样的戏。接戏时,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的。我还是个比较“自私”的人,当我遇到一个角色,自己喜欢,觉得有趣,就会去尝试。“结婚狂”也是因为我看过剧本后,觉得喜欢才接的。
问:在表演上你似乎是永不满足。
答:以前很多媒体问我,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其实,如果我有最满意的作品的话,那就说明我已经不进步了。所以,我没有最满意的作品。
其实,每次接拍新戏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我都会选择一些特别的角色来演,可能这就是我对自己的一种突破。当演员真的很幸运,这是个很特别的职业,可以体验不同职业、不同命运的人的生活。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好好享受这个职业带给自己的乐趣呢?
尊重每一个角色
问:对于一个女演员来说,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面临“转型”的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答:我认为不应该用年龄来界定一个专业演员的不同阶段。比如一个刚入行才16岁的演员,她可能要去演一个比自己年龄大得多的角色,这时候年龄就会是她的障碍,不会这么凑巧就让你演一个和你现在的年龄、现在的状态一致的角色。演员所演的角色都会有时间的或者其他方面的跨度,适应各种角色是演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谈不上什么“转型”的问题。
当然演员都会有高潮期和低潮期。低潮时,可能不得不接一些你不喜欢的角色。但我认为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经验。要尊重每一个角色,一个角色就是一次经验的积累,积累经验对演员非常重要。
问:有没有让你觉得难驾驭的角色?
答:我觉得没有特别让我觉得困难的角色。不过,有些动作场面,我的压力会比较大。当然,演戏中最难的是情绪的控制。我刚入行时,也很难拿捏自己的情绪。现在好了,收放比较自如。最重要的是紧张会造成压力,放松演就不会感觉难。
过分关心艺人的私人生活,就是一种八卦
问:香港娱乐圈有一句名言:“其他放两边,绯闻摆中间”,你是怎么看这种出名方式的?
答:别人用什么方法出名我不管,如果是我,我会更注意用我的实力,而不是靠绯闻去赢得观众。无论是谁,无论他用什么手段出名,如果他缺乏真才实学,就算绯闻能让他一时大红大紫,他的艺术生命还是不可能长久的。
问:如今,公众特别关注名人的隐私。
答: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力保护自己的私生活。不一样的是,娱乐圈的人好像产品一样,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暴露给媒体。但过分关心艺人的私人生活,就是一种八卦。
问:可是很多人是出于喜欢你,才想了解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答:我知道。我的影迷可能因为喜欢我,才会问我一些个人问题。有些我会回答,但如果有些问题会令我或者其他人受到伤害,我就会尽量回避。这是基于一种相互尊重的层面,双方应该可以互相宽容。
问:现在的艺人和媒体有点像一对“欢喜冤家”,你是怎么看待艺人和媒体的关系的?
答:艺人与媒体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关系不好会导致两败俱伤。香港这几年就不是很健康,媒体对艺人私生活报道得太多。当观众对艺人失去神秘感时,他们会对艺人没有兴趣,会认为原来艺人也就是这样子。那时媒体再包装艺人也没有用,这是个恶性循环。媒体这样是在谋杀一个产业。就像一个小孩,你应该每天给他吃蔬菜,水果,营养食品,偶尔才给他吃一些快餐、垃圾食品,这样才正常。而现在有些媒体的做法,就像是给小孩每天都吃垃圾食品,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喜欢有文化积淀的地方和古老的东西
问:现在不少演员都尝试自己当导演或是制片人,你有过这种想法吗?
答:这不是我想当就可以当的。做导演和制片人要和所有的人打交道,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成。当然,我也希望以后还能在幕后尽一份力,但这里面技术要求很高。
问:如果你告别演艺生涯,会选择做什么?
答:我会去环游世界,可能再出个影集、散文集什么的。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是墨西哥、印度和埃及。我通常喜欢有文化积淀的地方和古老的东西,里面有很多的故事。现在的很多地方,都是一样的高楼,一样的快餐,很现代,但没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古老的东西才让我们知道自己本来是什么样的,才让我们知道现在的样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现代社会虽然有很多先进的东西,但有些本该让我们轻松的东西,反而让我们变得更紧张。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轻松,我喜欢这种简单的、慢悠悠的生活。
问: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我是个简单的人,喜欢简单的东西。除了工作以外,我最喜欢窝在家里,睡觉、看书,饿了就出去大吃一顿。不过演员的职业确实也让我开阔眼界,看电影时会带着一种鉴赏的态度,有时我还会有意识地去看一些非主流的文艺片。
问:你觉得自己这样一个性格适合当演员吗?
答:以前我比较内向。刚入行时,年纪比较小,看见导演、制片都不知道怎样打招呼。由于行业关系,我必须要与很多人交流,所以也就渐渐变得开放了。
问:你有没有因为入戏太深,而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
答:我并不赞成演员入戏太深,通常我会把演戏和生活的界线划得很清楚。当我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会有所警觉。很多人觉得演员入戏深就是塑造角色的成功,而我反倒觉得容易入戏而难以自拔的演员是失败的演员。
问:在分分合合的演艺圈中,你的婚姻生活的稳定在圈内有口皆碑。你是如何处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的?
答:因为我和我丈夫是一个行业,所以都比较能够理解对方。如果我嫁了一个商人的话,有可能已经吵架分手了。有时我没有尽到当太太的责任,但我的老公能够体谅我。还有一点,夫妻一定要保持沟通,沟通非常重要。
叶童的演艺之路
叶童,原名李思思,1963年3月8日出生于香港。1982年无意中被星探发现,参演由导演谭家明、关锦鹏,影星张国荣等制作的影片《烈火青春》,得到了影评家和影迷的认可,并被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第二年,叶童在影片《表错七日情》中成功演绎少妇杨耐冬这一角色,获得第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此后,她又因在电影《等待黎明》中的精彩表演,获得第四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在经历了相对平缓的六年之后,叶童进入了第二个事业高峰。1989年和1991年,她因在电影《飞越黄昏》和《婚姻物语》中的成功表演,三年中两次金像奖封后。凭借在1991年拍摄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成功反串“许仙”一角,叶童又打开了内地电视市场。近年来她又大胆改变戏路,在银屏上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形象,获得了“千面女郎”的美誉。(记者潘志兴 实习生秦岭 万碧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