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变异
电影回归了,市场打开了。大举涌入内地的香港影人却发现,以前就横亘在自己面前的内地电影制度现在愈加难以逾越。面对市场,他们新招迭出。
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大出风头的电影《大只佬》,在内地也同期上映,不过片名却是《大块头有大智慧》。看着刘德华上台颁奖的内地观众十分不理解这部电影为何拿奖,而在香港,无论是从票房还是口碑上来看,这部电影的最终登顶都是实至名归。为了适应内地的制度和“国情”,一片两制的做法越来越多。《大只佬》涉及前生今世的因果思想,于是片中很多这方面的关键片段被删除,电影的主题变成爱情。于是电影变得十分无味,甚至逻辑不通。向《大只佬》的导演杜琪峰问起内地版《大块头》的观感,杜琪峰只是厌恶地说,我不看那种电影。连导演全力表达的主题都被删改,电影怎么会好看得起来呢?同理,《千机变》也是一样。《千机变》中的吸血鬼情节被删除之后,内地一片恶评。但是香港电影金像奖颇能说明这部电影的素质。最出格的是《天罗地网》,这部港版的《性书大亨》在香港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三级片,讲述两位青年经营色情杂志的创业故事。制片方多了个心眼,在拍摄时就多准备了一些镜头,所以在内地公映的《天罗地网》中,出现了女警察的角色,故事也变成了打击卖淫集团。
一片两制其实并非影人的愿望,要同时迎合内地和香港的观众,又要避开内地电检制度,现在的种种“措施”也都只是无奈的应对之举。内地电影在香港能收到欢迎的不多,而现在的内地影迷,很多都是在香港电影陪伴下成长起来的。遗憾的是,原汁原味的香港电影要进入内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回归:合作
CEPA之后,香港电影与内地的合作显然是更加紧密了。尤其是香港演员,更多地参与到了内地导演的创作中去。冯小刚和张艺谋导演的新片中,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刘德华来做男主角,很多其他的香港演员也选择到内地来拍戏。内地演员也逐渐出现在香港电影中。
香港电影习惯以当红明星为卖点吸引观众,而在内地,影迷更趋向于选择著名导演的作品。这个小小的差异却说明了两地影人创作的大不同。著名香港导演陈可辛坦言这两三年来香港电影进入内地市场的时机已经越来越成熟。他在过去几年间一直致力于开发泰国、韩国、新加坡市场,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是在等待内地市场的成熟。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就像好莱坞出现前的美国电影市场,香港电影人一定要和内地的电影人合作,将双方的经验、优点结合,打造中国人的电影工业。
从现在的情况看,两地演员的互相交流最多,在更高层的创作方面则有待发展。回归对于香港导演们的最大影响就是,他们在开始拍摄一部电影之前,会先考虑在保持自己创作尺度的情况下,如何去迎合内地观众的口味,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审查。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上海电影集团展示了内地电影产业的极大诚意。开幕式上出席的上影集团各剧组和嘉宾中,很多都由内地和香港两地影人构成。电影节闭幕式前召开的首届上海电影推广会上,上影集团带来了在拍和筹备期的计划,香港影人将以更大的程度加入到内地电影的创作中来。
回归·观点
吴思远:与内地合作是迫切之举
过去香港电影有着辉煌的历史,本土票房很好,并且还有着巨大的东南亚市场,好的电影还可以卖到美国、欧洲。但1998年后香港电影开始滑坡,电影出品少,大制作少,海外市场萎缩,希望通过两地的技术、人才、资源的互补可以再创高峰。香港要保住东方好莱坞的地位,制作力量很重要。我建议上海、北京和广州开始分级的试点,既然迟早要分,不如早点分,早点做试验。结果肯定会出现10倍于现在电影市场的繁荣。
大卫·波德威尔:内地是最便捷的市场
现在香港电影的状态是很多因素决定的。以往在东南亚主导票房的地位被好莱坞夺走,而如果只有香港本土的话,是无法养活如此庞大的一个电影工业的。要输出,最便捷的市场就是内地,内地有广阔的市场,内地影迷也有观看香港电影的传统,而最关键的,是内地没有向好莱坞完全敞开大门。内地和香港的文化传统如果能够融合在一起,将会创作出更精彩的电影。内地的盗版问题十分严重,内地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总共只有十来个人负责打击盗版,面对遍地开花的盗版贩子,几乎没有力度可言。
黄百鸣:互补就是双赢
全球市场萎缩,中国内地则一枝独秀,惟有北望神州才可振兴香港的电影工业,香港与内地可以优势互补。内地有许多有才华的导演,优秀的演员,人力资源相当丰富。在拍摄上,内地又有许多名山大川,是天然的理想外景拍摄地。香港是全球的第二大电影出口地,拥有大量幕前幕后的电影人才,而且有着国际先进的电影发行网络,如果能形成两地的资源互补,香港的技术、经验,与内地的人才、资源相结合,这无论对于繁荣香港电影还是内地电影都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