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首映之后,果然不出所料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批评,这些批评的声音或针对编剧对影片故事情节设置的疏漏,或针对主要演员的幼稚,或针对导演对于影片整体风格的把握,或针对影片过犹不及的宣传与策划手段,其中不乏神来之笔。
而一向有惊人之语的制片人张伟平先生面对这些质疑声音的时候,又再度语出惊人,日前他不仅点名批评一些批评者,同时还理直气壮地用票房来作为挡箭牌,面对各界的批评之声,张先生的逻辑十分简单:票房好,就是片子好,就是观众认可,票房好,这些批评就都是荒谬的,是站不住脚的。情到深处,张先生甚至还用了“《十面埋伏》征服了观众,只是未能征服个别娱记”的语言来表达心中的这种愤懑与不平。
那么我想问一问这部耗资巨大的《十面埋伏》,拥有票房就真的拥有了一切么?
票房对于电影来说,实在是一个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参照系,好看的影片未必票房高,而票房高的影片又未必好看,这一点在中国电影这一亩三分地体现得尤其明显,当年一部《大话西游》风靡大江南北,大河上下,周星弛更是被奉为一代青年的偶像与无厘头的最高精神领袖被无数表达贫乏的人模仿、效仿,可这部影片在最开始上映的时候票房之惨淡,反响之恶劣,只怕也是今日的《十面埋伏》所无法比拟的。但你能否认《大话西游》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么?
还有《卧虎藏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部片子才是国际巨星章子怡小姐在银幕上第一次开打,在国际上这部片子好评如潮,人家才是真正博得西方观众20多分钟掌声,让一帮金发碧眼的观念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作品,但在国内也是票房惨淡,我的老乡,著名的文化搞手颜峻还在日后成为版砖集散地的《北京青年周刊》上大骂“垃圾,垃圾就是垃圾”来着,但也没见人家李安导演站出来骂颜峻是小混混,也没见人家的制片人出来说我的片子就是牛,但娱记比我更牛,我能奈娱记何?
类似的影片还有90年代的著名影片《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片子在国内票房惨淡,但在日本掀起一股强力的旋风,也是把一群日本锉子看得目瞪口呆,觉得中国导演真牛,牛得无法用语言表达来着。
可见仅仅用票房成绩来衡量一部电影的成功,是思维过于简单化的表现。
而再说回来,票房好又如何?票房好的影片真的代表这部电影是大手笔么?最近几年美国连续推出的青春片《美国派》系列,每年暑期推出都能在票房上雄霸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美国派》就是一部搞笑的电影,人家就是要通过搞笑来赚钱的,而不是像《十面埋伏》这样,明明海报上写的是动作大片,观众进去以后才发现是喜剧片,于是笑声连连。结果张伟平先生实在霸道,记者写一写观众笑就看记者不爽,那我想反问张先生一句:那要观众怎么样您才满意呢?要观众全像您安排的那样,哭得哗啦哗啦的,您才满意?您才觉得中国的观众是有鉴赏力的。中国的记者也是有鉴赏力的?记者虽然不是史家,但也不能随意用曲笔光捡您爱听爱看的写啊?您说是不是?
还有一点是让人最不爽的,张伟平先生本人不是电影圈里的,所以经常说一些让人觉得逻辑很奇怪的话,什么中国电影需要扶持,需要爱护,需要援助,需要正面报道如何如何,言下之意我认真仔细地剖析了一下,有如下逻辑层次
1- 中国电影需要呵护,需要支持、需要正面报道
2- 张艺谋每年的作品的艺术水准可以代表中国国产电影
3- 所以张艺谋的作品需要呵护,需要支持,需要正面报道。
中国电影需要呵护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张艺谋作品的艺术水准能否代表中国国产电影的艺术水准,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需要好好探讨一下的,因为如果非要说张大导演是中国最优秀的导演,我认为也是可以的,但至少要加个“之一”。因为在中国,和张艺谋有一拼的导演有的是,在张导演一个劲地往主流靠,开始什么都敢拍、歌剧舞剧都敢接的时候,陈凯歌还一直坚持着自己多年来不曾消退的激情,贾樟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对小人物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悲悯。还有很多手持DV机的影响爱好者,以单纯的心态用镜头记录真实的世界,如果张伟平先生呼吁媒体关注呵护张艺谋先生,那我认为张伟平先生也应该呼吁媒体关注呵护上述人,因为,穷张艺谋先生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改变不了中国电影的现状的,你就是给他个杠杆,再给他个支点,他也撬不动这个球。中国电影是需要大家一起发力一起努力的,而不是这么简单的说非要按住谁不由分说呵护一番,这么个简单的道理,张先生怎么就不明白呢?
最后说点感觉,《十面埋伏》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那昂然走在大街上的皇帝,明明啥都没穿,却非要抓住票房来遮羞。我想请张伟平先生回答的是:征服了票房就征服了观众么?张伟平先生,您怎么就这么喜欢“征服”呢?(文/大何之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