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邵氏电影最早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邵家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制片厂拍片的时候,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则是1958年在香港成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电影的黄金期,它在香港影坛处于霸主地位,无人能出其右。
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创业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黄梅派影片成为邵氏的主打类型;60年代中期往后,在张彻的极力倡导下,邵氏把武侠片带入了辉煌期,其中,又分成两个支派,一个是张彻力主的新武侠电影;另一个则是楚原,他擅长和古龙合作拍摄那些超现实主义的武侠作品。可惜的是,李翰祥、张彻已经分别于1996年和2002年离我们而去了。邵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停止影片的制作,光环开始隐去,但邵氏电影永远是影迷心底的珍藏,我们期待着它再回来,哪怕仅仅是老片的修复…
给香港一个最大的影视城
新京报:明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邵氏公司有什么庆祝活动?
黄家禧:我们正在盖一个全新的电影拍摄基地,在东南亚、在全世界也是最大的、最先进的影视城,希望给香港电影人一个最好的拍片地方。可以来拍我们自己的电影,也可以租给别人。华语电影将来还是有甜头的,今年香港和内地也频繁开始合作拍片,所以花钱,无论是花多少钱,去盖一个最先进的电影城都是有价值的。把它贡献给电影100周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礼物。
新京报:有计划哪些电影要开拍吗?
黄家禧:现在还没有,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要拍大戏,不是小戏。好像我们公司以前的很多好戏,我们都准备重拍。像《独臂刀》、《十三太保》、《江山美人》都可以重拍,都可以在我们的新片场搭布景重拍。
新京报:哪些人可以胜任重拍邵氏电影呢?
黄家禧:我们还在找,比如说刘伟强就可以啊,还比如要重拍《少林36房》,可能就希望找昆汀.塔伦蒂诺来当导演,因为他看过我们很多很多的电影。
新京报:对,塔伦蒂诺自己都说,《天下第一拳》、《独臂刀》他看了很多遍,如果知道自己能得到邵氏公司的肯定,来重拍这些电影,他一定很兴奋。
黄家禧:我们已经联系过他了,他要到2006年才有档期,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让他来重拍这部经典的武打片。《少林36房》光是这个开头就拍了116天,现在的电影公司10多天就可以拍一部戏,这是什么概念啊。你看我们拍《醉猴》也是用了80多天,武打片都是一招一式拍出来的,演员也比较认真,像我监制的《新札师兄》,一个镜头我们就拍了20多场,都不是像现在这样匆匆拍出来的。
新京报:邵氏重出江湖也准备重新规范电影市场?
黄家禧:希望是这样。你说一部电影拍个20多天,能拍好吗?当然原来的116天拍一个开头,又太过了,应该60天一部戏是比较合理的。将来我们有了先进的片场,希望不要让电影拍得马马虎虎。
新京报:邵氏公司成就了很多类型电影,比如黄梅戏、武打片,这次重出江湖,有没有比较成形的类型片设想了吗?
黄家禧:邵氏有一个好处,就是拍戏不用一定要赚钱,只要不亏,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有这个实力可以创新。我没法说可以不可以创出新的东西,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一定要开辟一条新的路,这是我们的希望。
新京报:这样看上去邵氏想成为香港新电影的试验场?
黄家禧:电影首先是一种商业,我们要用商业的眼光看待电影,如果几部电影都不赚钱,那拍戏还有什么成就呢?我们是商人,当然偏向商业,观众也从商业上看的,在商言商,我们都希望拍了一部戏,能够赚钱。我们应该是商业大于艺术的。我们老板对钱看得不那么重,但是不可能让这些钱白白没了,他完全可以从电影上赚更多的钱来做慈善事业。
就像打麻将,赚不到钱就停一停手风
新京报:刚才看了你们摆放奖杯的地方。
黄家禧:那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奖,还有好多都没有放在这里,连我们老板都没有办法记清,太多了,没有人能记得清。
新京报:邵氏影响力这么大,为什么当年说不拍电影就不拍了呢?
黄家禧:因为我们是大制片厂制度,包括大量生产,要大量生产,就要大量的合约导演、合约演员,签在邵氏。他不能到外面去拍戏,但当时的那个气候,没有办法将一个人绑住,我们给的钱相当于“包身”,包身的钱一般就比较少。但其他公司说,你来我这里拍戏,我给你两三倍的价钱,所以人员流失相当大,当时我们一大堆的合约导演和合约演员都走了,我们就必须要给他们加钱,不然他们就没有心思给你拍戏。每个人都要加工资,就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制作成本也变得很高,后来很多制作成本就超过了收入。而且加人工的办法并不可行,你加钱,别人就会用更多的钱来挖他们。当时我们就像打麻将一样,先停一停手风,反正已经赚了钱,就你们先打好了,这之后我们就没有怎么拍戏了。老板转到另外一个行业,就是做TVB,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新京报:10年之后,《醉猴》代表邵氏公司重出江湖,为什么想到复出?
黄家禧:我刚才也带你过去看过我们的片场,这么大的片场,这么多的道具,不拍戏真的很可惜,我们也希望可以重新有一个拍戏场地。加上内地现在慢慢开放,也是一个机会。
修复一部电影,就是60万
新京报:邵氏去年修复了很多老的电影,从修复和发行上开说,效果如何?
黄家禧:我给你看看好不好?发行不是我们弄的,连我们修复,一共6亿,现在我们每年可以给他修复180部,那个数码修复中心是24小时开机运行,每一格胶片每一格胶片地修复,修出来就跟新拍的电影一样,要发行起码要5年才能发行完。
新京报:每一部修复要花多少钱?
黄家禧:多少钱我觉得不是问题,只要把它修复好,但你说我们要把它修复,然后出新的底片,起码要60万港币,这是最基本的投入。
新京报:邵氏拥有大量胶片,这些胶片是怎么保存的呢?
黄家禧:我们有很好的仓库,有冷气,还有好的管理人员,所以我们保存得很好。但是也很可惜的是,我们有一些很旧的戏坏掉了。本来我们有超过1000部的戏,现在我们有100多部戏底片也坏掉了,不能修复,这个也很可惜。
新京报:保护胶片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呢?
黄家禧:我们这里天气很潮湿,对保护底片很难。很多东西因为潮湿就坏掉了,底片和底片之间容易粘在一起,所以我们定期有人把这些拷贝重新摇开,但是有很多太旧了,粘在一起没有办法。
新京报:片库里面有多少工作人员来保护胶片呢?
黄家禧:以前我们有10多个工作人员,现在戏拍得少,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但是卖给天映公司之前,我们专门重新看了这些戏。看完之后我们发现,完整的只有772部,但是我们卖给他们的是760部,有12部电影是我们跟外国公司合拍的,我们没有全部的版权,所以不能把这些卖给他们,所以保藏12部戏在我们的仓库里。
新京报:760部都重看,这个工作量相当大,花了多少时间来看的?
黄家禧:是啊,我们的修复中心24小时不停工作,每年大概可以给他们150部———180部。看这些影片大概花了2年,一方面跟人家谈,一方面检查我们的片子。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天映公司来发行?
黄家禧:我们跟很多买家谈过,但都有很多问题,开始是给一个台湾的公司,本来都谈得差不多了,但后来台湾大地震,他们也没有再来找我们了。马来西亚我们也跟他们谈过,后来觉得天映公司给我们的条件还不错,所以卖给他们。
新京报:好像你们没怎么跟内地合作?
黄家禧:《醉猴》我们就是在内地取的景啊,以前内地不让进去拍片,现在准了;反而在香港要拍爆破啊、大制作啊,要获得警察的同意都很麻烦,内地这方面限制就比较少,还有就是内地的人工要比香港便宜得多。
新京报:除了取景之外就没有打算在技术跟资金上合作吗?
黄家禧:当然希望,如果我们把版权交给他们,他们可以负担一部分的制作费,这是一个方案;另一个方案,我们希望能在内地有自己的戏院,但只是想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找,因为离我们相对比较近,我们控制起来也比较方便,从南方先进去了解一下,再慢慢看往北方发展,看看北京这些地方如何。
我希望电影100年,我希望我们公司可以做更多的事,拍更多的电影,能达到我们的愿望,可以更多地跟内地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