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后人在何种高度上评价《定军山》,在我们这个将绵延一年的专题的开始,我首先要表达的是一种由衷的庆幸之情:《定军山》给了中国电影一个还算体面的开始。
设若中国电影起于宫廷,起于慈禧太后一次心血来潮的尝试,我们的电影史恐怕也不得不更换第一位主角,让这位老朽的女人在七十大寿时隆重登场。
这并非不可能。1904年,也就是《定军山》拍摄一年前,慈禧太后七十寿辰之际,英国驻北京公使曾进献放映机一架、影片数套庆贺。彼时在宫内的放映如果一切顺利,老太太凤心大悦,令有司连夜赶制影片贺寿,甚而成立电影局,以录吾国吾民歌舞升平之盛况,则后世电影研究者不得不得出一个尴尬的结论:中国电影主旋律历史悠久。
所幸英国公使敬献的放映机质量一般,放映技术恐怕也了了,这次皇家放映实验中途突然发生爆炸。慈禧老太太以为这是一个不吉利的兆头,当即下达了一个不准再在宫里放映电影的命令,就这样放了中国电影一条生路。这位不解技术为何物的老太太不知道,在她身后,有所谓《清宫外史》、《火烧圆明园》之类历史片“流毒遍野”,令她的民间形象毁于一旦。无论如何,这位愚昧封建的老太太也不会想到利用电影做宣传利器这样有前途的创意。否则,慈禧就不是中国的慈禧太后,而是日本的明治天皇。
不过中国电影的开始注定要与寿辰有关。1905年,适逢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60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忽然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
任庆泰,一个典型的技术派商人,京城最早开业的照相馆老板。在1905年,这位老兄犹如互联网狂潮中的创业者,不断地给他的新技术寻找盈利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初,他的大观楼像中国当时的所有影戏楼一样,放映的是从舶来品。渐渐地,任庆泰痛感“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仅有戏法与外洋风景”,他动了自己拍片的念头。
史家常以为,1905年中国电影开始于国粹京剧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价值取向问题。一个看起来很自然的话题是:世界电影开启于卢米埃尔兄弟的纪实短片,为什么中国电影开启于国粹京剧?人们愿意想象这其中的秘密与分歧。
事实上,没有什么秘密,也没有什么分歧。答案非常简单:世界电影已经开始了十年,中国人已经有了近十年的观影经验。不管是卢米埃尔的纪实短片,还是爱迪生的新闻、滑稽纪录片,布莱顿学派的社会片,以及梅里爱所强调的戏剧式电影,中国人都可以拿来。而任庆泰选择谭鑫培这样一个看似偶然的决定,实际上代表着中国电影娱乐化、商业化的起源。那时,京剧是举国若狂的头号娱乐项目,京剧名角就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任老板在无意间触摸了“明星制”的大门。
很多年以后,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开始了他们的寻根之旅、人文之旅,当他们用中国的国粹渲染作品之时,中国的国粹已死,电影早已走过了一段长长的非商业化的崎岖路程。电影和娱乐、商业的结合,再也无法像《定军山》那样简单、自然。(子非鱼)
导语
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进入中国伊始,电影便成了本地商业文化的盛载和延伸,传统的趣味找到了最新、最时髦的表达方法,而以后的事实会证明,这种结合会在偏离与拷问中证明自己的必要性。
这一年,离狄克逊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到站》过了10年。在风雨飘摇的晚清,一个面容模糊的人上路向我们走来,走过一百年,他的眉目渐渐开始变得清晰。
大史记
法国百代公司的导演齐卡拍摄了三年的大片《基督受难》终于完成,电影镜头终于开始会对着布景笨拙地移动了。
一个叫第特的马戏团小丑成为法国最红的喜剧明星,因为他擅长以各种姿势在画面里跑来跑去。
因美国排华政策引发了中国民众抵制美货,美国面粉在广东的销售量由每月4万袋降为零,上海总商会拟定抵制条文“不入美人所设学堂读书”。
清政府以5万元的价格从一个叫濮尔生的丹麦人手里购买了从天津到北京的电话线路,这条电话线是这个丹麦人4年前私自铺设的。
关键词
任庆泰
字景丰,青年时在日本学习过照相技术,1892年在北京开设丰泰照相馆,因其技术优势,生意异常兴隆。摄制《定军山》之后的三年里,他还拍摄了《青石山》、《艳阳楼》、《纺棉花》等戏曲的片段。1909年,照相馆遭受火灾,任庆泰的电影活动就此终止。1932年去世。
谭鑫培
著名老生演员,戏路广博,文武昆乱,无所不能,是当时北京演艺界的明星人物,慈嬉的御用演员,人称“伶界大王”,因拍摄《定军山》而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演员。稍后他还拍摄过《长坂坡》的片段。
大观楼影院
建于1905年,创始人即任庆泰,前身为大亨茶园。《定军山》在此上映时,人潮汹涌,一时无两。上世纪20年代成为中国第一家男女同座的影院。解放前一直由任家经营,1955年起公私合营,1965年改建成北京当时唯一一家立体电影院。
现在时
大栅栏人潮中的老影院
大观楼影院在今天的北京地位很尴尬,一方面它的历史给了它在很多庆典活动中频频露脸的机会,另一方面很多年轻市民,包括报社的北京同事,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家影院存在。当记者先穿过前门大栅栏拥挤的人群,再穿过挂着“疾速通过”牌子的简易通道走进这家被脚手架包围的老字号影院时,这种尴尬的印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
影院王经理的手边是一份影院明年电影百年纪念活动的计划书,他告诉记者明年广电总局将在大观楼的门前竖一个中国电影纪念碑,而那时候整个影院也将改建一新,突出古朴的文化味。谈过一席话,王经理对影院的文化背景果然颇为自矜,他觉得现在中国发展的高科技多厅影院只能是影院发展的一个方向,像大观楼这样的影院就应该挖掘自己的文化内涵,当年以老经理任庆泰拍摄〈定军山〉为题材的电影〈西洋镜〉就是在这举行的首映仪式。
而当记者表示影院门口挂着的美发、足浴的广告牌未必是文化的体现时,王经理并未显出局促,他说所有的传统影院都是这样的,明年他们还要把这一概念做得更大。发廊会推出专门的电影明星发型,商店要卖电影戏服,他们还会恢复以前的老茶馆和照相馆,就像在任庆泰的那个时代一样,影戏园子不仅仅是个看电影的地方,它是前门一带的娱乐中心。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王经理还接了一个电话,一个皮影戏团正在赶赴这边演出的路上。(本报记者 牛文怡)
早期中国电影的戏曲缘
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缺乏拍摄叙述性影片的经验,而戏曲又是当时吸引观众热情的保障,因此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的联系很紧密。除了《定军山》是一部戏曲纪录片外,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那批电影都是戏曲片段。1931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不但描述的是戏曲艺人的悲欢生涯,而且还穿插了四个演唱片断,1948年摄成的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也是根据同名京剧改编并由梅兰芳主演的。
任庆泰挑选要拍摄的剧目时,会先派职员去戏院把受观众欢迎的戏记下来,然后选出其中做、打动作多于唱、念的片断拍成影片。早期的这些戏曲片绝大多数是武工戏中的一些武打、杂技等戏曲舞蹈场面片断,而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当京剧演员,如谭鑫培、俞菊笙、朱文英等,从而突出了视觉运动的银幕感受。
〈定军山〉的拍摄
上世纪50年代末,曾有人对丰泰照相馆学徒刘仲明做过采访,那次采访留下了了对〈定军山〉拍摄情况的最详细的记载:
“……廊子下借着两根大红圆柱,挂上一块白色布幔。屋内成了谭老板临时起居的地方,他的跟包、琴师、敲锣鼓家伙的,都来了。屋外院子里,把那架号称‘活动箱子’的摄影机,摆在了靠前院后墙边。由照相技师刘仲伦担任拍照(即摄影),他是‘丰泰’最好的照相技师了。虽然前几天练过几回,但真的上阵,仍显得有些紧张。一通锣鼓过后,布幔后闪出一个戴髯口、持大刀的古代武将来,这就是谭鑫培最拿手的《定军山》里的老黄忠,只见他配合着锣鼓点儿,一甩髯口,把刀一横,立成顶梁柱一般,就听旁边有人喊:‘快摇’,刘仲伦便使劲摇了起来,那时的胶片只有二百呎一卷,很快便摇完了,算告一段落……”(引自《中国电影的摇篮——北京丰泰照像馆拍摄电影访问追记》,作者王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