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墩墩、胖乎乎、大头小眼睛,因为不擅修边幅,朋友们都说他是“赶大车”的,当他穿上马褂,你一准会以为他是个跑堂的;当他穿上西装,打上条领带,你也许会把他当成个乡镇企业家,惟独不会把他当成导演。可他确实是个导演,执导过《大人物李德林》、《修鞋王》、《爱你》、《致命邂逅》、《沉星档案》等片的导演--丁黑。他天生就没有不同凡响的“名人名家”相更不具备咄咄逼人、狂放不羁的“艺术”气质。唯一打眼的就是他那两撇八字胡。 丁黑在西北大学中文系渡过了难忘的大学时光,正是这几年与文学的“耳鬓厮磨”,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有人以为,学中文出身的导演和那些电影学院毕业或受过专业训练的导演比可能会差一点,但丁黑有他自己的看法:“学文学的在人物塑造、剧情结构这方面的底子会比较好,在内容上用力就会弱一些。我觉得我是从电影厂出来的,也不断在训练影视思维,学会用影视语言来表现内容。” 进了西安电影制片厂的丁黑,他那富有特色的胡子就是那时侯蓄起来的。“刚进西安电影厂时,别人总觉得你年轻,是个小孩,办事不牢靠。为了先从外表证明自己大,我就留起胡子。”可即使到了如今,留了多年的胡子的丁黑依然给人一种十分憨气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个失败的包装。 《大人物李德林》是丁黑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该剧是根据著名作家何申的六部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是一部充满了讽刺寓意的电视连续剧,对于丁黑来说,他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何申小说在文学界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扑面而来的真实的生活气息,对剧本的改编来说可谓是事半功倍,因为它提供了一批特别鲜活而且特别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改编过程中,编剧抓住了这些元素,由它激发和调动了主创者的很多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在拍摄过程中,他没有简单地把它当作一部农村戏或是描写乡镇干部的戏来拍,而更多的是把它当做自己的人生感受、人生经历、人生经验来拍摄。 丁黑说,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剧,里面还有许多遗憾和问题,但是它必定是哥几个从剧本到拍摄完成经过两年的时间共同努力而成的。 这部片子在1996年播出后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专家们一直认为,作品成功的把握了讽刺的分寸,恰倒好处,既揭露了一些不良现象,但更多的时候,在总体上还是理解我们的干部,体谅到他们的工作困难并没有板起面孔不依不绕。 “小人物”李德林塑造的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该剧是近几年影视作品中反映农村题材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不久《大人物李德林》还获得神农杯银奖。从此观众知道有个大人物叫李德林,有个导演叫丁黑。 丁黑很风趣,他的言语,有时让你忍不住想乐:“我就是喜欢吃,我对吃乐此不疲。北京哪儿有好吃的,我不敢说全知道,但你要说出你好的那口,我准能给你带到一家做得比较地道的馆子去。”“其实我是一个挺懒的人,我就喜欢呆着。要不是为了生活,我连这个(导演)都不想干。” 丁黑自己嘴中的懒散,掩饰不住他的才华,从场记、副导演一步步干上来的丁黑喜欢从艺术总体上去把握全剧,他很尊重各部门的意见,从不搞一言堂,他执导的片子的风格就如他本人的性格一样,真实、真诚,真情感人。用他的话说,“既然端了这碗饭,为了保住饭碗也应该把碗洗得干净一些,菜做得精细一些。” 这就是丁黑,一个不像导演的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