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两个网站所做的民意调查,截止到2003年12月11日星期四,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_____ 是巧合还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六、七万人参加了调查,其中接近80%的被调查者认为确有冤情,同时将近70%的被调查者认为此冤不可能昭雪,事情将不了了之——老百姓的意见惊人地一致,真不知道那些不是老百姓的作何感想? 也许正如鲁迅先生尖锐指出的那样,娜拉出走以后也找不到幸福,万众爱戴的童自荣先生是天才的艺术家,而他的命运也许将和许许多多天才艺术家一样注定是个悲剧,他被浪费的艺术才华不可能挽回,他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不可能更正,他付出一生心血的配音事业将在他泣血的目光注视下走向没落和消亡…… 而我们,关心他,爱他,爱我们民族的艺术事业的善良的人们,无条件地、自发地聚集在这里,宁可耽误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为真理和公道大声疾呼,却不得不面对正义被忽视,被轻蔑,被贬低,沸腾的热血渐渐冷却,澎湃的心潮渐渐平息,直到曲终人散,来的人越来越少,论坛终于被关闭,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也许没有这么悲观,即使童自荣先生不能象打官司的秋菊一样得到个说法,我们这些为他呐喊助威的人们还是从这一事件中有所收获? 首先,我们见识了艺术家的品格,那确实有高下之分。实事求是地说乔丁两位的艺术成就还是令人称道的,特别是前者,曾经和童先生堪称一时瑜亮,却在这次事件的曝光下成了云泥之别。至于后者,有鉴于该女士粗鄙的言行,实在令人难以用她的名字玷污艺术家三个字的光辉。乔厂长如果能以一名卓有成就的配音演员的身份成为中国电影配音事业的终结者,他的大名是一定会载入史册的。 其次,我们见识了媒体的操守。谁说他们是大众的喉舌?他们为什么总和大众唱反调?我们的吼舌总是违背我们的良心,究竟是自诩众人皆醉我独醒,还是在经济利益或行政命令的驱动下言不由衷?现在回想,最初看到的媒体报道虽然没有鲜明的立场,至少还是公允地反映客观情况,把方方面面的发言平铺直叙地转述给大家听,那篇“童自荣的生活不是悲惨世界”虽然不合时宜,至少还是表现了善意和同情,等到了“披露更惊人内幕”就有点诱供的味道,不能不令人怀疑作者别有用心,故意曲解。 迄今为止只有极少数的传媒和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共鸣,这实在令人深思。他们,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们似乎既没有兴趣发掘事实真相,也没有意愿为民呼号,他们冷眼旁观,他们冷嘲热讽,他们看热闹不怕事儿大,惟恐天下不乱。 最耐人寻味的是[艺术人生],他们据说是冲破重重阻力使淡出多年的童自荣先生再次站到公众面前,节目做得感人至深。等到童自荣先生全然被动地站到风口浪尖上,他们大力支持了吗?他们一查到底了吗?他们公开表态了吗?没有。他们“一直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这一矛盾。负责人王峥说,三个人都上过我们的节目,三期收视率都很高,对于童自荣和乔榛、丁建华的冲突,我们本着节目不涉及专业矛盾,不涉及伤害别人的原则去看待。”“王峥说,在大众情感中,同情弱者是一种很自然的情绪,但事实如何,局外人很难说清楚。我们希望大众冷静,不希望两边的支持者对骂。” 请注意! 2003年12月9日[华商报]《[[艺术人生]编导发贴挑是非,乔榛不想表态。》:“当初邀请童自荣做客《艺术人生》的央视节目制片人王峥在西安透露,当初在网上公开的那个帖子是由《艺术人生》编导发出去的。”真是爆炸性的新闻!匪夷所思的是这个爆炸性的新闻竟然炸出了一片沉寂,早先那些口口声声要揪出始作俑者的声音一下子消失了,一鸟入林,百鸟无声。 最后是“有关部门”的冷漠矜持。童先生天真地等着上级领导切实地解决问题,“这不是个人矛盾”,上级领导却说:“这只是一些很普通的工作中的小矛盾!”童先生,您怎么还不明白? 有多少网友四处投诉?谁得到实质性的答复了?童自荣先生被通知封口了, “乔榛不希望上级领导出面 决意通过法律解决问题”,面对[新民周刊]的记者,乔厂长声称“已经仁至义尽了”,我们,热情洋溢的善良的小老百姓们,怎么还不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