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知道的真相--关于一个配音演员的伤感话题 |
|
|
2003-12-03 11:16
来源:
南方都市报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童自荣老师是一个成绩卓著的配音演员,丁建华老师和乔榛老师同样是成绩卓著的配音演员,不同的是,乔榛和丁建华是领导,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厂长,是童自荣的上司。所以,在童自荣与乔榛、丁建华的矛盾中,出于一向对任何领导不信任的一贯态度,我坚决站在童自荣老师一边,认为他肯定是受到了委屈。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在我能看得到的对此事的报道中,至少有两家报纸的记者采访到了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人,更多的是直接采访到了童自荣、乔榛和丁建华本人。在接受采访的人中,至少有一个人认为童自荣一向低调,为人很好,不是招惹是非之辈;很遗憾,没人对乔榛和丁建华有类似评价——当然,他们是领导,领导没有太低调的,太低调的人能当领导不合逻辑。
有一条新闻采访到了童自荣老师的夫人,童夫人说,报纸报道的不完全真实,童自荣还有两个月就退休了,现在很麻烦。
虽然童夫人欲言又止,让我觉得话里还有另外的话。让人不禁浮想联翩,是不是在矛盾公开了以后童自荣又受到了什么明枪暗箭呢?
乔榛和丁建华对记者表示,他们一直对童自荣很好,给他分了房子,还争取到了高级职称——什么什么?童自荣居然没有高级职称?这可是我没想到的,估计是岁数大了,外语过不了关吧,呵呵。
最搞笑的是丁建华对童自荣的指责,她说,曾经有一个美国电台邀请她去演出,她因为工作走不开没有去,后来那个电台邀请了童自荣,她和乔榛就没有批准。理由呢?她没说,我也不好妄加揣测,很可能她认为是那家电台资质不够吧?但如果真是这个理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
现在我看得到的理由就是:我都没去,怎么能让你去?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曾经辉煌无比,邱岳峰、尚华等老一辈配音演员的声音到现在还回旋在我们的耳边,一眨眼,连童自荣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了,甚至连乔榛和丁建华都做了领导——其实我根本没兴趣搞清楚他们和童自荣之间的争论谁对谁错,只是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几年上海电影译制片长的辉煌没有继续下去。
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内耗上,如果还能不耽误工作和事业,那简直是奇迹。
不想知道的真相
最近的几桩麻烦事儿,说来说去都和“曝光”脱不了干系:杰克逊和12岁小男孩的“特殊”交往一曝光,他家里像走马灯似地来了不少搜查组,连家里藏着的密室也给找出来了,这个光,曝得多少有些尴尬;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还没拍完,可几位主演的飒爽英姿却已经出现在了媒体上,剧组闹着要上法庭,这个光,曝得多少有些被动;还有,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童自荣事件”,三位配音界鼎鼎大名的前辈突然在公众面前反目,而且牵扯出一连串纠纷,这个光,曝得就多少有些窘迫了。
乔榛、丁建华还有童自荣之间的这场舌战让我想起了那些久远的时光,还有那些几乎已经遗忘的名字,佐罗、茜茜公主、叶塞尼娅还有加里森敢死队……在小时候,在还没有“看原版”这个概念的时候,乔榛、丁建华还有童自荣他们几乎就是这些偶像的一个组成部分,茜茜公主一听就是个善解人意的姑娘,她身边的那个随从则是狡猾透顶满肚子坏水的,而《魂断蓝桥》的克罗宁上尉从声音里就透着帅气和宽厚,乔、丁、童的名字,连同片尾出现“上海电影译制厂”,一同打上了“偶像制造”的烙印,是那个偶像匮乏时代不多的几个品牌之一。
我一直以为他们和我们一样,对于那些一去不返的好时光是心存怀念的,对于自己塑造的那些鲜活角色,是心怀敬意的,所以他们突然这样从久远的记忆里走出来互相指责,茜茜公主和佐罗突然脱下温文尔雅的戏装,不断地在房子、票子和位子问题上大做文章,说句实话,叫人消化不了。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人生如戏?岂能如戏?
孰是孰非,难以公断,说乔榛、丁建华“镇压”童自荣当然太过,领导有领导的难;说童自荣太不给领导面子也没道理,下属也有下属的苦,其中的是非和曲直,恐怕也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吧。我想知道的是,究竟是谁把这些所谓内幕捅了出来?网上那篇帖子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应该不会是童自荣自己,他据说是个“很不现代的人”,至今不用手机,没有电脑,更别谈上网发帖子。那么,是他那些有苦没处诉的亲人,目睹他现状的他的同事还是打抱不平的朋友?显然,这篇帖子发得很有震撼力,好像也很了解实情,而且发帖人明显不同于前不久向媒体“揭发”名模被包养事件的某先生,后者跃跃欲试恨不得一夜成名,童自荣一事的发帖人很知趣地隐身了。
不管何人,不论真假,这一场风波倒真的是让人关心,让人在配音每况愈下、几近没落的现状之下,开始关心起三位前辈的家长里短、内部纠纷,关心起一个“品牌制造”的轰然倒塌,关心起一场几十年风波的最后真相——原来这场风波都持续了几十年了,从佐罗和茜茜公主在银幕上栩栩如生时就开始了。
正如一个人配不了一台戏,一个人大概也造成不了今天这种局面,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他们三个人都一样让我喜爱,一样留了那么多可爱的角色在我心里,只是,如何要这样“文人相轻”?
让人失望。有些真相,还是不要知道的好,这种时候,还不如听听他们的那些声音,活在戏中。
等待组织发落
我没有接触过童自荣本人,只是从《一个著名配音演员的遭遇》和《艺术人生》的访谈上看过非配音状态的童自荣。发现黑幕也许是最让人心潮澎湃的,添油加醋地表达自己的正义感,容易让人迷失原本的态度。事情总要上升到一个高度,而童自荣和乔榛、丁建华事件的发展结果,是双方都在等待上级发落。
人们善于相信内幕,善于同情,但这种廉价的同情究竟能给被同情者带来多少益处?我想知道他们谁是谁非,想知道在这个事实被呈现之后,还有多少人会关注他们将要给哪些电影配音?乔榛、丁建华年复一年为几百元一部的电影配音费劲心思压榨童自荣,还是童自荣为了守住一个配音演员的骄傲而要披露出事实?即使有这些事件性的争论,有人会在电影院里说“我要买童自荣配音的那场票”吗?这些以电影为生的人,随着电影的几何上升而消失殆尽,他们愿意做的只是祈祷人们有只有《佐罗》看的那天。如果不是太善忘,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是在讨论电影是否需要配音,今年我们是在惊奇李亚鹏、张国立、徐帆配音的明星效应。
《肖申克救赎》之中,终于熬到被放出监狱的老布,写下一句“老布到此一游”之后便上吊而死,体制化是一件比体制更恐怖的事情。当童自荣站出来,乔榛站出来,丁建华站出来,异口同声地要“组织”给自己一个公道,这个“公道”就像《再见列宁》中,孝顺的孩子为了让苏醒的妈妈不受刺激,不厌其烦地将资本主义生产的黄瓜条装进共产主义时期的罐头中,告诉她列宁尚存。这不仅是配音界的问题,相声界、戏曲界……中国有多少被罩在“娱乐”这个时尚的词语下面,却还在“等待组织发落”的人?竟然真有那么多浪尖上的名人在为一亩三分不产粮的田守身如玉,还在等待“再见列宁”的那天。娱乐圈尚且如此,我不敢设想娱乐圈之外,难以出现在媒体视野里的其他更普通的人,是不是边看童自荣的“遭遇”边对自己怜香惜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泛滥的热情最容易让人冲昏头脑,我完全知道有多少人被这种岁月煽动得激情澎湃,但这种可怜和被可怜究竟有什么价值?
不断有人站出来说,不要再说童自荣的事情了,不要让他再受伤害了,童自荣是受到了伤害,但这个伤害肯定不是缄口不言的所谓“事实”。实际上这根本不是是否应该揭露真相的问题,真相之所以要被揭露出来,是因为真相的上面有太重的力量想要掩盖,而乔榛和丁建华的力量足以大到压制真相吗?他们都等待上译厂老总的回答,他们都把自己交给了组织,他们到了退休的年龄,却还是无法独立生存。他们的头上本没有盖子,是他们自己害怕天黑害怕下雨,最后害怕阳光找来了盖子。他们还在等待组织给自己安排一切,这才是事实最可悲之处。
天啊!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