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行
公益话题
杨澜:商战阴霾化作公益阳光 体制建设让爱细水长流
               文/程昕明 向涛 图/玄反影 张兆国
  “我就是没有经商的天分。”2005年,杨澜在辞去阳光卫视董事局主席职位时候这样说。同年,她和丈夫吴征将“阳光媒体投资”权益之51%无偿捐赠给社会建立“阳光文化基金会”。这是一次苦涩的挫败,也是一场睿智的转型。
  时至今日,传媒集团、珠宝品牌、顶级会所……这些依然是杨澜事业的主干,而聚焦公益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阳光文化基金会”在公益、慈善星火燎原的演艺圈更显高屋建瓴。
  1997年,《凭海临风》出版,杨澜把她的第一笔稿费——30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成为她公益之路的起点。其后,从各种公益代言到“汶川大地震孤残儿童救助专项基金”,从红十字会常务理事到申奥宣传大使乃至最近的世博形象大使……在民生疾苦与国家形象之间,杨澜为大大小小的公益项目奔走。
  “主持人”、“传媒人”是杨澜给自己的身份排序,如果算上她花在慈善、公益上的1/3工作时间,她的第三重身份必然是“公益人”。
  2010年3月,身为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委员的杨澜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促进流动青少年社会融入的提案》,而当搜狐明星公益频道邀请杨澜担任3月份“公益Easy Go”行动大使时,杨澜欣然应允,热心参与我们的线下活动并接受专访。
  从和善、得体甚至不乏风趣的现场表现,到思维缜密的侃侃而谈,在公益事业上杨澜既是满怀热忱的行动者更是一位勤勉的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