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合作的触媒

  陈国富最初与内地的接触,缘于他所在的哥伦比亚公司进军华语片市场。由于经常到内地出差,他与何平等导演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之后因为哥伦比亚公司投资华语电影多次与华谊合作,这个时期,陈国富结识了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开始了解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中国民营电影公司……转眼,陈国富作为华谊的总监制已经有了三个年头,其实那时候所谓的中国电影大市场还没有那么明显,他也不是一个投资人,所以在哪里并没有多大区别,所以顺其自然呆在了内地。冯小刚、何平、王中磊等等至交好友也是他留在内地的重要原因

  尽管现在较多时间在内地,但他还是关注着台湾电影的发展,对于台湾电影一度很悲观的他却在近年的《九降风》等影片中看到了希望和活力,这批年轻人在杨德昌与侯孝贤之后,对过去台湾新浪潮的电影既有尊敬也有反思,慢慢开始走出迷失,找到了自己的电影语言,这让陈国富非常欣慰。

  但是台湾电影与内地的合作远不如大陆和香港的合作,作为对这两地文化都有所了解的陈国富也在不断地思考,他看到的台湾和内地,都有着沉重的文化包袱,这与香港是迥然各异的,香港的电影创作者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随时开工,而内地和台湾的创作者适应性比较弱,这也是他们给自己的使命感造成的,这是一种文化上的矜持,放到电影发展上,却成为一种尴尬。陈国富希望自己成为一种台湾和内地电影文化合作的触媒,在打破这种尴尬的过程中,尽可能做一种调试,一种转译,让好的题材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但是令他颇为困扰的是,内地电影工业制作上的追求,并没有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改变,内地电影创作受电视剧的影响很深,电影创作人员能够很轻易地在电视行当中找到出路,相对于电影,电视剧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延滞了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创作者的自我突破。比如武打、特效、美术等技术工作,内地近年来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只能依托于外请。让陈国富感到无奈的是,关于内地电影人才的教育应该怎么做,怎么改进,他还只能停留在思考和与同行交流上,还没有直接的能力去做。他只能做的是,以自己的经验,去做好每个个案。

  对于现在华语电影,陈国富用了“疲于奔命”来概括,一针见血。陈国富坦言,关于中国电影乃至华语片市场究竟该走向何方,还是需要更多努力的灌溉,才能结果。
  后记

  做完采访,记者问了一句陈导是什么星座的,陈国富笑着让记者猜,怎么看都是火向或者风向星座的他,居然是金牛座的。大概正是内在有着金牛座的耐性、持久、实际、热情,才会从台湾到内地,从哥伦比亚公司到华谊公司,谨慎又大胆地促推了一系列成功的华语电影。

  坐回办公桌前的陈国富突然抬头问记者:“你觉得《风声》能大卖么?”大概每次经他手的电影在即将面向观众前,他也都会像送自己的孩子去面对考官时一样的有一丝忐忑吧。愿《风声》能带给观众惊喜,也让陈国富更多收获一份成功。

上一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