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一个参演剧目《玩笑》(长安大学生如夏花话剧社)在“北京9剧场·TNT剧场”结束演出,由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朝阳区文化馆共同主办,北京9剧场协办的“2013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于8月底圆满闭幕了。
“大戏节”秉承着热情、鲜明、纯粹的特质,一直以发现学生演剧中的闪光点、进而点燃它们的光芒为己任,坚持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繁荣戏剧创作的宗旨,鼓励大学生在戏剧舞台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戏剧梦想,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价值、演绎青春梦想的重要平台,13年来,已有几百所院校参加评选、200余部作品登上了“大戏节”的舞台。
本届“大戏节”历时半个月,参演的12部剧目分别来自北京、甘肃、四川、陕西、海南等地的高校剧社,风格题材丰富多彩。戏剧结构、叙事方式、风格体裁等外部形式日益多样化,舞台呈现的整体成熟度也更为进步,学生们求新求异、勇于尝试,不满足于传统的方式讲述自己心中的故事,而是更多地运用多种方式、多种舞台手段,甚至是影视、小说、诗歌等表现方法,来结构自己的剧作。
本届参演剧目的原创作品占了一半以上,学生们不论是取材于熟悉的校园生活还是拿自身较为陌生的题材进行演绎,大都能力图在关注社会的前提下加以戏剧化和具体化。比如,摘得本届“金刺猬”桂冠的《女生禁入》(西北师范大学话剧社),就是以创作者最为熟悉的生活切入,用自身的体验来表现他们熟悉的生活,以自身质朴、本色而又洋溢着青春朝气的演出,白描般地以大学宿舍的日常生活、点滴小事等,传递出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母校、对于大学生活的深深眷恋。作品贴近现实,表述清晰,针砭了大学生活中所投射出的一些社会问题,同时也对自我有所反思。此外,西北师大的同学们在“北京9剧场·TNT剧场”中自然、流畅的演出,让观众感受到他们正享受着戏剧演出所带来的快乐。事实上,其他参演剧社也是如此。
在“北京9剧场·行动剧场”演出的《额吉》(中南民族大学月亮化石剧团),更具有主流大戏的格局和气魄,以三代母亲所共有的无私之爱为全剧整体贯穿线索及动力,纵贯几十年风雨沧桑,传达出超越民族、地域差异的家国大爱。演出的整体呈现颇为大气,创作者着眼于大的历史事件之下人物命运的落点,有利于全剧主题的展现和情感的渲染,遗憾的是,对于一些重点场面并没有深入下去加以细化和展现。而上演于“北京9剧场·后SARS小剧场”的《隔壁病房》(四川大学话世工作室),则是以小见大,以一对青年夫妻的生离死别来反思人生中的诸多问题。作品颇具个性,全剧整体的构思也较有新意,力图传达年轻人对于当下的诸多看法,弥漫着年轻人对于生活、世界乃至自身的思考和疑问,演出也注重了多种舞台手段的运用。演出后,现场观众对于本剧所产生的一些迷惑和疑问,恰恰也正是大学生戏剧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如何能够更好、更清晰和准确地传达创作意图,这无疑是很多剧社还需磨练之处。
此外,几部改编作品也各具特色。比如在“北京9剧场·非非小剧场”演出的《你是我的一棵树》(华南师范大学菁菁剧社),全剧注重戏剧的文学性,整体表达自然细腻,从12年前学生演剧中的一场延展其要旨而来,借助上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绘本《爱心树》点睛,运用声音、光影等舞台手段,以一种纯净的、散文诗般的表达方式,勾勒出父子之间微妙复杂的情感剪影,从而有效地勾起了观者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发了现场观众对于亲情的共鸣。
实际上,从本剧的呈现,我们能够感受到当下大学生们敏感的心灵、极强的学习能力与摹仿能力。而改编自己喜欢的作品来表达自己、锻炼团队,也一直是大学生戏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在原作的基础上,改编如何能“突出重围”,更好地传递改编者的主要意图,进而能达到一种全新的创作境界,使改编本身也成为一次真正的新的创造,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总之,“大戏节”上多彩的舞台呈现,反映着大学生们内心对于美好的渴求和亲近,流露着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反诘、质疑和憧憬。随着“大戏节”影响力的逐年加深,不仅越来越多的“自我”融入到了集体之中,而且很多在学生时代参与或观看过“大戏节”的年轻人,从此保持了观演的习惯。
此外,大学生们若能在戏剧活动中培养、磨练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那么这必将促使他们关注现实、反省自身。而大学生戏剧节,正推动着这种结合,促进他们在戏剧交流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在戏剧活动中陶冶性情、关注人生。而且,在参与戏剧创作的过程中,找寻乃至找到真正的自我,或许,就是戏剧回馈给这些年轻人最为神奇而宝贵的礼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