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过,一流的小说难以改编成成功的作品,因为原著写的太好而在改编时的空间太小,反而是二流的小说更易于成功的改编。对于严歌苓的小说原著《陆犯焉识》来说,其算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作品,一方面是叙事较为散乱,但同时又能通过陆焉识的经历,带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上世纪初到世纪末的变迁,既有政治的磨难,也有来自于家庭的日常矛盾,而这矛盾甚至导致了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归来”终于接受了冯婉瑜的陆焉识,再度的消失。而张艺谋的改编只要是选取了小说最后数十页的主要内容,也即陆焉识从右派摘帽归来到八十年代时他陪伴着冯婉瑜等待陆焉识“归来”的日子——如果说,张艺谋的放弃陆焉识的文革时代的经历,是来自于审查的压力而自我阉割,那么,张艺谋淡化了原著的家庭矛盾(包括他对女儿的情感,一点儿怨恨也没有,而女儿对他也只剩下做错事后的愧疚、希望补偿等),则显然是有意为之。这也就是说,原著里的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在张艺谋的光影里剩下的是脉脉的亲情,缺失了原著的批判力度。
文/阿木(影评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