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代宗师》的12个奖项都算的上实至名归。 |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 文/灰狼)毋庸置疑,《一代宗师》是香港电影史上筹划时间最长,制作最为精良,表演最为出色,意境最为高远的电影。在以草根、癫狂和快感为核心的香港电影里,它是一个永恒的异类,也是一个丰碑,多年之后,人们会怀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心情,把它视作电影高塔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一代宗师》似乎是不可超越的,这在14项提名,12个奖项的记录中表露无遗,这是一个新的记录,也是几乎无法再逾越的记录,哪怕是王家卫自己,可能也没有才华和精力,去超越巅峰时期的自己。
横扫金像奖并不是偶然,以成色来看,《一代宗师》至少超越了《卧虎藏龙》,它的美术是武侠片之最,意境上也高出后者一大截,《一代宗师》讲述的是一个大时代的故事,再乱的世代,最终也要“各居其位,各顺天命”,这是道学上的一个至高的命题,经由徐皓峰的灌入,拔高了电影的境界,也令王家卫华美的面子有了极为充实的里子。香港人信基督更信风水,“居其位,顺天命”同样是香港电影的所求,于是今日的香港电影一分为二,一脉坚守,一脉北上,都是时势使然。
也是从这个程度上来说,《一代宗师》的12个奖项都算的上实至名归,在这些奖项上,电影几乎都做到了登峰造极。它让袁和平拿到了第三座金像奖,也让袁和平的弟子也是香港女婿的张晋功成名就,更让自己的老搭档张叔平在一届颁奖典礼上上演了得奖帽子戏法。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男主角的旁落让人觉得有些遗憾,前一个奖大概是给富二代刷出了存在,或者说一种变相的鼓励,梁朝伟的落败则显得无关紧要,整部戏里他的角色最难,光华和面子都给了章子怡,叶问退归暗处,男女主角在此完成了阴阳对调,章子怡是“戏托人”,梁朝伟则是“人托戏”。与张家辉那个靠人物设置来讨好观众的角色来说,这个角色实际上更难把握。
王家卫应该预料到了这个美好结局,他最珍视的是“最佳编剧奖”,他很大方地把奖杯给了徐皓峰,“我入行从编剧开始,但是从来没拿过编剧奖,这次很幸运,有两个很好的编剧一起合作,让我拿到了奖,托了两位的鸿福”,电影中武学、道学的厚度,其实都来自徐皓峰,高手比武,比的就是一个想法,一个饼就是一个世界,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王家卫的境界。香港电影需要感谢外部思维的融入,尤其在剧本上,这一届提名的编剧几乎都来自内地,徐皓峰和薛晓路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师,《中国合伙人》的周智勇和张冀也来自内地,《盲探》编剧之一的余曦是清华的毕业生。因此,香港电影已经在坚守和北上中发展出一套和内地和谐共生的关系,内地人能写香港电影,也不该让人奇怪。
人们总是对港片“异化”问题忧心忡忡,也让这届金像奖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港片的概念,黄秋生说,“港产片就是,开心!(Have Fun!)”。这或许也意味着合拍不是生死门,就眼下而论,在内地最卖座的都是合拍片,在香港也一样,他们已经在慢慢摸准两地观众的口味,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一代宗师》不但让两个内地演员获奖,也让一帮外国工作人员获奖,他们之中有摄影、音效和配乐人员,所以“香港电影”四个字从来不排外,《一代宗师》纵然用了赵本山和小沈阳,但看起来仍然很“王家卫”。
在《一代宗师》的映衬下,其他电影几乎都是输家,票房最高的《激战》只有一个影帝,《扫毒》、《救火英雄》、《西游降魔篇》、《神都龙王》、《风暴》皆被剃光头。除此之外,受人瞩目的只有今年的两位新导演——黄修平和麦浚龙,《僵尸》几乎是一场老港片的还魂仪式,《狂舞派》则近乎是开创了新的类型,他们被视为香港电影未来的血液,也当真担当得起,因为他们的珍贵,是因为这些年轻人身上有香港本土的,继承性的东西。这同样可以解释为何《扫毒》老气横秋,仍然有那么多的提名。
有人把这届金像奖叫座“香港电影宗师奖”,其实有点意思,香港电影,一代宗师,金像奖的主题实际高度吻合,好的站着,不好的躺下。久别重逢的王家卫,也用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姿势将奖项狂收囊中,剩下几个成长型的奖项留给新人,因为他们是新柴,王家卫是宗师,而金像奖,则是一个武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