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电影内容与真人秀节目的内核一以贯之,那么为什么还要做电影版呢?既然拍了,为什么只拍了5天,拍完后1个月就仓促上映?这部真人秀电影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带着这些疑问,搜狐娱乐采访了电影导演谢涤葵和宣传负责人赵晖。
疑问一:为什么要拍电影版?
赵晖:《爸爸去哪儿》早在电视播出之前就产生了做电影的构想,当时看了样片就预感这节目能火。后来首播反馈很好,第二周我们就在台里开会,决定要做电影。
疑问二:为什么只拍了5天?
赵晖:尽管电影拍摄的周期的确是5天,但前期用了2个月做准备,拍摄完成后后期做了1个月,而且《爸爸》电影版延续了真人秀节目的模式,没有台词和脚本,也就不需要演员熟悉剧本,而且5对星爸萌娃跟导演组配合了几个月,少了磨合的时间。此外,我们动用了中国电影史上最大规模的拍摄团队,幕后服务人员超过500人,现场用了23台专业电影摄像机,光前期素材就有1500小时,我们从中剪辑出100分钟的电影。从这几个角度来看,电影完全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谢涤葵:大家不用担心的是,5天的拍摄时间其实对我们来说很充裕,电视节目的拍摄时间是2天半,我们又是按照电视的模式来拍电影,所以拍摄时间并不紧张。
疑问三:为什么选择跟电视节目一样的模式做电影?
谢涤葵:我看电影的时候经常想,哪怕一部电影做得再精美,拍摄的时候边上一直有人在喊“卡、停、卡、停”,我就觉得代入感不强。我们希望的拍摄方式是,我们在现场看到什么状况,观众就看到什么样。
所以,我在想下一部电影是不是可以去偷拍,就像《秋菊打官司》里张艺谋偷拍巩俐在镇上的那场戏一样,给人真实的观影体验。中国很多影视作品中演员的表演很浮夸,很假,我想应该注入一种很新鲜、很真实的元素。
疑问四:既然与电视的模式相同,那么观众看电视就好,为什么要去看电影?
谢涤葵:现在电视播完了嘛!电影和电视作为文化产品,主体的功能差不多,都是给大家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带来很多欢乐就够了。而且所谓的电影要有故事的规律是一部分人的判断。
疑问五:电影里有四个比较明显的植入广告,张亮父子还有几段比较明显的情节性植入,在这方面是如何选择与平衡的?
赵晖:植入广告我们是选择跟电影创作思路相符合的品牌。我们也考虑过加拿大和香港的迪士尼,但从执行来说,资源协调很困难。在国内取景,因为电视节目很火,我们需要的资源调配,会有各部门和赞助商帮忙,拍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12月上旬拍摄时,国内绝大部分城市气温偏低,广州气温适宜,而且孩子们在动物园拍摄容易产生很萌的各类话题。
谢涤葵:情节性植入主要由张亮和天天完成,是因为天天的情商高,能我们的领会意图,而且他做得比较自然,部分产品也适合他这个年龄使用。
疑问六:《中国好声音》去年底也上映了电影版,但票房并不理想。有一种担心就是,收视高的电视节目并不一定有票房号召力?
谢涤葵:大家喜欢《好声音》,大多是喜欢他们的节目形态,我没看他们的电影,所以不便评价。但我们跟他们完全不同,爸爸跟孩子在一起完成任务,不管是什么形式大家都会喜欢看。而且又在过年期间上映,很适合全家一起走进电影院,相信会给大家带来很多欢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