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首日票房八千万 |
搜狐娱乐讯(苏三/统筹 三羊、秦川玺/文)《小时代》创下的单日7300万票房纪录首次被打破!根据二十大城市不完全统计,截止至12月20日晚间,《私人订制》在首日排片54.16%的基础上,票房累计8400万,打破《小时代》在今年夏天创下的2D影片首日票房纪录。而根据微排片的数据,接下来两天内,这部电影的排片将会是52%和54%,也就是说,这个周末,全国电影院里有一半都在放《私人订制》。
此外,华谊兄弟电影国内发行的大区经理李霁在微博上表示,“《私人订制》在没正式上片前,已经确定以超过4000场排片、30多万观影人次、1100多万票房超过《小时代》保持的三项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同时场次超过钢铁侠。”
但作为一部票房目标是10亿的喜剧电影,《私人订制》并没有让人笑得开心,也没有冯小刚之前所称的那样,“笑到发抽”。看这部电影,反而让人坐立不安,浑身地不开心。如果说看完《私人订制》,觉得它还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电影的话,那或许有违了观看的良心。它的确不像一部电影,倒像是一部冯小刚赶制的,为春晚提前预热的“小春晚”。而观众要提前看到春晚是什么样,这回得先掏钱才能买得勉强一笑。
一、私人订制:你这么像春晚冯导知道吗?
【题材】 不是“权”就是“钱”,加强版春晚小品大拼盘
16年前,冯小刚在电影《甲方乙方》中帮人完成白日梦。16年后的今天,冯小刚再度联手王朔推出的的《私人订制》,依然还在帮人完成白日梦。对于这两部电影之间的关系,冯小刚一点也不避讳。续篇就是续篇。如果不是《甲方乙方2》听起来有那么点“2”,电影的片名肯定就不会是现在这个看似很高级的“订制”了。也正因为是续篇,打着致敬经典旗号的《私人订制》在剧情的走向上与《甲方乙方》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叙事结构分成了三段独立的段落分别展现着“性本善”、“一腔热血梦”与“有钱梦”。如果说第二段,冯小刚对功名以及“雅与俗”的讽刺,是拿自己自嘲开涮但又不彻底的话,那么其余两个故事则是典型的春晚小品,与“钱”与“权”永远那么折腾着。
在第一段故事中,给领导开车的司机(范伟),见证了三个领导贪污腐败落马后,梦想着当一个不被腐蚀的清官,于是向葛优提出要被玩命腐蚀,自己依然抵制的计划。而葛优便和白百何、李小璐、郑恺一道上演“变装秀”,从扮外宾,扮老农到扮老总,使出浑身解数,要用金钱来推到范伟,甚至最后,李小璐还使出了“性贿赂”以腐蚀到底。
这类讽刺贪污腐败的题材,在很早以前的春晚中就已老生常谈了。仅仅是范伟和赵本山两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春晚中便接连上演了《牛大叔提干》《三鞭子》《拜年》等讽刺官权腐败的小品,涌现出诸如,“啥没学会学会扯蛋了”“下来了,因为啥呀,腐败啊”等一大批经典台词。
在今年冯小刚操刀的春晚中,这类讽刺权贵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像春晚预审中,冯巩的相声剧便把讽刺的矛头对准了“领导送礼的歪风”。无外乎冯巩抬出的是一段“起承转合”式的10分钟小品,而冯小刚搬出的是一段加长豪华版的段落式小品罢了。
在宋丹丹主演的第三段故事中,冯小刚则试图要跟观众说说“钱”的问题,尽管他自己不缺钱。故事的立意大致是,有一天天上掉馅饼,你成了一名有钱人,该如何过有钱人生活的一种假设。这样的假设在春晚中也常常成为编剧们笔下的“主材”。春晚的10多年间,春晚的编剧们对“钱”的挖掘似乎从来就没停过。当年黄海波与海清春晚上表演的小品《美好时代》,就是阴差阳错间,突然中了500万彩票,然后面对这堆钱,陷入到诚信的纠结中。
相比16年前,在《甲方乙方》中,冯小刚还有 “将军梦”“守口如瓶梦”“爱情梦”等多样化的梦,在《私人订制》中,他完全是陷入到了“钱”与“权”的死活同里,故作创作上的高姿态,故作讽刺上的针针见血,结果实则就是一种偷懒式的,毫无新意的春晚题材再挖掘。
【面孔】宋丹丹 + 范伟,本山大叔标配来撑场
当范伟以个人原因、宋丹丹以身体原因婉拒冯小刚的春晚邀约后,《私人订制》俨然便成为了冯小刚弥补观众遗憾、提前上映的、订制版语言类节目大汇演。就像宋丹丹很直白地说:“观众们以后不会看到我上春晚演小品了,今年想看我,就来《私人订制》。”
和《甲方乙方》一样,葛优在《私人订制》延续了当年的名字,还叫“杨重”,只是这一次,他的表演并不太出彩,甚至在范伟、宋丹丹这些对春晚小品节奏驾驭地炉火纯青的演员面前,葛优被压制住了。纵观三段故事,室内情景戏占多数。这样带有剧场气场的空间,更有利于春晚小品出身的演员们的极致发挥。比如,范伟“接见”葛优、李小璐扮演的“外宾”“老乡”“老总”的段落中,几乎就像春晚上的表演模式一样,三四个人唱着一台戏,角色分工明细,你捧我逗,然后非常有野心、又很夸张地大把大把的段子堆砌在一起,接连抛出,让以为很高级的包袱一个比一个响。
但客观地讲,电影所呈现出来的包袱并没有响得彻底,也并没有冯小刚所谓的看这部电影,会到笑抽的地步。况且电影中用段子来堆砌故事,用春晚小品的方式来走戏,对于一位电影导演而言这是不需要太多技巧的,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好的小品编剧,以及好的小品演员即可。
所以,当电影中,范伟拒绝腐蚀,将一把钱砸到白百何身上的时候。其身上的春晚式表演又再度附体,而嘴里冒出的台词,诸如 “不是还有一种贿赂叫性贿赂嘛,我像挑战一下我的软肋”“钱不揣在兜里,拽人脸上,也是一种享受”等俨然就是一种春晚小品腔,一听一看,恍惚间就有种大年三十看范伟春晚小品的感觉。
至于宋丹丹饰演的丹姐,虽说没有“黑土大叔”加盟,少了些许小品中“白云”的味道,但在《私人订制》这种看似很高级的电影表现形式中,宋丹丹只是在演绎一出又一出的小品段落:拼命地逗人一乐,拼命地抛着段子。结果也正因为这样小品化呈现的结果,《私人订制》空白到只剩下了几个并不太好笑的段子,以至于模糊了故事脉络,而这背后,冯小刚究竟要表达什么,或许连他也迷失在其中了。
【说教】光搞笑不行,非得让观众受点教育?
冯小刚称,《私人订制》就是一部纯属胡扯的电影——它的确瞎扯到让人浑身不开心。而从三段故事的逻辑架构来看,冯小刚再胡扯、再荒诞,再无所不其极地“讽刺”,到了每个故事的收尾阶段,他始终还是要给之前自己抛出的“讽刺”圆上一个拔高再拔高的主题,一个要照顾到各方面情绪,又不能讽刺过度、得罪人的“主题”。
这样的“主题”如果从春晚小品上的角度来看,更像是所谓的“意义”——没有“意义”的小品,再怎么“有意思”,其命运终究通不过春晚的审查。所以在春晚的小品中,观众常常会看到很多失衡的作品,前半段好笑、“有意思”的成分即便再少,到了收尾的时候必然会极大地去放大“意义”,哪怕是看似牵强,生硬的“意义”。
电影中,范伟领衔的第一篇《性本善》与宋丹丹领衔的第三篇章《有钱梦》便是这样的摇摆不定,以至于结尾干脆用了春晚典型的“意义”来圆场。范伟饰演的司机师最后也没经得住考验,被腐蚀了,但冯小刚猛地就一个反转,让范伟上演了一番自省式的哭诉感悟,“群众中间有坏人,我们的领导都被你们带坏了”“为官一任,不犯错误,但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前面还在针针刺“权贵”,到了收尾变成了一种为直白式的廉政说教,呼吁观众不要对所有官员盖棺论定,官员也不是每个都如此贪腐。
宋丹丹饰演的丹姐在第三个故事中,虽然夸张且毫无合理性地做了一天疯狂的“有钱人”,但到头来还是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甚至自己也点顿悟,有钱与没钱,“咱们不是互相逗着玩嘛。”在电影中这个篇章中,冯小刚在喜剧色彩上的把握明显看得出有些失控与失色。于是当起初设计的“有意思”找不着北了的时候,他干脆用了一段春晚式的大煽情来挽救最后的“主题”。所以结尾便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天的圆梦结束后,葛优专门在车上给宋丹丹点了一首歌《时间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然后丹姐一个人默默地消失在街道中,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这样的设计俨然跟当年冯巩在春晚小品中调侃朱军的《艺术人生》一样,“此处必定有音乐,必定有煽情,必定有泪点”。如此一来,“意义”看似再度给拔高了,但最后这段生硬煽情,却并没有煽到观众,反而让观众感到混乱——好不容易铺垫出来的讽刺与荒诞,被这段煽情彻底地冲淡没了影子。
二、春晚大猜想:冯导还能拿出多少干货?
猜想1:网络段子必须有
早些年,冯小刚与王朔一帮人创作喜剧的时候,互联网并不发达,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会涌现出成千上万的网络段子手。所以当年观众看冯小刚的电影,一大乐趣就是能找到很多原创性的段子,而这一直也是冯小刚在早期的喜剧电影中所坚持的。
只是这一次,对待网络段子的问题上,看似业界权威的冯小刚却没有排斥了。在《私人订制》中最后的结尾处,他以画外音的形式采访杨重。问他若拥有100万元、1000万元甚至1亿元时,他是否愿意将其全部捐出,杨重回答的是“愿意”;再问若有一辆车是否愿意捐出时,杨重则摇了摇头,“因为我真的有辆车。”这一幕来源于网络段子。电影中穿插的“表哥”“微博、朋友圈”“天价月饼”等也来自网络热点。对于一向重原创的冯小刚,如今在看待网络段子的问题上,态度倒成了 “网络有很多特别有智慧的笑话。我觉得这帮人是高人,特别高。”
而再看今年冯氏春晚,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诸如“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等等,冯小刚还来不及在电影中运用的网络流行语或许就会出现在了马年春晚中的某个小品或相声中。
猜想2:给英雄大唱赞歌
在《私人订制》中,宋丹丹饰演清洁工的一段,虽然电影轻描淡写,并未刻意放大,但观众看后也明白,郑恺之所以会免费帮丹姐圆梦,是因为当年郑凯掉进河里的时候,宋丹丹曾救过她。这样的故事,其实放在春晚上就是典型“好人好事”,甚至放大了讲,就是最平凡的英雄。
在历年春晚中,“英雄”永远是被讴歌的必备对象,如战场上牺牲的烈士,令人致敬的道德模范等。虽然在这部侧重讽刺的喜剧电影中,冯小刚并未刻意去凸显出自己的“英雄情结”与“英雄情怀”。但宋丹丹这样的“好人”“平凡英雄”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契合春晚的气质。
在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中,他的这股英雄情怀可以说得到了一次大爆发。深受新中国革命英雄主义电影影响很大的冯小刚也毫不吝惜对《英雄儿女》这部电影的喜爱,甚至他一度还想翻拍这部电影,认为“它是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一部电影。”有着如此情怀的冯小刚,在马年春晚“致青春”版块中想必一定会选取一两首经典的革命老歌,来追忆当年的青春,也许会是那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也许也会是“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猜想3:还是老一套的“主旋律”
《私人订制》中前三章故事只能算勉强一笑,最大的问题和争议出现在最后一章。四位主演用一种偏矫情的、带着公益宣传片风格的独白,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进行一番看似深刻、但实则突兀的道歉。对于这样富有争议性的设计,冯小刚的阐释是,一声道歉能够缓解很多社会情绪。似乎冯小刚这次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了一名“心灵鸡汤”导师,在勉强笑过之后,他用一种强加式的说教,呼唤着那些就是图个乐的观众要心有“一声道歉”。
用一种看不太懂,老套,甚至生硬的主旋律“道歉”来收尾,某种程度上,跟冯小刚眼下执导的央视晚会气质有异曲同工之处。历年央视春晚中,再有风骨的导演,最终还得“跪下”,终究绕不开、躲不掉那些高高在上的、说教式的宣扬,例如首当其冲的便是由主持人扯着嗓子、直白的说教呼唤着,要“常回家看看”、要“孝敬父母”,要“讲五美树新风”。
所以对于冯小刚,春晚之于他而言,或许也只能就那样了——还是逃不过的“主旋律”。虽然上任之初,他信心满满,敢对春晚审查说不,但前不久在访谈中,他却提前为自己年三十被骂造了一番舆论,说春晚改造很难,自己反倒被春晚改造了……想必,这是一种无奈。所以在冯氏春晚中,我们或许能看到的依然还是歌舞升平,讲不完的年味年俗,依然是按部就班,新意欠缺。
只是在此希望冯导别太较真,假如春晚成全不了自己,也千万别让它恶心了自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