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 > 第84届奥斯卡媒体评论

第84届奥斯卡:牵技术的手走艺术的路

2012年02月27日19:53
来源:天津网-每日新报 作者:于穆铭
《艺术家》海报
《艺术家》海报

  现如今,84岁的奥斯卡犹如一个时髦的老头,忽而拉住新技术的手,鼓吹特技、3D,在质疑声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忽而又老顽固复发,大谈理想情怀,抱住艺术的大旗,让新技术在颁奖典礼上颗粒无收。但回顾奥斯卡八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既有《星球大战》这样引领时代的高科技,也有《国王的演讲》这样的文艺范儿,归根结底就是一次次技术流与艺术流的碰撞和比拼。从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电影就一直是技术的领跑者,有意思的是,奥斯卡的主办方就叫做“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艺术与科学(技术)之争就此埋下了伏笔。黑白默片进阶为彩色有声电影,平面银幕变身为立体影院,无一不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视听技术对艺术的提升已毋庸讳言,但技术和艺术的真正区别在于,再高超的技术过一年半载,甚至十天半个月,也会被新的技术超越,但真正的艺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前两年,风头无两的《阿凡达》在奥斯卡的舞台上败给《拆弹部队》的情景仍旧历历在目。

  拿这次获得11项提名领跑奥斯卡的《雨果》来说,就是拉着技术的手往艺术的道路上走的典范。一方面,《雨果》采用了迄今为止最先进的3D技术跟踪拍摄并配以后期色彩渲染;另一方面,该片传达的就是文艺范儿十足的怀旧向电影最初的缔造者们致敬。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把当今最先进的电影技术CGI+3D移植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巴黎,回顾了着色、轨道和许多今天看来幼稚但在当时却是独一无二的道具和布景,向“电影魔术家”乔治·梅里爱致敬。电影用多个镜头回顾了经典电影《月球之旅》,最新的3D技术被用来向最旧的电影致敬,用技术去还原历史的层次和维度,引领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前进,更是电影创作手法上的改朝换代。3D技术时代,《雨果》恰恰用新技术让电影回到刚刚诞生的时代,换言之,马丁·斯科塞斯这次“3D虽然穿在身,心依然是艺术心”。

  同样套用新技术致敬艺术的还有哈扎纳维希乌斯的《艺术家》,影片讲述默片时代著名影星乔治机缘巧合遇到群众演员佩比,后者借助有声电影的崛起一举成名,而乔治则在默片与有声电影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坦言之,《艺术家》未必是入围最佳影片的阵容中质量最硬的作品,但在3D时代选择拍摄一部黑白默片,哈扎纳维希乌斯全身心投入黑白默片的世界并带来全新观影体验,这种执著本身就值得一尊小金人的嘉奖。

  天真的艺术青年们自然乐见奥斯卡的风往艺术方向吹,但艺术之风却是由技术这座山吹过去的。这次为了还原黑白影片的质感,导演哈扎纳维希乌斯请回了特吕弗的御用摄影师谢夫曼,影片套用了默片时代1.37:1的学院标准比例,以每秒22帧拍摄,再按正常24帧速率播放,人物运动都比正常的状态略快,以图达到精准还原的目的。

  奥斯卡进行到第84届,早已褪去了昔日的轻狂与偏激,艺术的归艺术、技术的归技术如今早已是奥斯卡评委们的共识。翻看今年的奥斯卡提名名单,那些动辄耗资数亿、动用诸多科技元素的大场面商业电影,基本上停留在最佳视效、最佳音响这样的技术类奖项,而无缘最佳影片和最佳男女演员。盘点2011年好莱坞的票房榜,《哈利·波特之死亡圣器(下)》《变形金刚3》这样的商业大制作在票房上驰骋疆场,在艺术奖项上却折戟沉沙。对比今年奥斯卡的提名名单,最佳视效奖提名:《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铁甲钢拳》《猩球崛起》《变形金刚3》,清一色的烧钱大片;而那些艺术性强、人文关怀味浓的电影如《生命之树》《午夜巴黎》《艺术家》《特别响,非常近》等则频频获得艺术类奖项的青睐。不管是黑白默片《艺术家》,还是使用3D技术的《雨果》,其本质都是回归电影本身,打动人心。技术与艺术交相辉映,却不能使彼此黯淡,这正是电影的奇妙之处。

  新报记者 于穆铭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