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电视 TV > 2012年央视春晚 > 媒体评论

辽宁日报:现在说小品没市场还为时过早

2012年01月31日16:45
来源:北国网-辽宁日报

  央视龙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缺乏影响力,观众印象不深,总导演哈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小品已没有市场,“在小品鼎盛时期,王朔、冯小刚都在做小品,但是现在他们可能都在做电影。现在小品已经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市场机制去推动它 (发展),所以到了春晚这种特殊节点,其实本身就很难。 ”

  小品真的要完成其历史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吗?在其发展历程中又遇到哪些问题,未来将走向何方?本报记者连日来采访了多位专业人士,他们对哈文所言“小品没有市场”均有不同见解。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通过对小品30年的客观分析,也理清了其发展脉络,他认为现在说小品没市场还为时过早。而曾执导过7次春晚小品、执导了电视剧和电影《武林外传》的著名喜剧导演尚敬则认为,小品将来的路会很艰难。

  本报今日推出系列报道——“探究小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第一篇。

  电视晚会催生小品

  追溯小品的历史,崔凯有发言权。可以说,因为崔凯的作品,人们认识了赵本山;而因为崔凯的理论,喜剧小品这门艺术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其作品,如早期的《十三香》、《对缝》、《相亲》、《我想有个家》、《过河》,中期的《红高粱模特队》和后期的《送水工》、《不差钱》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崔凯说:“追溯小品的历史,其实是有了电视晚会才有了小品,小品是喜剧艺术与电视晚会结合培育出的艺术形式。在1982年之前的《辞海》里没有‘小品’这个词条。喜剧小品的发展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也正是改革开放让东北喜剧小品风靡全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喜剧小品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种‘减压阀’,让大家在观看喜剧小品中寻求快乐。 ”

  小品曾分为四大流派

  崔凯告诉记者,最初的小品有流派之分,北京、天津一带的小品,可称之为“京津小品”。崔凯说,“京津小品”源于“化妆相声”,早期就是相声演员扮成各种角色去表演,耍包袱逗观众笑,最经典的是陈佩斯、朱时茂的作品。

  大家之后看到的早期冯巩的作品也是一个代表。而第二大流派是 “西北小品”,主要以郭达、蔡明、李琦为代表,在语言上以西北方言为主,例如大家看到的《产房传喜讯》、《换大米》等。

  第三大流派就是以严顺开为代表的“海派小品”,反映上海市民生活,曾在央视春节晚会上演出。

  “而影响最大的就是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喜剧小品。东北风格的喜剧小品主要源于二人转的丑角艺术,以人物性格为创作基础。如我早期的作品 《十三香》、《对缝》,当时仅次于《吃面条》。 ”

  崔凯告诉记者,当时创作《十三香》时完全是源于一个真实的偶遇,“1984年,我在沈阳音乐学院上大学,音乐学院门口有一个市场。我发现那里有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在卖十三香。这个小伙子一边卖一边唱,他唱一阵不唱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唱了,他说没有人买我唱啥?我说,你唱我买。于是,那个小伙子唱四句停下来,我就买一包十三香,我连去三天,买了一大堆十三香。《十三香》是反映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十三香》原来叫《如此竞争》,创作意图是抨击不正当竞争,揭示损人利己的不良现象,后来人们管它叫《十三香》。 ”

  小品势头逐渐压过相声

  大家可能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在春晚早期,相声的地位不可小视,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之后的《五官争功》和牛群、冯巩的小品都让人耳熟能详,在春节晚会上看不到相声就会感觉缺了什么。但是不知不觉中,小品的锋芒逐渐显露,相声逐年减少,小品逐年增加。

  尚敬对喜剧颇有研究,而且尚敬对央视春晚舞台并不陌生,从2002年到现在,他曾执导过7次春晚小品,《鞋钉》、《回家》、《打气儿》、《小站故事》等小品都是他执导的。此外,在2010年,由闫妮、殷桃主演的春晚小品《我心飞翔》就出自尚敬之手。

  谈到小品的发展历史,尚敬说:“当年的相声那样辉煌,但是小品之所以压过相声的势头,我认为还是因为小品有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更丰满了,而相声上电视之后,不如在小剧场的那般感觉。 ”

  另外,尚敬觉得那时小品鼎盛的原因也是因为其创作内容与时代紧密相连,其实喜剧艺术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符合大众的审美、找寻多样化的表达,还有关键一点,艺术创新非常重要,从情节的精巧编织、人物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这些都需要以宏伟的艺术抱负去探索。

  “东北小品”撑起鼎盛期

  崔凯告诉记者,在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退出央视春晚舞台之后,东北喜剧小品尤其是辽宁小品开始大幅度走向央视春晚舞台,从此一发不可收,占据了半壁江山。

  1990年,赵本山一走上央视春晚,辽宁小品就在那里生了根,每年的春节晚会要是没有辽宁小品,观众就觉得这台晚会没有味道。

  崔凯说,以赵本山为代表的辽宁小品是根植于东北特有文化的一种艺术样式,带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韵味,正是这种原生态的东北味征服了全国观众,甚至很多观众会说看春晚就是在看小品,这一阶段也可称之为小品的鼎盛阶段,一系列歌颂真善美、积极向上、抑恶扬善、代表草根文化、平民意识很强的经典作品相继出炉。 本报记者/肖 杨

(责任编辑:朱童曼)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