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12月26日报道 离春节越来越近,有关央视“春晚”的报道和争论也越来越多。有时闲下来浏览一下相关的消息,总体的感觉 虽然依旧很热闹,但也只是停留在表层上,说出个大天,无非是谁谁谁能上,谁谁谁给“毙”了,与“春晚”本身仿佛并无太大的关系。这其中,人们关注度最高的,当然是赵本山,可以说,这一时段的赵大叔,就是随便咳嗽两声,搞不好也会弄场“地震”的。可明白人终归还是有的,前几天,央视“春晚”的首任导演黄一鹤就放了一炮,话虽讲得有些不顺耳,却挑到了大筋,砸到了点子上。
黄老的中心意思,是说做电视文艺就要心怀百姓,不能从自我的好恶出发,要真正地了解观众喜欢什么。“春晚”跟一般的晚会不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里面包含着社会学、心理学等。观众累累巴巴一年了,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看电视春节联欢晚会,这里面有高兴的心情,也有积攒了一年的烦躁。节目如果全是隔靴搔痒的,他们又怎么能喜欢呢?因而节目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跟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观众也才能认同。黄老还说,不找准根本问题,不管是赵本山上还是陈佩斯上,都没有用,别说中国就一个赵本山,即便有更多的赵本山,也救不了“春晚”。在这里,我不想对央视的“春晚”本身作任何评价 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也不想对黄老的话进行过多的诠释,因为他已经说得很清楚。我只是觉得,黄老言论的核心,所谈的仍是节目的创作问题,这不是央视能够解决的,更不是导演凭一己之力就能扭转乾坤的。
其实,关于赵本山上不上“春晚”,我已写过多篇小文。很多人都主张赵大叔真该好好地歇一歇了。可他呆不住,电视台好像也不忍心丢下他,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也没办法。我倒是认为,老赵既然有这个积极性,只要作品立得住,哪怕七老八十还能让大家伙开心,那就接着冲呗!北京人艺的于是之,不是临终之前还在舞台上引领大家品味那杯人生的酽茶吗?卓别林之所以成为大师,表演只是一部分,其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才是让他至今还“活着”的根本。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艺术家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起码我们可以追求之并努力实践之,而不应被愈来愈强大的所谓市场同化,那不仅是某一场晚会的悲剧,更是艺术的悲剧。
恰如黄老所说,“春晚”不是一般的晚会。正因为不一般,才会备受关注。而备受关注,自然也就有了引导和教化功能,因而,艺术家们在出手之前,是否要考虑一下,这不是某个人的堂会,也不是几百人几千人的聚会,而是十几亿中国人的情感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