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金陵十三钗》 > 新闻动态

编剧刘恒:为十三钗中的善与恶寻找最佳平衡点

2011年12月23日14:45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文/金喆
“中国第一编剧”刘恒(点击查看高清组图)
“中国第一编剧”刘恒(点击查看高清组图)

  刘恒是传说中的“中国第一编剧”,却深居浅出。

  《金陵十三钗》看完,众人皆称,张艺谋这次拍得好,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在兜兜转转拍了这么些年的商业大片后,他总算遇到了一个好剧本。刘恒此前和张艺谋合作过两部作品,《菊豆》和《秋菊打官司》,都是张艺谋的代表作。

  2008年春天,张艺谋找到刘恒,和他谈论《金陵十三钗》这本小说,并希望他能够改写成电影剧本。那时候,正是奥运会开幕式筹备得如火如荼的时期。张艺谋一方面焦头烂额的做着开幕式方案,一遍一遍的搭建,又一遍一遍的推翻自己。另一方面,张艺谋从奥运村开车回家的途中,路过刘恒的家,又屡次约刘恒谈《金陵十三钗》的剧本创作。“张艺谋真的是一个铁人,精力和体力极度充沛,如果是我,这么大的压力,早就不干了。”

  刘恒前后做过三稿剧本,整个剧本创作过程中,张艺谋请来原小说作者严歌苓加入,之后又请了50多位专家来提意见。“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不会让这么多人来看我的剧本,我没那么强的抗打击能力。”尽管如此,刘恒看完电影之后,仍然给出很高的评价。“拍出来的效果很好,剧本的拍摄文本更完美,整体的思维逻辑也更加缜密。”他的剧本不久之后也会发表,“大家可以看到有哪些是我剧本中有的,有哪些是导演后来加进去的。小说、剧本、电影,三者实现了一次完美的三级跳。”

  他提醒观众:“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电影中的平衡问题。其实去看一个导演的水平高低,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看他的平衡能力。这部电影中,张艺谋走了十几条钢丝,他都安安稳稳的走过来了。而我,协助他做好了某些重要人物和情节的平衡,其中最艰难的是与主旨有关的善与恶的平衡。”

  电影最终的成功是属于张艺谋的 他是电影艺术方方面面的行家

  尽管现在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拍得好,剧本做得好居功至伟,但刘恒却谦虚的表示:“没有严歌苓女士的小说,一切都谈不上,她的贡献至关重要。当然,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是张艺谋的成功,因为最后做出艺术选择的是他,电影毕竟是导演的艺术。”

  张艺谋多次表示,自己是一个不具备电影原创能力的导演,但刘恒却认为张艺谋是谦虚了。“他是行家。”刘恒完成剧本之后,张艺谋也自己增加了大量的内容,比如现在备受好评的第十三钗“陈乔治”男扮女装赴宴的桥段,这是刘恒的剧本里所没有的。当时,刘恒听说了这个桥段之后大力反对:“实在太夸张了,我当时还跟张艺谋说,这颗老鼠屎可能会坏了一锅粥。”结果拍出来的效果让他很诧异:“最后他拍得很好,还造就了高潮之后的一个小高潮。视觉手段确实比文字手段更有弹性。首映那天,我看见演到这一段的时候,很多观众在抹眼泪。”

  刘恒与张艺谋合作多次,《菊豆》是根据他本人的小说《伏羲伏羲》改编,但在他看来,改编自己的小说和改编别人的小说,区别并不大。“不论原小说是自己写的,还是别人写的,都是在面对一个新的课题,要把纯文字转换到一种视觉系统里面去。”和张艺谋多次合作之后,刘恒很熟悉张艺谋的创作习惯,“张艺谋很理性,他是试探性的,出现了一个新的想法之后,他会提出来,然后让别人去否定他。别人不否定,他自己也会否定,不停地寻找平衡。”而刘恒本人,在创作上,相信的是自己最初的灵感,他认为原始灵感具有极珍贵的价值。

  他从一开始,为影片定下的基调就是要尽量回避原著中的宗教色彩,因为假神父比真神父更能使影片集中注意力。“这本小说被导演看中,就是在于妓女替少女赴死的这个故事环节。我们对此做了大量的史料研究,南京的教堂规模都很小,难以成为独立的避难所。当时也基本上没有神职人员留下,大概只有22个外国人,包括一些外国公司的留守人员,医生,还有教师。这部电影的主旨是救赎,如果过于强调宗教和神职人员在其中的作用,就会让影片失去均衡感。”

  创作时几度落泪 结尾恰到好处

  虽然是“身经百战”的老编剧,但是在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题材,刘恒仍然是慎之又慎。对于他来说,影片改编最大的难题之一,在于“如何让妓女们心甘情愿的替小女孩们去赴死,这个逻辑性非常的重要。”在某段时间内,刘恒集中思想,在考虑整件事情的合理性。“导演经常会有一些灵感冒出来,我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我的灵感到了他那里,也是这种情况。彼此启发,彼此补充,但是最后的取舍在他那里完成。我们构思中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一切为全局考虑,不能因小失大。”

  对于影片现在的结局,刘恒很满意。在原著小说中,书娟最后在人群中找到了玉墨,玉墨已经整容,站在了军事法庭上指证日本人犯下的罪行,并且拒绝和书娟相认。这一段直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对于人性的摧残。“这是一个封闭性的结尾,电影的结尾是敞开式的。这个故事其实有无限的可能性,女孩们逃跑后是一个故事,妓女们去赴宴是一个故事,美国人约翰又是一个故事,卡在现在的结局这里恰到好处。”

  刘恒写《金陵十三钗》期间,曾经几度落泪。“李教官放在妓女那里托她们照顾的小兵浦生,他在临死前说,下雨了,麦子淋湿了。我们可以设想,他是农村孩子,肯定是因为以前下雨忘记收麦子被爹妈打过,所以到临死了还记着这个。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战争中被摧残掉了。还有豆蔻,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本来应该是在家里宠着的,却已经要在男人之间周旋了,死得那么惨。还有就是玉墨,替女孩子们赴宴前的一个晚上,她和约翰告别,其实他们都很清楚,这是永别了。他们在短短的相处中,产生出了感情,但是不得不如此生死离别,这些都是悲剧的重要段落。”

  刘恒谈创作时的“平衡”问题

  刘恒是一个传统型的作家,他写小说的时候,用钢笔写在稿纸上,写错字,就打上补丁,二十多万字的小说,仍然是工工整整的一本。他在创作的过程中,最强调的就是故事的逻辑性,逻辑性直接与合理性挂钩。“有很多作品中,为了推进剧情的发展,有些人物忽然会做出和其性格不相符的事情来,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形式。”在刘恒看来,《金陵十三钗》是一个布满了地雷的题材,所以他从头到尾,一直在思索“平衡”的问题。

  •善与恶

  “我认为我对这部影片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握好了善与恶之间的平衡。这部电影,张艺谋要走过很多的钢丝,我帮他走过了这根最难的钢丝。电影里面有很多的矛盾冲突,妓女和学生之间,妓女和妓女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妓女和军人……当他们共同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人的善良本性被激发出来,直至牺牲自己去保全别人。人是善恶同体的,人类更是狼和羊的共同体,善恶的争斗亘古不变。但是,我坚信人类的出路在善良这一面。《金陵十三钗》有很大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最终是善良战胜了丑恶,而最大的丑恶是战争。”

  •文与武

  “我们都没上过战场,包括之前写《集结号》,必须依赖历史资料来完善想象, 我看过很多参战者的战斗日记,还有各种回忆录,必须用真实的材料来做参考。增加战争戏是导演的一个重要思路,需要展现战败者英勇的抵抗,但是规模又不能太过分,如果当时所有的士兵都那么顽强抵抗的话,南京大屠杀怎么会发生呢?反过来,如果表现抵抗的场面不充分不生动,也会失去平衡。到了最后没有跑偏,还要归功于张艺谋和他身边的助手们长期的努力。”

  •艺术虚构和真实历史

  “艺术虚构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平衡,大部分的创作中都会遇到,我是更倾向于接近历史事实的,尤其这是南京大屠杀的题材,更需要谨慎对待。我到长江沿线的教堂去走访,实地看一看问一问,就是这个目的。片中人物很多,像织网一样,网中人物有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但是所有这些人的故事,必须首先做到切实可信,同时仍然保持故事精彩的戏剧性,这也是一个平衡。”

  携手小马奔腾 刘恒老当益壮想圆一个梦

  写了这么多年的故事,刘恒在知天命之年选择签约小马奔腾,对于这个动作,刘恒有他自己的实际考虑,他说他想圆一个梦。

  “我加入小马奔腾肯定有实际的考虑,一个是我年纪比较大了,57岁了。写剧本是非常耗费精力和体力的事情,所以我选择一个有实力、有抱负的公司,把自己残存的资源寄托在小马,用自己的资源选择最恰当的项目,用最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它,争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新的收获,这是我跟小马合作最初的出发点。小马奔腾是一个很年轻的公司,我对它充满期待,我希望自己这个残存的创作资源和残存的智慧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它的能量,不光使小马受益,也使我个人受益,更好一些使我们整个电影事业受益,如果再大一点使我们民族的文化受益。我觉得即使我做不到这一点,小马奔腾一定可以做到。因为它用自己的感召力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导演、优秀的编剧以及优秀的经营者,我觉得在这些年轻人的努力下,我也会焕发第二青春。还有一方面,我自己一直有当一次导演的意思,我希望用不多的资本,用好的阵容,把我想表达的故事用我的导演手法展现出来,小马支持我的想法,现在我正在准备。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要请张艺谋做监制,让他给我幼稚的小片子做一回保姆和保镖。”

(责任编辑:李鑫)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