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中央音乐学院论坛 >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分析论坛新闻报道

2011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分析论坛入围论文介绍

2011年11月16日11:03
来源:搜狐娱乐

  排名按报名顺序

  作者姓名: 杨正君 星海音乐学院 教师

  论文题目:《结构性变速原则及其在边缘曲式中的表现特征》

  论文主题简述:

  由中国音乐理论家杨儒怀教授在深入研究西方曲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边缘曲式理论,在分析、研究音乐作品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将中国传统音乐中以“散-慢-中-快-散”的速度变化为基本结构组织逻辑,以曲牌联缀和板腔变化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思维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曲式结构组合原则,纳入到边缘曲式理论体系之中,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中大量中西结合的结构布局手法,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边缘曲式理论,并指导当代中国音乐创作。

  ---------------------------------------------------------------------

  作者姓名:王广宇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 教师

  论文题目:《勋伯格的五声性十二音序列与其在罗忠镕作品中的重现》

  论文主题简述:

  在1925年的作品《情人愿》(Der Wunsch des Liebhabers)op.27 No.4中,勋伯格进行了一种独特的序列划分,将五声音阶片段纳入十二音序列之中,并对织体和配器作出特别的设计,创造出一种想象中的中国音乐,一个在勋伯格音乐中独一无二的“异国情调”特例。《情人愿》同时显示出勋伯格的预见性。本文的第一部分探讨该勋伯格序列手法,第二部分指出该种手法与半个多世纪之后中国作曲家罗忠镕所运用技术的一致性。

  ---------------------------------------------------------------------

  作者姓名:安鲁新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 教师

  论文题目:论郭文景《协奏曲》的创作特色

  论文主题简述:

  郭文景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曾被《纽约时报》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其作品名扬海内外,其音乐创作也备受乐坛关注。本文对其《协奏曲》的创作特色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认为该作品的创作已走出作曲家以往的“川腔川韵”之风、及其浓重的戏剧性音响表现,而转变为一种抒情与浪漫、甚至带有异国色彩的音乐风格,反映出作曲家更加开放的文化意识。

  ---------------------------------------------------------------------

  作者姓名:张舒然 上海音乐学院 在读本科生

  论文题目:变奏形式与结构力的新道路——析安东•韦伯恩《钢琴变奏曲》(作品27号)

  论文主题简述:

  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1886—1945)作为新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风格形成了鲜明的特性与先锋性。他简洁凝练的创作特质,与在序列音乐领域中的开创性探索,成为了二战后先锋派音乐发展的指向标。《钢琴变奏曲》(作品第27号)是他作品中唯一的钢琴独奏曲,具有重要地位。充满韦伯恩式高度逻辑和艺术性的结构主义风格。本文聚焦韦伯恩《钢琴变奏曲》,通过对相关中外文文献的阅读以及对作品的分析,探寻韦伯恩对于变奏创作和音乐结构的重新理解与突破。由此,期待期待对韦伯恩已有的历史意义及定位有更清晰的认识。

  作者姓名:王桂生 山东师范大学 教师

  论文题目:曲式结构的向心力:再现原则与贯穿原则

  论文主题简述:

  本文在对杨儒怀先生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以后,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然后从曲式结构向心力的角度,探讨了再现原则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贯穿原则。贯穿原则与再现原则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贯穿原则虽然不是构成曲式划分的重要依据,但它却是曲式结构向心力的必要保证,其与并列、再现、循环、奏鸣、分章等原则一样普遍存在,不可或缺。

  作者姓名:陈俪月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 教师

  论文题目:音•色叠响——浅析《火之岛II》

  论文主题简述:

  梅西安是20世纪最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之一。他既是著名作曲家,也是出色的演奏家、杰出的教师和理论家。对于20世纪下半叶欧美风起云涌的音乐技法革新浪潮,他既是参与者也是推动者。但梅西安的音乐创作从不会沦为单纯的“为技术而技术”,而是能够较好地与作品的演奏效果与可听性结合在一起。他的钢琴曲《四首节奏练习曲》中的最后一首《火之岛II》即是比较典型地的体现了以上特点的一首作品。本文即通过对它的曲式结构以及音乐中“色彩性”的体现之分析来阐明这点。

  ---------------------------------------------------------------------

  作者姓名:卞婧婧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博士研究生

  论文题目:变奏中“显性”与“隐性”的互通——八板曲牌的“板式变体”变奏思维在两首作品中的应用

  论文主题简述:

  “板式变体”的变奏思维,是八板曲牌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的变奏思维模式。中国当代作曲家以此来构思作品时,常显现出对变奏思维的多重应用,并从“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对音乐创作产生影响。一方面“显性”体现在音乐表层的旋律基础上,即保留八板曲调结合变奏思维结构乐曲,在音乐的表层音响上塑造八板风格;另一方面 “隐性” 则体现在音乐深层的变奏思维的基础上,即运用其它曲调结合变奏思维结构乐曲,在音乐的深层结构中蕴涵八板风格。两者通过形式化的逻辑方法构建不同的音乐作品,从而从多角度展示了中国传统曲牌与当代作品、中西音乐文化与结构技术间的联系。

  ---------------------------------------------------------------------

  作者姓名:魏明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 硕士研究生

  论文题目:杜鸣心对于音程结构力的探索与实践——《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音高写作逻辑解析

  论文主题简述:

  本文以杜鸣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为分析对象,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分析,揭示出作品内在的写作逻辑是通过“核心音程的呈示—主导动机的形成—主导动机的扩展”这样一种“音程式的成长”思维而实现的,并进一步分析出作品的深层结构依然是由主导动机中所包含的音程内涵所控制,由此总结出杜鸣心在创作过程中对于音程结构力的努力探索与成功实践。

  ---------------------------------------------------------------------

  作者姓名:张 一 中央音乐学院 博士研究生

  论文题目:陈其钢《五行•金》的创作思维与音响组织方式

  论文主题简述:

  《五行》是旅法作曲家陈其钢20世纪90年代末的代表作品,全曲以五个短小乐章的形式分别对中国传统物质观中的“水”、“木”、“火”、“土”、“金”进行形象的塑造与描绘,作品以创作手法的精准巧妙、音响构成的丰富、以及布局结构的严谨体现出作曲家对于大型管弦乐队音响表现力的深入探索与挖掘,以及他对待音乐创作一贯秉承的严谨态度。本文选取第五乐章(Métal)进行较细致的研究,试图观察作曲家独特的音响处理手法,并进一步探讨他是如何将西方的作曲技术合理、有效的运用在自己所要表现的音乐内容中。

  ---------------------------------------------------------------------

  作者姓名:刘力 中央音乐学院 硕士研究生

  论文题目:结构内多层性音响思维与材料组织的统一与变异原则——《川崖悬葬》创作思维探究

  论文主题简述:

  此文论述了郭文景在他的交响诗《川崖悬葬》中是怎样从民歌材料出发,通过对材料的统一与变异的处理,创造出多层性音响。并通过结构、统一与变异原则、多层性音响织体三方面的相互依托与影响的关系,再配合创作题材背景,找出作曲家的创作思路,最终真正认识多层性音响本身及它的思维。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