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2011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 > 新闻速递

穆蒂献音乐节闭幕演出 穆式旋律绝无赘述之音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李红艳
2011年10月31日09:03
穆蒂


  凝神静气,当意大利指挥大师里卡尔多·穆蒂轻轻挥动指挥棒的一刹那,美妙的旋律缓缓流出……

  昨晚,保利剧院,曾两度与北京乐迷失之交臂的穆蒂,率领上海交响乐团为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华丽收官。

  此次演出的曲目由穆蒂精心设计。首先奏响的是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在某些地方做细微的延长音处理,在每次强音之前做了充分的铺垫,使音乐更加深邃有力,穆蒂对这首乐曲的处理尽显“穆式”风格。

  随后是马勒《旅行者之歌》,由女中音阿丽莎·科洛索娃担任独唱。由于身体不适牵连了嗓子,她不得不每唱完一个乐章便俯身端杯饮水。不过,她的金嗓子还是那样悦耳动听、深沉幽婉,将马勒作品的悲剧色彩传达得震彻心扉。而她身旁的穆蒂,则变得轻柔之至,竭力配合她的歌唱,这也正好将穆蒂指挥棒下的歌唱性优势发挥无遗。

  下半场是莫扎特的“朱庇特”交响曲,这是作曲家最后一部交响曲,一部巅峰之作。据说马勒在1911年5月弥留之时,嘴里吐出的最后一个单词便是“莫扎特!”想着这样的背景,便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穆蒂指挥棒下流淌出的生之灿烂与逝之悲伤。

  坐拥当今意大利最顶尖指挥家宝座的穆蒂,其气场之强大令人惊讶。当他走上指挥台,伸出右手,停顿数秒的那一刻;从他稳健的步伐,以及那仿佛雕刻一般的笔挺背影上,他的实力便显露无余了。在他棒移声起、舞动双臂的瞬间,音乐的灵魂便呈现在观众面前。

  穆蒂有着精确而富有表情的指挥手势,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把乐队牢牢地“抓”在手上。他的每一个手势、动作,无论是身体前倾与乐手“对话”,还是略微屈膝酝酿“爆发”,都干脆利落、潇洒稳健、松弛优雅,少一分则浅,多一分则满,如果连缀起来,分明是一幅线条简洁、笔触细腻却又气势昂然的山水画卷。

  每一曲结束,穆蒂都会下意识地将其实并未凌乱的头发向脑后理一理。他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那就是不时地向左右转身90度,以便更明确地指挥左右手的提琴声部。每当这时,他那标志性的罗马式大鼻子便轮廓鲜明地“停”在空中,显示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在热烈而有节奏的掌声呼唤中,穆蒂四度上台谢幕,最后一次甚至朝观众做了一个可爱的“拜拜”动作。他和乐队终究没有返场,也许是他身体累了,不过很多观众更愿意这样解释:这是一场完整、完美的音乐会,恰到好处,意犹未尽,多一曲倒显赘述了。

  人物特写

  穆蒂:我从没看过《哈利·波特》

  29日中午,里卡尔多·穆蒂乘坐的班机抵达首都机场,这位70岁的指挥大师生平第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

  三个小时之后便是媒体见面会。冷峻、严肃,眼睛里闪烁着睿智,穆蒂看起来如此高不可攀,只是眼角和眉梢间有一点点倦容。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让他显得那么有型,让人不禁想起他年轻时的美誉——花样美男。

  也许是因为今年2月3日的那次受伤,在座很多人牢牢盯住他的面庞。那一次,穆蒂在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排练时突然晕厥,从指挥台上摔了下来,额骨和颊骨受到了损伤。后来,医生为他修复了面部组织,并在骨骼部分安装了永久固定板。当然,这一切如今在穆蒂的脸上几乎不着痕迹。

  北京国际音乐节曾两次邀约穆蒂来演出,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这一次,虽然其间也历经波折,然而最终穆蒂还是来了!

  “我真的想告诉北京观众,意大利人一直敬仰中国,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的历史。在北京这个伟大的城市,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演出,我会尽力展示自己40多年的艺术经验,以音乐之名,用音乐的精神让北京乐迷得到精彩的体验。”穆蒂说。

  穆蒂以不苟言笑闻名乐坛,不过当有人请他表达对北京观众的期望时,他还是忍不住笑了。“其实一直以来,当一个指挥家给观众讲那些套话时都是愚蠢的。”他坦白,“我在世界各大城市说的话都是类似的,不过,我永远不会说‘我呆一天明天就走’之类的话。”

  见大师容颜大悦,现场有人忍不住说出了一个大家的共识:穆蒂容貌颇似电影《哈利·波特》中的斯内普教授,而且他们同样手中握有魔棒……

  “斯内普是谁?”穆蒂一脸茫然。听过翻译的解释之后,他笑了,“我没看过任何一部《哈利·波特》电影,而刚才的提问又让我多了一个不去看的理由。”话音未落,他又面露微笑:“因为我可不想去看一个长得跟我很像的人!”

  乐评

  为马勒点燃一炷香

  1911年5月18日晚上11点,古斯塔夫·马勒辞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令人意外地轻呼了一声“莫扎特”。于是,莫扎特的名字竟成了这位伟大作曲家的最后遗言。

  一百年后的北京,当北京国际音乐节将全世界的音乐家们召集起来,共同用音乐纪念马勒逝世百年时,应邀来指挥闭幕音乐会的意大利指挥大师穆蒂主动提出一定要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因为“要让在天上的马勒如愿听到莫扎特的音乐”。

  于是,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历时25天多达23场的演出,以莫扎特的音乐为最后的终止。指挥家独具匠心的安排,使这届音乐节成为了在“马勒年”对在天上的马勒送出的最令人感动的纪念。

  1902年1月31日,在写给阿尔玛的信中,马勒说,“终有一天,人们会分清好坏,识别优劣,我的时代终将翩然而至。”短短9年后,马勒告别尘世,他没能活到属于自己的时代到来之时。

  今天的乐迷何其有幸,见证了马勒如日中天的时刻。这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了他的11部交响曲、4部声乐套曲和1首室内乐,如果说这些音乐是他赠送给乐迷的一份大礼,那么闭幕式上的“朱庇特”,就是今天的人们为马勒点燃的一炷香。(徐尧)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