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金马奖提名争议:“软件”评选何所谓标准?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列孚
2011年10月08日20:13
<a href=
《让子弹飞》获金马奖多项提名又引起争议


  《赛德克-巴莱》获十一项提名、《让子弹飞》获九项提名、《钢的琴》获七项提名、《桃姐》获六项提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获五项提名……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入围名单揭晓,毫无例外地又引起一番争议。

  人们总喜欢用某奖上一届或再上一届的获奖影片及入围影片与本届获提名影影片进行比较,因而也就很容易对此进行质疑,甚至怀疑评委会的正公性或偏向性,并进而指,奖项入围标准模糊、含混、不清楚等等。到了颁奖礼举行、得奖者得意忘形之际,另一番质疑声又起,又提出好多为什么甚至怀疑是否有什么内幕?

  我参与过多个、多届各种电影评选,对此应有一定发言权。

  事实上,最多人忽略的是,每一年的产品都不一样,而应届评选也只能就该年度产品进行评选,而不可能拿已经产生的了的过去的得奖作品与之进行比较。换言之,这是相对情形下的评选。再就是,每一届的评委成员也不一样,因为这是由人组成的评委而不是由机器或电脑构成的评委会,而每个人的审美、爱好与要求标准肯定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因此,电影评选也就不可能以量化式标准进行评选。用最直白的说法就是,这是以“软件”进行的评选而非“硬件”进行评选。明白此,就会晓得为何不可能有所谓的标准?

  有人以姜文(在线看影视作品)的前几届的《太阳照常升起》与他这次获提名甚多的《让子弹飞》进行比较,指前者是属文艺作品却只获得一项“最佳剪接”这个技术“小奖”,因为“在姜文眼中这部片文艺浓度抵得上十部《让子弹飞》”。因此就质疑本届金马将是否是票房作标准?并由此指出金马奖在票房与艺术之间游疑不定,没有一个标准。首先不说论者以代入式臆测姜文的“眼中”,他又可否能够代入式地以姜文的眼来看《让子弹飞》呢?同时,也有人以《让子弹飞》没有获得任何一个“有影响”大奖而竟获金马奖九项提名,这是否属于“爆冷”?从而质疑金马奖本届评委水准。此说又忽略了每一个具历史奖项的传承和独立性。金马奖已有近半个世纪历史,从来就不以因为别的奖项而受任何影响,尤以同为中文电影奖项中,金马奖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奖项,她为什么要看别的奖项结果而进行评选?这是毫无道理的。也有人指,《最爱》只获得一个“最佳女配角”提名很不公平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获提名如此之多是“凑数”,“反观艺术成分颇高的《最爱》”则“仅获一项提名”,也在质问金马奖评委“到底是向票房看齐?还是向艺术看齐?”因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在台大卖。所谓的“艺术成分颇高”又能否代表更多人的看法而非这位论者的个人看法?

  电影欣赏与评论基本上都属比较主观的个人观点。因这涉及到除了上述个人审美、爱好外也与个人阅历、观影经验有关,特别是对大众电影(即类型片)与小众电影(即文艺片)所涉猎的范围程度广泛与否有关(即是说看片是否够多、够广)。

  事实上,从第48届金马奖提名入围名单看,算得上是“顾及”(如果有这样因素的话)各方面的平衡了。如《钢的琴》,照某些质疑的朋友所说,该片票房也不高,但也和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扬威的《桃姐》一样获七项提名,获最佳男主角提名的王千源知名度比起在获提名名单中的任何人都要低得多,虽然他曾在本届东京电影节上凭该片获最佳男主角,但仍获本届金马奖评委所肯定,这如又如何能对“到底是向票房看齐?还是向艺术看齐?”的疑问作出自圆其说解释?事实上,作为评委,基本上能够被影片所打动的,都会作出基本的肯定,剩下来的,就是在具体的规定的议程规章制度内进行逐项角逐了。王千源与叶德娴这样的基层角色同样在本届金马奖均受到关注,《钢的琴》受到与《桃姐》一样的关注,也许就反映出本届金马奖评委们的视野未受到局限。

  个人未曾看过《赛德克-巴莱》。该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原本期望甚高,不料却铩羽而归,一个奖项也没有。该片耗资六亿新台币(约合1。5亿元人民币,和《让子弹飞》差不多),令对此抱有厚望的台湾电影人感到失落。应当承认,该片获得如此多的奖项提名,或多或少会因此对该片作出某些“补偿”也说不定。我想,这也许就是中国人所常见的某种“人情味”情绪在起作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确实在台湾引起类似《海角七号》那样的热潮,尽管有些评价未如像对《海角七号》那么高,但是,对本土影片的兴起并形成持续性发展局面,台湾电影人感到需要再接再厉,完会有可能。事实上,近二十年来,台湾电影的人文化追求一直未曾间断过,这是不容否定的。不论在香港或内地,许多人对台湾电影兴趣能够保持持续性喜爱的原因之一。故而,作为本土的金马奖,对台湾电影有某种偏好,也属人之常情吧?

  说来说去,电影评选的的确确就是非常个人的倾向,无定一标准也不可能有。因为没有人可以制定、规定,每一年的作品警匪片拍多少部、喜剧片拍多少部、武侠片拍多少部、爱情片拍多少部、写实片拍多少部、文学改编作品拍多少部——然后在这样的规范范畴内进行评选。如果能够这样,就会有所谓的评选标准了。但,这可能吗?

  列孚(香港资深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