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201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剧评集锦 > 剧评集锦

2011青戏节:《小社会》自说自话,有谁在听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李亦燃
2011年09月13日17:37

  一句话点评:自说自话是提出问题的一种方式,但未必可取

  上海民间的草台班带着《小社会》的第一卷和第二卷来到了北京,这是一次尝试性的结合,分上下半场,我由于忘戴眼镜,所以坐在第一排,以便能看得真切一些,但看至一半,我突然便有些后悔,其实坐在后面,模模糊糊地看或许会更好,因为有些事物一旦看清了,便会千疮百孔。

  草台班是野路子,我素来喜欢野路子,其优势是不受束缚,能天马行空。但这也的确是相对的,因为戏剧中一旦所谓的自由多了,同样也会限入另一种语境,受尽自由的束缚。《小社会》的内容用当下的流行词来解读,两个词最贴切。一是“苦逼”,二是“悲催”。 几个演员分别饰演他们所熟悉的不同人物,乞丐,捡破烂的,妓女,这些底层的人物展示这浮华社会下的各种苦逼状态,生活无一不例外的悲催。

  整场演出中充满着无休止的控诉和愤怒,大量的排比句呼啸而来。看似是将现实提纯,其实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表现形式也过于自说自话,但遗憾的是不知有谁在听?在对于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知上,并无多大高明之处,更没什么创见性的意见。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中,我们听到的抱怨声太多太多,已经演变成为了一种牢骚。这样的牢骚低级并且无用。由此可见,当代的创作者太不懂幽默了,其实讽刺是一种高级的牢骚,远比控诉来的到位的多。

  《小社会》的舞台呈现是一种离谱,当然,这样的离谱还远远不是离经叛道。草台班似乎是在蔑视戏剧的技术性,但这有一个前提,因为蔑视技术是要建立在征服与控制技术后才可为之的。犹如郑板桥所言的“难得糊涂”,不是说生下来就是个糊涂蛋,而是大聪明过后的另一种升华。

  我时常在文章中写道“我们需要的不是无休止的抱怨,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超越。”在一个时代中,戏剧只是众多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抱怨的太多,就会是去抱怨的意义,而变成了叫苦连天般的无病呻吟。也就是苦逼加悲催,其实细想想,没必要那样。

  《小社会》的布景是因地取材的自然制景,但是所承载的表演确实超自然的形式,这样的混搭是数次的改良后畸形的产物,加之格格不入的思想,沉浸与其中,那结果自然便是自说自话了。

  自说自话是一种方式,但是未必可取。在舞台的结构上,抽离与拼接,我不认为是这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尽管精神是有的,但太过粗糙,失去了质感。

  今天中国的戏剧氛围并不好,其原因是中国的戏剧质量更不好。放宽一些心态,严格一些要求,拉平一些标准,缩小一些距离,独立也罢,伪先锋也好,至少都得站住脚,给点怜悯,戏剧能不能进步还需看从业者本身。

  就此打住,因为自说自话的语言,再怎样重复,我也没有听到。

  特约评论员:戏剧拉灯(李亦燃) 剧评人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