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总动员2》剧照 |
对于影迷来说,尤其是对于喜欢动画电影的影迷来说,“皮克斯”三个字几乎就是优质动画的代名词。这个成立仅25年的公司作品其实并不是很多,但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受到广泛肯定和欢迎,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自身作品的精益求精的态度。远的不说,仅仅去年的一部《玩具总动员3》,全球票房就超过十亿美元,而且还获得了当年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提名。这种“叫好又叫座”状况的背后,是皮克斯对于自身作品的严格要求。
总结起来,皮克斯得以长期制胜的法宝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永远走在动画技术变革的前列。从1995年制作影史第一部3D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到1999年出品第一部完全数码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2》,再到2006年推出利用“光线跟踪”技术制作的《赛车总动员》,皮克斯每一次都在用最先进的技术来为观众创造最好的观影体验。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皮克斯在自己作品的内容上都是以真挚的感情来推动故事的发展。无论是三部《玩具总动员》里关于忠诚和友谊以及童年记忆的怀念,还是《海底总动员》浓浓的的父子情,以及《飞屋环游记》里的不渝的爱情和《机器人瓦力》的纯真等等,都足以打动观众。而这一点,恰恰才是皮克斯的“杀手锏”,也是二十几年来它能始终处于动画制作王者地位的根本原因。
不过,也许是“物极必反”道理的怪圈,皮克斯在去年经历了《玩具总动员3》前所未有的辉煌之后,在今年推出了这一部《汽车总动员2》,却成为皮克斯诞生至今口碑最差的一部。影片上映之后,在IMDB上的评分一度只有6.7分,创下皮克斯作品的新低。影片在北美上映后,首周表现尚可,但此后后继乏力,上映月余北美票房竟然未过两亿,甚至未达到第一部的水平,同样也是皮克斯作品中的新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一个自然是随着皮克斯作品的日益受到肯定,尤其是《玩具总动员3》的水准之下,人们对于皮克斯的期望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难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对待皮克斯作品。当然,这一点并非主因,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影片本身存在问题。本片从宣告上马之后就风波不断。本来这部影片是由原《料理鼠王》制片人布拉德•刘易斯单独执导,但在2010年初就有消息称本片的制作陷入困境,而皮克斯大佬约翰•拉塞特正亲自“修改”剧本。到了最后,约翰•拉塞特亲自接手,正式成为影片的导演。此外,皮克斯对于这部作品一反常态的在宣传方面的低调也令外界对于这部影片猜测甚多。按照约翰•拉塞特的说法,皮克斯一般是“没有特别好的剧本,不会开拍续集”,之前的《玩具总动员》系列倒是也能印证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不过,遗憾的是,在这一部《赛车总动员2》身上,约翰•拉塞特还是未能真正坚持这一原则。
本片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剧本的设置上。皮克斯选择这一部《赛车总动员》来开拍续集,也是有一定的深意在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近两年的动画片大多追求回归传统的情怀,包括皮克斯自己的《玩具总动员3》和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4》等等都是此种路线,此外尚有大批其它公司的作品也在跟风。在皮克斯看来,这种温情泛滥的类型作品俨然已经过时,要寻求一种新的方向,那就是加大动作戏的分量,追求更为刺激的视觉效果。于是便有了这一部《赛车总动员2》的大胆“创新”上。
说到创新,这一部《赛车总动员》在很多方面确实做了同第一部不一样的探索。首先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主角的更换。原本在第一部中风光无限的闪电麦坤退居次要位置,拖车板牙成为这一部影片的主角。与之相对应的是,影片也由一部单纯的赛车影片变为一部动作戏较多的谍战片,板牙也扮演了一个阴差阳错被错认为特工的角色,并最终成为解决敌人的关键人物。应该说,这一设置表面上看没有太大问题,赛车与谍战二个同样具有刺激性的题材共同交织展开,影片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不过,问题恰恰也就出现在这里,那就是皮克斯丢失了自己重要的一样东西:创新。这一谍战故事的设置几乎没有多少新意可言,“菜鸟变身超级特工”的故事也在好莱坞之前的影片中多次上演,甚至连憨豆先生都有此经历。影片开场一场戏更是明显的在模仿OO七电影的开场部分,虽然延续了皮克斯作品中一贯的“开场就抓住观众”的特点,却又是最为没有新意的一部,给人以皮克斯“技穷”的乏力感觉。
此外,这一次皮克斯在这一部《赛车总动员2》里采用的“双线并进”的方式并不讨好。一方面是闪电麦坤参加大奖赛的线索,另一个就是板牙误打误撞成为特工的线索,两条线索再通过麦坤与板牙之间的感情线连接起来。但从影片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双线并行”的叙事最终结果却恰恰是相互削弱,最终导致二者都不令人印象深刻。闪电麦坤参加比赛的过程,是最能展现本片角色特点的部分,也应该是最为刺激的部分,但三站比赛几乎都是草草了事,让人难以过瘾。在很多时候,这些比赛更多的成为影片展示当地风景和特点的流水账。而影片明显是将重点放在另一条主线上,谍战的情节里安排了更多的笑料和故事,但是最终却也因为新意欠缺而令人难以满意。此外,这种双线并行的方式还存在着一个登场角色过多过杂的问题,让观众在目不暇接之外有些费解的感觉。虽然这是出品方有着更多的商业目的的行为(影片在一些国家上映时甚至将一些角色修改为当地常见的品牌,比如在中国上演就有“龙哥”汽车出现),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影感受。
影片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动作与喜剧并行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不是说汽车不能玩谍战,不过在动作的展现上,这种“汽车人”的表现甚至还远不如那只会功夫的熊猫更出彩。看着影片中的汽车在玩什么空手道、柔道之类的动作,还是觉得表现力差了很多,远不如让他们玩赛车来的刺激。此外,皮克斯在此种影片中一贯擅长的笑料不断的特点在本片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体上找不到什么那种皮克斯的机智幽默桥段,甚至有些沉闷场景出现。重要的一点,皮克斯最为擅长的“情怀”在本片中未能得到充分展现,影片在表现麦坤与板牙的感情上远不如皮克斯之前的作品深刻,感人程度也就大打折扣。
客观而言,如果不是皮克斯的作品,本片也许会令观众满意,最起码在影片的视觉效果方面还是体现了当今世界动画制作的顶尖水平。而且,仅凭这样一部作品就认为皮克斯“乏力”也不厚道,不过,观众多年来被皮克斯培养起来的胃口如今可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就本片而言,缺乏新意的故事,有些松散的故事,还有相对肤浅的感情线索,都使得这部影片成为迄今皮克斯最令人失望的作品。
风之影(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