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历时11天的第十届大学生戏剧节落幕。综合评判参赛的35个剧目,评委们认为,模仿市场上成功的商业话剧是大学生在戏剧创作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但这种模仿却多流于表面热闹,缺乏把控能力和深刻的思考。评委们建议,大学生们不如诚恳一点,自己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不必着急。
今年的大戏节,90后第一次成了主角。“90后很少说‘我……我……我……’,而是更能将目光投向梦想与现实的抉择、生存的困境和困惑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本届大戏节文学指导陶子说。不过她也指出,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思考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学生们容易模仿成功商业戏剧的表达,比如模仿孟京辉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的表达方式,但支撑这种表达的思考却过于简单,内涵与形式上的反差就让作品看着很不舒服。”北京剧协副主席杨乾武说。
相比之下,摘得最高奖——金刺猬奖的浙江师范大学阿西剧社作品《再见彼得潘》却给人真诚的感觉。难得的是,阿西剧社2009年就曾摘得大戏节一等奖,当时的获奖作品《沧海月明》和这次的《再见彼得潘》,均出自学生编剧李维肖之手。“能被评委评价为真诚,我想是因为我写东西的时候不是从思想主题出发,而是从情感出发,把故事讲出来,再赋予它思想。也许,这就是命题作文与自由发挥作文的区别吧。”李维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