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赖声川创意及导演艺术高级研修班 > 赖声川研修班新闻速递

赖声川:保持创作的神秘源泉就是“放下自己”

来源:杭州网-都市快报 作者:蒋瞰
2011年08月12日11:04
你为什么创作?
你为什么创作?

摄影 都市周报记者王飞
摄影 都市周报记者王飞


  赖声川杭州开高级班传授创意

  他的一个经验让学员琢磨了好久

  保持创作的神秘源泉就是"放下自己"

  走过青石砖小路,穿梭于葱茏林木,夏日蝉鸣时而独奏时而交响乐,鸟儿懒懒地停在树叶上打盹。中午时分,戴贝雷帽穿骷髅T的潮人、戴宽檐凉帽身着窄裙的淑女下了车纷纷往里头走。江南会的车位管理人员自言自语:今天开会的那个人肯定很有来头,这些车牌照都是不同城市的。

  见多识广的江南会工作人员说对了一半,这个人确实很有来头,但他不是来开会的。

  昨天下午1点15分,戏剧大师赖声川从后门走进,穿过早已对号入座、端坐等候着的学员,在一阵掌声中告诉大家:今天和明天两个下午的时间,两堂“赖声川创意及导演艺术高级研修班”,不是演讲,不是沙龙,就是讲课,我讲你听。

  抬梁式框架木结构建筑,山字形的硬山顶将整个屋子挑得很高、通透,但又将屋外刺眼的阳光挡了起来,一进这屋子,心就静了下来。屋子里一直盘旋着今晚即将上演的赖声川新戏《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的背景音乐,跳跃、富有动感的老式的木钢琴键盘音。

  赖声川对这一环境很满意:远远超过我当初对讲课环境最简单的梦想,一下就和赖声川开头的话题挂钩:人要创造出“有机”的美感。

  正如赖声川之前所说,他希望通过这八个小时,把他所知填鸭式地告诉大家——30年作品的创作内容的形式和方向、创作方法、创作目标,进行系统传播总结,对其艺术美学、戏剧理论和创意方法进行全景阐述介绍,这就需要学生是已经在戏剧、传媒、广告等与创意有关的行业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士,这样才能赶得上进程。所以,你听不到热烈的掌声,也看不到欢乐的场面,一片知性的平静。

  【课堂内容】 形象又高深

  按照计划,昨天4小时的授课内容围绕“戏剧总论”和“编剧”两方面,赖声川以PPT教案和亲身经历相结合的方式,时而站起身,时而坐下抿一口茶,到了第二堂课直接坐在高脚椅上,以一种闲散的姿态来授课,再到音乐欣赏阶段时,《是否》《在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响起,赖声川开始在台上慢速来回走动,闭着眼似乎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从做戏剧的三个关键问题“why、what、how”展开去,赖声川用一个个叠加的三角形来解释“佳构剧”(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戏剧样式,特点是运用雕琢的布局、离奇的情节和紧张的场面,以激起观众的兴奋情绪,偏重追求剧场效果而忽视思想内容),短直角边代表“下降情节”,长直角边代表“上升情节”,斜边代表“冲突”,而这样的三角形越多说明剧情越复杂,“我的剧本一定用一个很清楚的图形来表示情节走向”,学员们为这样的形象示意纷纷点头。

  而在谈论戏剧的“两种主流结构策略”时,赖声川选择用歌声来说话。苏芮版本的《是否》响起,赖声川跷起了二郎腿,神色舒张,点头打节拍,学员跟着轻轻和。不过,赖声川的目的不是集体怀旧,只是想告诉你,大部分的流行歌曲和戏剧是一样的,先描述,再情绪上升,再收尾,属于AABA一型。

  接下来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则是AAAAA的民歌结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有一种过瘾的自由感。而引申到戏剧,就是无论何时都觉得好看,都有可读性。

  【课堂纪律】 赖老师很满意

  走出课堂,48个学员在各自的领域里,个个身怀绝技,报业老总、专业学院学生,而在这个课堂里,他们都是赖声川的学生,只是手持笔记本、iPad,条件好了许多。

  获得快报免费名额的石佳忙不迭地在传统纸笔和高科技中游走,时不时还要举起手机留下赖声川的身影,她说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在《新暗恋桃花源》中饰演小护士的赵兆掏出一个学费信封,“虽然我和赖导还挺熟,但花这点学费来听课还是超值的,他说的也许不是很激情澎湃,却能影响人很长时间”。而作为资深粉丝,赵兆明显感觉到这个课程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找不到笑点,这不是说赖导讲得不好,而是他设置了门槛,比较深。

  当然,这个成年人的课堂总少不了俗事公务,压低声音出去打个电话,托着腮帮眯会儿眼,但这些在赖声川看来都不是问题:这么热的夏天,大家都很专注,提问也很有水平,看得出来都有经过思考。而和北京场相比,赖声川感觉专业从业人员多,学生要少。

  最让赖声川欣慰的是,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次听课的机会。从某种程度来说,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这是一个现成的社交机会。在仅有的15分钟课间休息中,学员们扎起了小堆,在蝉鸣鸟叫的江南庭院里畅聊人生和理想,“如果手端一杯红酒就更好了”有学员小声说了句。

  4个小时,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不过,今天下午还有一场,赖导将重点就导演、即兴创作两方面展开教学。

  【课堂交流】 学员纷纷提问

  如果说前半段光是老师讲课学员听课略显沉闷的话,3点半,第二堂课刚一开始,有学员带头举手,并起身提问,赖声川当即表示先来个问答互动,氛围开始活跃了点儿。

  做外贸的刘小姐第一个提问,向赖声川诉苦:我觉得这个世界不需要我了,我不知道说这些话干吗,工作和生活都遇到了瓶颈。

  赖声川以他一贯的儒雅轻微一笑,表示这“太正常”了,因为当遇到负面情境时,其实是最正面的。用他的“智慧与方法”论来解释,这个时候不需要用方法来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是用智慧来让自己放宽心。“这样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少了我,少了我的戏,世界一样很美好啊,于是我就平静了”。

  作编剧的快报读者石佳的问题是:我觉得你是医生,一直在为我们医病。我在创作过程中一直在利己,都是从童年经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但你又说保持创作的神秘源泉是“放下自己”,我就矛盾了,连自己都忘记了,怎么去创作?

  赖声川笑问:我是医生?那你们都是来挂号的病号?对,你不可能借别人的灵感来创作,题材必须是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你把“动机”和“题材”搞混了。

  编导出身的蒋先生的问题正中赖声川下怀。他说:“我做了很多命题作文,我的动机都是别人给我的,如何转换?陪我看电视是命题作文吧,你如何转换成自己的?”

  赖声川正好拿自己得意的作品——2009台北听障奥运会来说事儿。为准备这一场奥运会,赖声川采了好几个样。在和众多听障人士交流过后,一个下午就拿出一条广告词:“这是一块美丽的土地,用心,什么都能成,你就是力量。”

  读者反馈

  得到快报免费听课名额的三位读者作为“快报嘉宾”并排学习,编剧出身的石佳听完后给本报写了满满一页纸,“赖导如名医般”开了一个处方给我,便是“忘我”,“忘掉自己”是通往神秘源泉的渠道,找到创作时的“动机”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这样的舞台剧是可以赠与观众的礼物,反之则是垃圾。

  媒体从业人员陈欣文感慨颇深:“你为什么创作?”下午的前半节课,赖声川都在问这个问题。其实我也很想问:我们为什么做新闻?后半段课,赖声川都在分析戏剧的结构。有句话很有同感,戏剧来自对人性深刻细致的观察和理解。

  学建筑出身的胡臻杭:我是做舞美的,一开始好像有点没进入状态,但听着听着觉得还蛮受启发的。赖导说动机和观念很重要,这是个大而化之的道理,谁都懂,但赖导这么说出来,让我看到将一件事情做成,要有很多方面。而且他后来还以台北听障奥运会来举例,那些精致的舞美很对我胃口。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