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好莱坞频道 > 《哈利-波特7》,哈利波特7 > 最新动态

《哈利·波特》终结篇:一起成长的青春纪念

来源:南都娱乐周刊
2011年08月04日15:59

  2001年,我们在学校里,无忧无虑地看着那个叫哈利·波特的男孩玩着游戏,2011年,我们逐渐失去对社会的信心,而《哈利·波特》,也在这一时刻终结。这是与我们成长同步系列电影,男孩的长大,风格的黑暗,与我们息息相关,8月4日,最后一部《哈利·波特》国内上映,让我们一起纪念这个伴随我们成长十年的童话……尽管,它早已不再是童话。

       
  2001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002年《哈利·波特与密室》 2004年《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 2005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2007年《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2007年《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2009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2010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2011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十年的历程,就这样走到了一个终点。这确实很感伤,但我们没有让这种情绪影响我们的工作。”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重要的十年。所有时间都在一部电影上,我真的会非常怀念它。一切都是从这里起步。”—鲁伯特·格林特

  “这是一个非比寻常的经历,我们原以为只要拍摄一年,但没想到一下子就拍了十年。” —爱玛·沃森

  “哈利”系列不凋不败,我们的青春妖冶如火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一路走过十年。他们的形象已因他人留下的回忆而变得丰满完整。但最后一些人纷纷死去……青春剩下了什么?剩下了哈利他们吗?还有历史给予他们的记忆和改变。

  记得当时年纪小—多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又包含了多少人对青春的叹息,时光不会改变,但是人们却在时光中衰老。我们缺少哈利式的青春,也许那比大部分人都要丰富而残酷—我们不曾在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失去父母,不曾靠母亲伟大的爱成了驱散魔头的英雄,不曾发现自己其实是个巫师并且需要魔法的教育。不曾和恶势力争夺魔法石,不曾和几个同岁的未成年对付一群成年的食死徒,不曾目睹自己最尊敬的人的死亡……太多的不曾,但是从来未曾抱怨自己人生不丰富。那是因为,我们曾和哈利在一起青春过。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在他的学校生活中找到自己校园生活的影子—我们曾和他一样,在不喜欢的课上发呆甚至瞌睡,讨厌某个老师,尊敬某个教授。和朋友吵架,气愤过后就后悔想该要如何去和好;我们曾经为应付作业而熬夜伤神甚至去抄,我们曾经为友谊危险而焦虑难过,我们曾经为情窦初开而幻想和沉迷……甚至我们现在,仍然和他一起。我们也曾一起暗恋过某人 ,最后殊途同归。

  看过“哈利”系列电影后,原来那些一直被忽视的印记就在眼前。导演一步一个脚印的让角色走到了最后。他们改变了,所有人都改变了—有人长大,有人老了,有人诞生,有人死亡,有人继续往前走,有些人却只能原地停留……《哈利·波特》系列带来了一个时代,时光仍在流走,我们的青春不凋不败,我们的青春妖冶如火。 文_莫小邪

  十年《哈利·波特》

  电影与影迷各自的沧海桑田

  《哈利·波特》完结篇与第一集正好相隔了整整10年,10年过去,这一系列电影也俨然有了自己的生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与变迁。2011年的最后一集,与2001年的第一集,早已有了天壤之别。与它一路相伴走来的哈迷,在这10年间也经历了自己的沧海桑田。电影与影迷,相互映照了各自的成长。 文_董铭 小玉

  沧海桑田之电影变迁

  角色复杂化

  《哈利·波特》的前几集服从于传统的儿童电影,正反方的角色相对明确,性格也单纯直白。哈利三人组的友情,贯穿整个系列,不曾有太多变化,仅仅在《死圣上》中因为爱情的困扰,出现了小小的裂痕,但立刻就弥合如故了。相比之下,小天狼星、斯内普和邓布利多这些老辈配角,在角色刻画上更趋于复杂化,小天狼星到底有没有出卖哈利的父母,邓布利多为何一直倾力保护哈利……第四部之后已不能用简单的正邪来解释。最让人爱恨难辨的角色,非斯内普莫属,这个阴郁偏狭的男人从第一集开始就欺负哈利,直到最后一集完全剖析内心时,才发现他对哈利感情的复杂和真切。悲剧性的人物造就了戏剧化的情感波澜,观众也借此来反思自己的善恶观,毕竟不是童年时简单的“二元对立”了。

  剧情多元化

  打造一个奇妙的魔法世界,这是罗琳和导演们的创作核心。每一部《哈利·波特》电影,有一套独立完整的剧情,前几部线索简略单一,导演把心思更多地花在魔幻世界的渲染上。在电脑特效的帮助下,魔法学校里传授这分门别类的咒语,千奇百怪的道具、巨人、精灵和动物粉墨登场。随着《阿兹卡班的囚徒》的登场,哈利身世这条线变得愈加重要,片名上的主题逐渐沦为副标题。哈利和伏地魔的决战,就像嵌入肉体的灵魂碎片,总给人摆脱不掉的压抑感,伴随着青春期的迷茫和惶恐。逃亡成了后面三集中的主要情景,对于魂器和哈利额头闪电疤的解密,本就是整个系列最关键的剧情推动力。而友情和爱情,一直是《哈利·波特》系列中最坚守的温暖。

  主题成人化

  总体上,《哈利·波特》系列是朝着哈利与伏地魔的恩怨发展,具体到每一集电影里,还是围绕着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展开。在片名上就可以看出,从“魔法石”的初识魔法世界,到“密室”的奇妙儿童探险,再到“阿兹卡班囚徒”揭开哈利悲惨的身世,逐渐进入成人电影的思维模式。“火焰杯”貌似回到了校园生活中的魁地奇大赛,背后却是一场伏地魔策划反击的大阴谋。更不用说“凤凰社”和“死圣”中正邪双方的复杂关系,只有成人化的影片才会着力渲染生死的考验和内心的纠结。在前四集的儿童世界里,哈利所受的欺负不过来自于麻瓜表哥、姨父姨妈,以及盛气凌人的马尔福,都能用儿童的方式进行“反击”。可到了后面几集,他就要面对与现实世界中一模一样的权力斗争。所幸的是,此时的同龄观众们,也已经长大成年了。

  风格黑暗化

  随着主题的沉重,《哈利·波特》系列的风格和基调越来越黑暗。前几部色彩明亮,欢快的校园生活,无忧无虑的探索,魔杖和飞帚,满足了观众对于魔法世界的好奇心。可到了争夺“火焰杯”时,这些都沦为了伏地魔复活的铺垫。随着塞德里克的惨死,针对哈利的阴谋浮出水面,整个系列在基调上彻底转折,完全滑向了黑暗面。在小天狼星的警告声中,恐怖的气息笼罩在整个霍格华兹上空,食死徒和摄魂怪出没,随后的几集不断有人牺牲,死亡成了躲不开的命运,“阿瓦达索命咒”被滥用到肆无忌惮。在“凤凰社”勉力支撑下,黑暗势力还是逐步占领了魔法部,乌姆里奇对于非纯种魔法师的大清洗,让人联想到人类历史上的种种丑恶政治。更多的夜景出现在影片,频繁的生离死别不得不默默承受。哈利三人组不得不直面邓布利多的离去,那种无助感犹如无尽的黑夜看不到方向。可以说《死圣》上下部完全是在黑暗中摸索,若不是斯内普忍辱偷生的暗助,最终的胜利来得实在是侥幸。

  沧海桑田之哈迷日记

  2002年1月27日 晴

  今天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注定要与三个主人公结下不解之缘了。作为一个热血沸腾的孩子,在年少爱幻想的年代里,它打开了我期盼的领域。会飞的扫帚,精致的魔法棒,那些孩子身穿长袍,抱着厚厚的牛皮书出没在对角巷里;还有那个在空中追逐的体育游戏魁地奇等等,都满足了我对于魔法世界的所有畅想,我愿从此与他们一起畅游在这魔法领域里。

  2003年3月9日 阴雨

  在宿舍和室友一起看了《哈利·波特与密室》。虽然已经上了大学,但还是半大的孩子,我们每个人仍对《哈利·波特》充满着热爱。哈利长大了,轮廓开始逐渐硬朗,《密室》相对第一集变得略微沉重了一些。

  2004年9月15日 高温

  一个人慵懒地享受夏日的炎热,冰镇的饮料,看着第三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部,吸引力皆来自于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黑暗的开篇带来一丝冷冰冰的绝望,扑朔迷离的真相也让人一颗心悬在半空。所幸哈利跟小天狼星之间的情感交流带着暖意一扫不少灰暗。另外这部戏高潮部分的打斗相当精彩和紧张,节奏控制得也很好。可惜的是,小天狼星的死实在是让人唏嘘。这个夏天,似乎也因为这个人的离去而多了一丝的惆怅。

  2005年11月25日 多云

  今天看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这一部被我当年认定是青少年儿童读物的系列小说,正式迈进成人的世界。正如我也在这一年与一年的交替中,一年跟一年的等待里成长成一名大人了。经历无数个第一次,经历朋友间的互相矛盾猜忌,经历勇者斗恶龙,经历火焰杯的竞赛,经历竞争对手(或许也属于战友)的死亡,伏地魔的复活。于是,黑暗来临。于是在这个过程中跟剧中人物的共鸣越来越强烈。

  2007年8月15日 晴

  跟朋友一起坐在影院的第一排看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书是最厚的一本,却也是拍得很一般的一部。虽然省略了书里很多的细节,但看着凤凰社的社员们在与伏地魔一党勇猛作战的时候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2009年7月20日 阴

  终于看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距离上一部已经两年了。我已经开始工作远离了校园,可是心中对于这第六部依然是情绪高涨。这是这部系列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可是在电影中依然被腰斩不少亮点,整部片子基调很平毫无高潮。

  2010年12月23日 大风

  第七集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真是大快人心。此前每一部所留下的线索和悬念都在这一部(和下一部)全部揭晓,寻找魂器的旅途让人紧迫揪心又痛快淋漓。我坐在屏幕的这一头,心里笑着对这个已被生活磨灭得迷失了自我的自己说,这就是陪伴自己一直成长的活生生的励志剧呀。

  2011年7月25日 晴

  又到暑期档,《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也要到来了。当哈利已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子,我知道这一趟十年与他们共同乘坐的列车,带着各自的十年青春将到达终点。

  《哈利·波特》在中国市场

  没有批评,每部新的《哈利·波特》都被期待

《哈利·波特》终结篇

  对中国电影来讲,《哈利·波特》登陆的十年也是电影行业繁荣发展的十年。《哈利·波特》系列尽管在全球市场的票房与口碑有起有落,在内地却呈现出稳步上扬的态势,另外,和海外以忠实小说粉丝为基础的观众群略有不同的是,内地的观众经历了从单纯科幻迷、书迷到哈迷的扩大化过程,《哈利·波特》之于他们的意义,就如同陪伴60后70年后生人的《变形金刚》,更有趣的是,变形金刚不会老去,而《哈利·波特》的孩子们却实实在在地长大了。 采写_本刊记者 张燕

  票房和口碑一直稳定

  在新影联院线副总高军的记忆里,《哈利·波特》第一部正式于2002年1月26日引进内地时,更多观众只把它当成了一部科幻题材电影,尽管那时候《哈利·波特》小说在海外已经掀起了狂潮,可在内地,书迷基础还是相当有限。而万达院线的陈宏伟则回忆,那时候他虽然还没做电影这一行,但从观众的角度而言,《哈利·波特》并不能吸引他,“我以为是儿童电影。”高军说,刚刚经历了《亡命天涯》、《真实的谎言》等分账大片洗礼的内地观众,接受《哈利·波特》的程度还是挺高的,“都是大片嘛。”最终票房2100万的数字对今天的市场来说虽然不算什么,可在那个时候,还是个亮眼的成绩。此后,一批内地哈迷稳步成长,“《哈利·波特》的内地观众群一直很稳定,所以在营销方面,并不需要太费工夫去推广。喜欢它的人永远期待下一部。”高军评价道。

  7部《哈利·波特》在内地的票房也一直在走高,《哈2》上映时,丹尼尔·拉德克利夫就已经来华参加首映活动,最终5200万元的票房也令该片成为当年进口片市场的票房冠军。到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内地观众对电影的包容程度也让高军惊讶,“在海外,你还能听到忠实书迷对电影这些那些的批评,但我在内地得到的反馈是,每次等新的一部《哈利·波特》电影上映前,大家总是一致认为,这将是最好的一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这种现象的原因高军归结为,内地书迷的基础不如海外,更多观众的情结是随电影而生的。陈宏伟则认为,从《哈6》开始,电影世界更加偏成人化,除了继续吸引青少年观众外,成年观众群体也加入其中,“我们还见证了这批小演员的长大,在这个时代,能见证一部电影戏里戏外方方面面的成长,本身就是个难得的事。”

  周边产品赔得很惨

  每一次《哈利·波特》来到中国,影院都会举办各种推广活动,其中最有趣的当属cosplay。陈宏伟说,哈迷观众都比较年轻,很敢于秀出自己,加上电影里各个主人翁都很有特色,观众模仿的情绪也很高。

  有趣的是,高军说他见过很多变形金刚粉丝,收集了大批周边产品,但如此狂热的哈迷他还没有见过。甚至在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引进中国的时候,也曾有经销商进了一大批《哈利·波特》的周边产品,并为之做了盛大的展览等推广活动,最后却赔得很惨。“还是因为《哈利·波特》的粉丝群体相对窄,加上后来又出现了非常便宜的盗版,正版周边就更卖不动了。”

  高军和陈宏伟都很看好终结版《哈利·波特》的票房成绩,由于首次有3D版本,陈宏伟透露万达院线还为观众配备了新的轻便型3D眼镜,平时还可以当墨镜使用。但高军同时指出,在内地,《哈利·波特》不会是《变形金刚3》的对手。

  《哈利·波特》系列票房统计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全球票房:9.74亿美元 内地票房 2100万元
《哈利·波特与密室》  
全球票房:8.79亿美元 内地票房 5200万元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全球票房:7.96亿美元 内地票房:6200万元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全球票房:8.96亿美元 内地票房 9435万元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全球票房:9.38亿美元 内地票房 1.4515亿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全球票房:9.34亿美元 内地票房 :1.5635亿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全球票房:9.48亿美元 内地票房:2.0581亿
网络调查

  面对HP完结篇的观众心情

  1.最初喜欢《哈利·波特》,是因为:

  A 它想象力绚烂,里面魔法画面太过瘾了。 41.92%

  B 几个小主演长相很可爱,他们的经历也让我向往。 19.62%

  C 身边的同学或朋友喜欢,经常谈论,我也就跟着喜欢了。 5.77%

  D 喜欢原著,电影也拍得不错,爱屋及乌也就喜欢了。26.92%

  E 其他。5.77%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想象力与视觉冲击是颇受认可,被魔法画面迷住的人群占到了41.92%。演员的个人魅力也是许多哈迷坚持追捧的理由,参加投票的网友中有19.62%是因为主演的可爱长相而跟进电影。

  2.你一直都追看《哈利·波特》电影系列吗?

  A 是的,前七部都看了,都非常精彩,完结篇也一定捧场。68.85%

  B 只看了第一部,就没兴趣看了。5.77%

  C 没有全部追看,但也看完了几部。15.00%

  D 追看了前几部,觉得越来越没意思,于是没有继续追。3.08%

  E 全部都看了,但并不是因为特别喜欢,只是因为惯性。7.31%

  正如院线经理高军所说,《哈利·波特》在中国几乎没有恶评。它具备极强的持续吸引力,拥有稳定的观众群体。表示看过前7部也会去看完结篇的哈迷们占到了68.85%,可见哈迷的确死忠。

  3.你最喜欢的《哈利·波特》是哪部?

  A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8.85%

  B《哈利·波特与密室》 6.15%

  C《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6.92%

  D《哈利·波特与火焰杯》13.85%

  E《哈利·波特与凤凰社》3.85%

  F《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4.23%

  G《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4.62%

  H全部都很喜欢 31.54%

  显然,哈迷中的分化阵营主要有两种—最喜欢第一部以及全部都喜欢。前者占28.85%,后者占31.54%,二者的总和超过半数。《哈利·波特》的第一部无疑仍是最被怀念的一部,被它卷入魔法世界的观众,正是支持它走过十年的核心粉丝。

  4.你最不喜欢的《哈利·波特》是哪部?

  A《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4.62%

  B《哈利·波特与密室》 8.85%

  C《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21.54%

  D《哈利·波特与火焰杯》12.69%

  E《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2.31%

  F《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1.15%

  G《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8.85%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被哈迷们称为最脑残和最虐心的一部,投票率到达22%,的确,在这部中,光是讲述剧中人如何谈恋爱就占了二分之一,剧情没有丝毫悬念还有变身国产轻喜剧的嫌疑。

  5.你对《哈利·波特》逐渐成人化的转变怎么看?

  A不能接受,我还是喜欢最初的童趣和烂漫。6.92%

  B可以接受,成长是个自然的过程,角色和情节设置当然要随之改变。75.38%

  C无所谓,只要电影好看就可以。17.69%

  参加投票的网友中有75.38%表示完全能够接受《哈利·波特》逐渐成人化!这是一个超过本刊编辑部预期的数字。虽说许多哈迷对第一部怀着偏爱,却也未因此排斥随后而来的各种从角色到情节、风格上的改变。这部系列电影对市场、对观众的培育相当成功。

  6.《哈利·波特》即将大结局,你的感受是?

  A很不舍得,很希望这样的期待一直持续下去。31.54%

  B有些难过,毕竟它是成长回忆的一部分。29.62%

  C终于等来了大结局,心情激动,等待这场视觉盛宴。26.15%

  D早就应该结束了,拍得越来越糟,没什么好留恋的。5.00%

  E无所谓7.69%

  29.62%的网友不舍得,31.54%的网友希望能一直过着追哈的生活,现实世界让人太委屈,魔法世界能够让人遐想连篇,能够找到这样一个真心喜爱的寄托毕竟不易,如果《哈利·波特》继续往下拍,只要水准不至于太差,观众群仍会继续保持稳定。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朱童曼)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