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新闻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30岁庆生 儿童电影拍摄艰难

来源:北京晚报
2011年06月01日08:32

  北京晚报6月1日报道30岁生日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在儿童电影艰难成长的今天只剩下了“一个厂名一个厂长”。中影集团副总、儿影厂厂长江平在谈到儿童电影举步维艰的现状时数度哽咽,因为“拍一部儿童电影比拍别的题材电影要难得多得多”。

  儿影厂创建于1981年6月1日,成立之初叫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1987年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邓颖超同志为儿影题写了厂名。它是我国唯一一家专门生产儿童电影的电影制片厂,也是前苏联解体后全世界唯一一家儿童电影制片厂。

  从“获奖专业户”到“一个人的儿影厂”

  儿影厂的首任厂长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今年90高龄的她已经满头银发,却依然在为儿童电影的发展奔走呼吁。回忆起儿影厂的成长,于蓝依然如数家珍,“我还记得儿影厂成立十五周年时的一些数据,共拍摄了65部儿童片和21部电视剧,其中37部作品获得金鸡奖、童牛奖、国际电影节奖等120多个奖项。”

  当时,作为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儿影厂每年的预算和任务都是国家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拨款拍片的老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1999年,儿影厂和北影厂等8家单位合并成立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儿影厂的所有员工被打散分到了中影集团的各个部门,儿影厂的生产任务也转而由集团下属的第三制片公司承担。2005年,在第三制片公司的基础上,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专攻动画片生产。而一直以生产儿童故事片为主的儿影厂,只剩下“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这块金字招牌仍作为出品单位得以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而儿童电影的生产也从“计划”被推进了“市场”。

  并入中影后,一部电影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儿童电影的天地应该更大了。但是,随着老人一拨拨地转行和退休,专门从事儿童电影的人越来越少,而儿童片不卖座的尴尬也很难吸引新鲜力量的进入。1982年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儿影厂的冯小宁导演说,“每个真正从事过儿童电影创作的人都会知道,拍儿童片有多艰难。”江平也反复告诉记者,“儿童电影是在艰难和坚强中生存,儿童电影的创作者凭的就是一份责任,希望让中国的孩子看到自己民族的电影。”原儿影厂副厂长、中影动画总经理黄军半开玩笑地说,“现在的儿影厂成了江平‘一个人的儿影厂’,我对他深表敬佩和同情。”

  只有一个厂长的儿影厂如何运作?重任在肩的江平确实轻松不起来。由于没有专门的工作团队,儿童片生产实行了项目制,每个环节都得动用集团内外各种力量。从策划到立项,从搭班子到拍摄,从宣传到发行,江平几乎都亲力亲为,每天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最近,三个儿童片剧组同时在外地拍摄,江平就把办公室当做了指挥中心,每天用短信、电话遥控作战。“我当儿童片导演一分钱不拿,如果有也是交给剧组,因为他们太辛苦了。拍《守护童年》,整个剧组只有一辆大巴,演员们要坐公交车去拍摄现场。东北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剧组吃的是带冰碴儿的五块钱一份的盒饭,只有素菜。就这样,大家还是坚持下来了。”儿影厂现在是亏损还是盈利?江平坦言,目前只能做到持平。

  儿童电影是商品还是公益?

  翻开2010年全球票房榜,在前十名中有6部是儿童电影,《玩具总动员3》(影评)更以11亿美金稳坐全球票房冠军的宝座。而国产儿童电影情况如何呢?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告诉记者,其实,近几年国产儿童片(不含动画片)每年的产量都在50部左右,但是由于大部分规模小、成本低,很难进入市场,即使能够公映,也往往因为推广力度不够而草草下映,难逃“影院一日游”的命运。低成本、上映难、票房差、缺关注,国产儿童电影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不是影院不支持,其实市场是需要儿童片的,但在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家长和孩子对国产儿童片基本不买账,影院只好在六一档放几部应应景。”影院经理的话很实在,影院是要赚钱的,当然什么卖座放什么。“这也不能怪影院,获奖和票房是两回事。”黄军告诉记者,“儿影厂以前的作品虽然屡获国际大奖,但其实当时的票房也不高,只有在六一节或相关活动上才能引起一些关注。后来有了电影频道,孩子们看到儿童电影的机会才多了一些。”谈到电影市场的现状,江平显得有些激动,“我们的观众只看大片,只看进口片,即使有一部国产儿童片拍得特别好,但是只要和好莱坞大片放在一起,观众还是不会掏钱看国产片,现在的电影市场就是这样畸形。”

  既然“商业大片”的模式受欢迎,儿童片是不是也可以尝试呢?2009年,刚刚走马上任的江平就试了一把,拍了一部全明星阵容的《寻找成龙》,成龙、张一山当主演,偶像大腕们都来客串演出,就连路人甲这种角色都是请于蓝老师扮演的,被戏称为儿童版的《建国大业》。这部投资300多万元的影片票房及相关收入近两千万,创了国产儿童电影的新纪录。“但是这种模式是不可复制的,也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因为很多明星大腕都是怀着支持儿童电影的热情来参演的,分文不取,不可能每部电影都做到这样。”江平说,“我们的成本还不够《哈利·波特》导演喝茶的钱。姜宏波、保剑锋这样的演员拍一个月的儿童电影,只能拿到几千甚至几百元的补贴。”对于国产儿童电影的出路,他认为,“儿童电影的放映应该靠学校组织,我们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现在的孩子不是不喜欢国产儿童片,而是根本没机会接触。全国有三亿儿童,每年看一次电影,也能有三亿人次。”

  “儿童电影不应该是一种商品,更应该是一种公益。这个话题,从儿影厂建厂就一直争论到今天。”冯小宁直言自己的观点可能比较另类,“和好莱坞雄厚的基础相比,我们连小米加步枪都不是,最多是大刀加长矛,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是不平等的。最近若干年,票房成了衡量电影的唯一标准,但儿童电影不能仅仅用票房来衡量,因为它要对儿童的一生负责任,不能胡搞乱来。”以儿童电影出道的冯小宁近几年没再触碰这个题材,他说,自己还在为生死存亡而挣扎,先把生存完成了,才能再考虑公益,“我肯定还会再拍儿童片的。”

  国产儿童电影缺了什么?

  “我们有些创作者对儿童电影的认识与国际严重脱轨。”北京电影学院孟中老师分析说,“国外儿童片里的儿童都是我们常说的‘坏孩子’,是调皮捣蛋的,而我们的电影往往都把儿童设置为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其实这是违背儿童天性的,因为儿童天然是可以犯错误的。儿童电影应该呵护儿童个性的发展。此外,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儿童和成人已经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而大部分国产儿童电影仍然是‘捂着眼睛、盖着耳朵’。编导在电影里展示的是成人希望让孩子看到的世界,过于纯洁,和真实生活严重脱节。”

  说教痕迹太重也一直让国产儿童电影备受诟病。小观众常常抱怨,“在学校受老师教育,回家受家长教育,好不容易看场电影还要被教育。”对此,孟中认为,儿童电影想要吸引孩子走进影院,娱乐应该是第一位的,教育意义则应隐含其中,不能浮在表层。

  侯克明分析,“儿童电影现在有两类,一类是关于孩子的,也就是成年人发现了儿童领域的问题,呼吁社会关注,比如留守儿童、儿童教育等问题,这些片子社会责任感很强,但不一定适合孩子看。还有一类是为了孩子而拍摄的,充满童趣童心的,我们缺少的是这一类电影。”

  “现在的儿童已经不是我们当年的儿童了。”黄军认为儿童电影除了要有爱心、童心,更要有“平等心”,不能把儿童电影看做小儿科,而是要让孩子们在影片中感受到“心灵完全的自由”,“我认为现在再提‘儿童电影’的概念已经有点落伍了,应该用‘家庭电影’的概念取代它,这样才能打开市场。”孟中也认为儿童电影不应仅仅面对儿童,“儿童电影应该是成人和儿童的对话,不是家长陪孩子看电影,而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其实成年人是非常爱看儿童电影的,因为童年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家园。”

  其实,除创作问题,缺少营销和宣传也让国产儿童电影很难引起市场的关注。连续三年,《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都在春节档赚得盆满钵满,虽然这部电影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并不是十分出色,但借着电视的热度、依靠成功的运作,它还是获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但是,除了“喜羊羊”,我们几乎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例子。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各大影院都把《功夫熊猫2》的海报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而儿影厂的新片《守护童年》仅在星美院线独家上映,知者寥寥。孩子们的这个“六一”,又该交给谁来“守护”呢?

【今日精彩娱乐新闻推荐】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潘达)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